第6课 戊戌变法,“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了哪些刊物? 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工器也;变者天下之工理也”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讨论:光绪帝为什么支持变法?,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 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百日维新,主要内容有,变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一、变法的进步性:政治方面,改革机构,裁撤冗官,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的体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任用维新人士,说明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参与政权;经济方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举措;文化教育方面,不仅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且有利于传播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总之对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是十分有利的二变法的局限性:(1)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突出的是慈禧太后牢牢控制着光绪帝和左右局势的权力维新派幻想顽固派会放任他们去变法,反映出维新派对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的严重对立认识不足,也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2)没有涉及议院、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反映出康有为等在当时选择的是渐进的变革道路,从当时中国社会状况考虑,有它现实性的一面这是历史发展客观的局限性,不是维新派主观的局限性3)军事方面的举措,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后来的政变阴谋束手待毙),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是谁?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提深秀、康广仁,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1898年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后被捕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临刑前有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的死值得吗?,不值得,是因为逃走后还可保存实力继续斗争,不应该做这样的牺牲 值得,是因为谭嗣同用他的献身精神激励后人继续斗争戊戌变法有何历史意义?,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虽然挫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戊戌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失败的原因:领导变法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天生软弱,维新派力量弱小 没能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结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课堂小结: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1.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 派,废除变法诏令政变的实质反映了(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B.开明地主和封建顽固派势力的斗争C.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斗争D.光绪帝和慈禧争夺统治的斗争,2.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 以后始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维新变法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公车上书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天演论》的出版 D.光绪帝的支持,知识记忆──歌谣记忆法:《马关条约》传北京,“康梁”带头联举人,“公车上书”轰全国,变法维新开序幕。
一八九八,戊戌变法,慈禧政变,六君子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