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575694 上传时间:2017-08-07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一) 什么是教育目的 、有多种定义。 、基本定义: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教育目的应具备的特征: ()是对教育的一种预期要求,反映了教育活动的价值追求; ()具有个体性,关注个体的总体发展规格、综合素质要求; ()具有社会性,反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的的区别与联系.我国教育目的常与教育方针联系一起出现。,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回顾。,

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基本要素:()智能、体能 ()活动能力()道德品质 ()感情 意志 性格,(二)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以个人需要为本,强调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以社会需要为本,强调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 (三)两者对立的根源及历史上具体的统一。,三、世纪教育目的观,(一)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以人为中心和以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目的观。人文主义教

3、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追求永恒化的教育目的。、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二)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目的观。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尊重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 、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重视科学教育。缺陷:忽视了人文精神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探索、破坏,人文精神的缺乏。,(三)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观。科学人文主义:既信奉科学又崇尚人道,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方向和目的。促进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发展。,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精神()科学精神是教育目的的基

4、础,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活动。()人文精神是教育目的价值方向,(三)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必将融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必然融合。两者对立不利于人类发展,两者具有内在统一性。()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是教育的一半。两者结合才是完整的教育,是人和社会统一和谐发展的要求。,四、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建国以来教育目的的演变年毛泽东“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概括为“四有二精神” 年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

5、人。,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对人才培养的三个方面: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坚持培养劳动者;三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二)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要求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五、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基础教育改革,(一)主要问题(二)基础教育改革,讨论题目:,,你从文化革命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可从教育功能、教育目的等方面思考),现实中,我国学校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状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应如何解决?,你对世纪年代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认识。,如何认识素质教育?,案例分析:1,请用教育理论分析浙江中学生徐力杀母事件。孙云晓夏令营里的较量 本章思考题:、概念:教育目的观念:人的全面发展含义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基本含义 世纪的主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特点 我国当代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精神 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 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素质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