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免疫(167)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40656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167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划免疫(167)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计划免疫(167)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计划免疫(167)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计划免疫(167)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计划免疫(167)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划免疫(167)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划免疫(167)课件(1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免疫规划,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疾控一科,2,实施免疫规划是预防控制针对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免疫规划工作是真正体现党的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免疫规划工作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主要的任务,3,内 容,一、免疫规划的概念 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 三、乡镇卫生院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职责 四、免疫规划的实施 五、疫苗管理 六、冷链管理 七、免疫接种的实施 八、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九、免疫规划监测,4,一、免疫规划的概念,免疫预防,亦称免疫接种、预防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接种机体,使机体产生针对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预防

2、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是针对传染病综合性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预防接种的实施,由无计划的短期行为发展到有计划的定期按照免疫程序实施接种,即免疫规划。,5,一、免疫规划的概念,计划免疫是指根据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与预防接种相比,免疫规划具有目的性强、有科学的免疫规划、免疫策略和建立了有效的监测、评价系统的特点,6,免疫规划:国家免疫规划是指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7

3、,一、免疫规划的概念,免疫规划必须具备3个基本的要素:首先,目的性强,即以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为目的。其次,要有科学的免疫规划和免疫策略。第三,建立有效的监测、评价系统。,8,一、免疫规划的概念,预防接种和免疫规划的关系预防接种和免疫规划是免疫预防工作的两个发展阶段,虽然两者都是通过人工免疫的手段来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但免疫规划的内涵远远超过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免疫规划工作的初级阶段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免疫规划则是预防接种工作的发展和完善。,9,一、免疫规划的概念,免疫规划工作的特点 规划的指令性和法规性 92年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条例 性质的福利

4、性、公益性 国家对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实行免疫接种 后果由公众共享 对象的公众性、社会性 对象是社会人群,千家万户 多部门配合 组织的严密性和系统性 计划性强,实施严密,10,一、免疫规划的概念,管理的科学性和技术性 流行病学、免疫学、微生物学、传染病学、医学生物制品学、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学等 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常抓不懈 新传染病疫苗的研究 时间的经常性和连续性 影响的国际性、荣誉性 执行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11,一、免疫规划的概念,免疫规划工作的内容和任务 免疫规划和免疫策略的制定 行政措施与技术措施的确立 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和规范 技术培训、社会动员和部门协调

5、 预防接种组织与实施 接种率、疫苗效果及人群免疫状况监测 传染病监测预暴发、流行的控制 信息反馈、质量控制与监督评价,12,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抗原 抗原是一种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病原微生物、动物免疫学清、异嗜性抗原、同种异体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原等,与免疫预防最密切的抗原主要是病原微生物。,13,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抗体 抗体是由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后产生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主要是丙种球蛋白。根据抗体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可以将抗体分为5类,分别是IgG、IgA、IgM、Ig

6、D和IgE,他们具有抗感染、抗肿瘤的作用。,14,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佐剂是一种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射于机体,能非特异性的增强或改变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物质。常见的佐剂右氢氧化铝,15,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免疫 免疫是人体容纳本身物质,消灭外来物质的能力。由于大多数微生物被免疫系统鉴别为外来物质(异物),因而这种识别能力为人体提供了针对传染病的保护作用。对微生物的免疫通常由其相对应的抗体显示出来。免疫一般具有高度特异性,只针对某一种或一组密切相关的生物体。获得免疫有两种基本机制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16,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根据免疫获得的机制划分 自动(主动)免疫自动免疫是由人

7、体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保护力,是受抗原的刺激使机体自身产生抗原特异性体液免疫(抗体)和细胞免疫。自动免疫获得的免疫力维持时间长,甚至终身。获得自动(天然)免疫有两种途径。,17,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一种方式是自然感染疾病。人患了麻疹或甲肝以后即产生了对麻疹或甲肝的免疫力。这些属于天然自动免疫。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接种疫苗而获得的针对传染病的免疫力。称为人工自动免疫。疫苗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通常产生一种与自然感染类似的免疫反应。,18,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1、根据免疫获得的机制划分 被动免疫被动免疫是机体获得动物或人产生的活性免疫球蛋白而使其产生的免疫力,被动免疫获得的免疫力维持时间短,

8、抗体将在数周或数月之后消退。获得被动免疫的方式也有两种。,19,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一种是胎儿从其母体获得的免疫,抗体在孕期最后1-2月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这些抗体将保护婴儿免于相应的疾病感染,这种保护力的维续时间一般在数月。 另一种是通过接种被动免疫制剂而获得的对相应传染病的免疫力,属于被动人工免疫,20,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2、根据接种目的划分 常规免疫 常规免疫是指通过卫生机构或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点,按照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对特定年龄组儿童进行的免疫。其目的是,及时对特定年龄组儿童的接种,以保护儿童免受针对传染病的侵袭,同时,提高这些年龄组儿童的接种率,防止了针对传染病的暴发

9、和流行。当前常规免疫的疫苗主要是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一些疫苗。包括卡介苗、新生儿乙肝、脊灰、白百破、麻疹和白破疫苗。,21,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强化免疫强化免疫是指在短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内特定年龄组儿童,不论其既往免疫史如何,均进行一次免疫。强化免疫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尤其是提高基层卫生组织不够健全和边远地区儿童的免疫水平,弥补常规免疫的不足之处,从而保证整个人群免疫接种率的平衡性,消除免疫空白,阻断针对病原的传播。强化免疫是消灭针对传染病的一种重要策略。如消灭脊灰所开展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消除麻疹所开展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等。强化免疫也包括近年来开展的“扫荡免疫”和普种

10、。,22,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应急免疫应急免疫是指当一种传染病发生后,为了迅速提高已知病例周围人群中易感者的免疫力,而开展的一次群体性免疫。应急免疫的目的是阻断该种传染病的传播,减少续发病例,是一种暴发控制措施。应急免疫的效果取决于开展应急免疫的时间和范围。时间越早,越有利于阻止传染原的传播,应尽可能的扩大应急免疫的范围应急免疫既可采用主动免疫,也可采用被动免疫或同时采用。,23,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暴露后免疫暴露后免疫是指当人体有可能受到某种传染病的威胁(受到创伤、或被疑似疯动物的咬抓伤后),为了防止感染而采取的一种紧急免疫。如外伤后防止破伤风的感染、动物咬抓伤后防止感染狂犬病,

11、医务人员被污染的器具损伤等 特殊情况的免疫为了某种特殊的目的不被传染病的感染,针对特殊人群而进行的免疫。如战争前对军人的免疫、旅游前对旅行者的免疫、对高危人群进行的免疫。,24,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疫苗的概念传统的疫苗概念是指:用病毒或立克次氏体制备成的免疫预防制剂;用细菌菌体本身制备的免疫预防制剂称为菌苗;用细菌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处理制备成免疫预防制剂称为类毒素。,25,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提纯抗原和人工合成抗原的方法制造免疫预防制剂 ,如果仍用以往的名称,就很难准确地、完整地概括各种形式的免疫预防制剂的本质,而且国际术语中也无疫苗、菌苗之分。为避免

12、名词和概念上的混乱,对于各种自动免疫预防制剂统称“疫苗”。,26,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现代疫苗的概念为:疫苗是针对疾病的致病原或其蛋白(多肽,肽)、多糖或核酸,以单一实体或通过载体经免疫接种进入机体后,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的体液和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预防该病的免疫力的一种生物制剂。,27,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疫苗分类 按疫苗的性质划分: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组分疫苗、重组基因工 程疫苗、合成疫苗 按剂型划分: 液体疫苗、冻干疫苗 按成分划分: 单价疫苗、多联多价疫苗 按使用方法划分:注射疫苗、划痕疫苗、口服疫苗和喷雾疫苗 按是否含吸附剂划分: 吸附剂疫苗、非吸附剂疫苗 按条例分:

13、 第一类、第二类疫苗,28,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疫苗的分类疫苗有两种基本类型:即, 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是在实验室里通过改进“野”病毒或细菌而制备。所得到的疫苗株微生物保留了复制(生长)和引起免疫的能力,但通常不致病。灭活疫苗既可是有整个病毒或细菌组成,也可有他们的裂解片段组成。,29,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使用弱毒、但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接种于动物、鸡胚、细胞、组织生长繁殖后经加工制成的疫苗。也称“活疫苗”。它接种人体后,在适当的组织系统中产生一定的或短暂的增殖,类似一次轻型的人工感染过程,从而引起与疾病相似的免疫应答,但不会发病。它在体内作用

14、时间长,除了口服疫苗外,往往只需接种一次,既可产生较牢固的免疫力。,30,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理论上讲,减毒活疫苗能够恢复到它原来致病形态。但目前所知这种情况仅仅发生在脊髓灰质炎疫苗如果疫苗病毒在体内的复制(生长)失去控制,减毒活疫苗可以引起严重或致命的反应(往往会引起相关病例),这种情况仅仅发生在免疫缺陷者。减毒活疫苗还受体内循环抗体的影响,任何来源的抗体都能够影响疫苗病毒的繁殖,导致无免疫应答。同时,减毒活疫苗的热稳定性较差,能够被光、和热损伤或灭活。,31,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接种于动物、鸡胚或细胞,经培养繁殖,或取细菌在培养过程中

15、产生的外毒素,采取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病原微生物或外毒素失去致病能力,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或应用提纯抗原、人工合成抗原的方法而制成的疫苗。灭活疫苗通过注射进入人体后可直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它在体内不能生长繁殖,相对比较安全,即使是给免疫缺陷者接种也不会造成感染。,32,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灭活疫苗抗原通常不受体内循环抗体的影响,所以,即使体内有抗体也可以接种。灭活疫苗首剂不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免疫,常须多次注射才能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灭活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通常是体液免疫,很少甚至不引起细胞免疫,所以抗体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因此,一些灭活疫苗需要定期进行加强免疫。,33,二、预防接种的免疫

16、学基础,活疫苗优点 1、只需接种 1次,类似自然感染。 2、在体内停留一个时期,增殖产生大量抗原,从而产生广谱免疫 3、免疫效果较牢固,可形成局部和全身免疫 4、可采取自然感染的途径免疫 缺点 1、在体内有毒力返祖的潜在危险性 2、可能形成潜在感染或传染 3、疫苗中有可能污染不利的因子 4、热稳定性差,不易保存和运输 5、病毒可能干扰免疫,灭活疫苗优点 1、制造简单,直接用人工繁殖获得病原微生物,经灭活后作为抗原 2、能杀灭任何可能污染的生物因子 3、可制成多联疫苗,较稳定 缺点 1、在灭活过程中可能改变或损害有效的抗原决定族 2、产生免疫效果维持时间短,不产生局部免疫 3、可能产生毒性或潜在的对肌体不利的免疫反应 4、须多次注射,需抗原量大,成本高,34,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疫苗分类按照预防接种经费来源和任务性质等因素,将疫苗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