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738428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5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最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最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最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最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改革的背景,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设置,一、课程改革的背景,两 个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视“双基”的中国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三 大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五 个教学环节: 复习导入讲授 巩固作业,影响数学教育的文化因素,重视现世功业的 儒家文化“苦读+科举”的 考试文化 回避“原始问题”的 考据文化,课程改革的背景,考据文化成为中国现代数学教学的核心思想. 儒家文化将创新性 的数学思维方式进行过滤,数学 = 逻辑,数学缺少创造思考,数学变化,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计算机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数学世界 数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数学内部各

2、分支间相互渗透以及数学与其他科学相互渗透 数学的研究方法发生了变化,课程改革的背景,1、教材内容的差异 西方:重视现代数学,深入浅出;中国:偏于传统数学,由浅入深,数学教育的中西比较,课程改革的背景,2、教材编写的差异 西方:实际问题数学概念实际问题(以课题求解为主线):中国:实际问题数学概念新的数学概念(按知识体系组织教材),3、教学方法的差异 西方:群体合作型,动手动脑型;中国:独立完成型,大脑思维型,课程改革的背景,数学教学要面对“原始问题”,学习从疑问开始,创新从“原始问题”开始,让学生“从现实中学数学、做数学”。,“用大众数学的思想改造传统的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二、课程的基本理

3、念,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基本理念(1),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 . 有趣的数学。 . 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数学。 . 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学好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1),必需的数学包括什么?,对数学价值的基本认识。发展和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读、写、讨论和交流的本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课程基本理念(1),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什么意思?,面向全体,必须适应每位学生的发展需要。人的发展不可能整齐划一,必须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课程基本理念(1),1.数学学习是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

4、。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3.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课程基本理念(2),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课程基本理念(3),数学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建立评价目标多元、方法多样和注重过程的评价体系。,课程基本理念(4),评 价,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5、应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课程基本理念(5),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既是一个人理解世界的钥匙,也是人在信息社会中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的理念趋于统一化, 这一趋势的价值取向表现为“人本化”与“实用化”的统一 ,课程设置,人们对课程的认识也由“教材就是学生的全部世界”转变为“让全部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课程总体目标,1: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应为学生的生存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不再强调向学生提供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而是向学生提供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

6、学的价值,,4: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课程设置,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的编写理念,教学目标:从以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呈现方式:从“定义、公理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转变为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展开内容。 学习方式: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评价方式: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课程设置,内容的引入:从实际情景引入数学知识 内容的呈现:创设自主探索学习情景和机会 内容的编写:把握课

7、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 内容的叙述:将背景材料与数学内容融为一体,体系结构,课程设置,每章开始设置导图与导入语 栏目多样,如“回忆”“思考”“概括” “做一做”“读一读”“想一想”等以及信息收集、调查研究等活动栏 穿插学生阅读材料 编制不同水平的练习题,编写体例,课程设置,数与代数,第1册 有理数,整式的加减 第2册 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3册 一元一次不等式,整式的乘法 第4册 数的开方,函数及其图象 第5册 分式,一元二次方程 第6册 二次函数,主要内容,数与代数,强调数与代数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学习数学,认识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强调数与形的结

8、合. 运用计算器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降低计算的难度. 减少了需要记忆的内容 对一些概念以描述性表述代替形式化表述,编写思路,1、加强通过实际情景使学生理解数与代数的意义,例:用字母表示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在某地,人们发现某种蟋蟀叫的次数与温度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 温度=蟋蟀每分叫的次数7+3 试用字母表示这一关系。,数与代数,例:把字母表达式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对代数式3a作出解释。,2、加强数学建模,数与代数模型主要有:(1)数模型(2)一元一次方程模型(3)一元二次方程模型(4)一次函数模型(5)二次函数模型,数与代数,数学模型:,数与代数,是指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的特征或

9、数量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结构。如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各种公式、各种方程以及由公式系列构成的算法系统等等。,数与代数,数学建模的过程:,一元二次方程只要求解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分式方程只要求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且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无理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和三元一次方程组等内容均未列入标准之内。,数与代数,3、强调探索并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例: 某月月历,数与代数,问题: (1)绿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2)这个关系对其它方框成立吗? (3)这个关系对任何

10、一个月的月历都成立吗?为什么?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数与代数,4、强调数与形的结合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进行分析。解释简单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数与代数,例: 海水受日月的引力而产生潮汐现象,早晨海水上涨的现象叫做潮,黄昏上涨叫做汐。潮汐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下图是某港口从 0时到12时的水深情况: 大约什么时间港口的水最深?深度是多少? 大约什么时间港口的水浅最?深度是多少? 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港口的水在增加? 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港口的水在减少?,数与代数,a,b,a+b,b,a,a+b,a-b,a-b,或,例: a2b2=(a+b)(a b),数与代数,例:探索数的规律

11、(为什么总是1089 ?) 任意写一个三位数,要求百位数的数字比个位数的数字至少多2,比如说783;颠倒这三个数字的顺序为387;做减法: 783387396;颠倒差396的三个数字的顺序为693;做加法:3966931089。用不同的三位数再做几次,结果都是1089,你能发现其中的原因吗例:用计算器估计方程x2+2x-10=0的解,5、强调运用计算器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数与代数,6、强调代数推理合情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等价转化、比例推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主要内容,第1册 图形的初步认识 第2册 多边形,轴对称 第3册 平移与旋转,平行四边形 第4册 图形的相似,解直角三

12、角形 第5册 圆,图形的全等 第6册 命题与证明,空间与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学会数学说理,发展合情推理 强调内容的现实背景,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 以“图形变换”展开几何内容(相似在全等前面) 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过程,强调几何直觉,培养空间观念 突出“空间与图形”的文化价值 打破演绎体系,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展开几何内容 加强合情推理,调整“证明”的要求,强化理性精神,削弱了以演绎推理为主要形式的定理证明 对证明的要求:三个水平直观感知,操作证明,逻辑证明;三个阶段初一:数学说理,初二:证明格式,初三:证明方法,标准将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的原由,“空间与图形”包括:图形的认识; 图形

13、与变换图形与坐标; 图形与论证。 围绕图形和空间问题而展开,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各自的特点和侧重。,空间与图形,国际几何课程改革的趋势;几何课程的重新定位(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工具)。,(1)准确把握“图形的认识”各部分内容的要求,结合实例、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经历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1.新增的内容“视图和投影”的要求及说明 “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要求画的是三视图的示意图,而不是像机械制图那样的精确的 图形; “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要求能够在一组三视图中将指定的简单物体的三视图选出

14、来。,空间与图形,2.“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要求引导学生从“侧面展开图”入手探索一些几何体的特征,,进一步理解二维与三维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视图 展开图,平面图形,基本图形,定性 定量,务必抓住“直观感知、操作确认”两个认识阶段,淡化概念,注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2) 适度把握“图形与变换”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图形与变换”包括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和图形的相似。,通过实例认识变换,借助图形的直观探索轴对称、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以及一些基本图形的性质,并能利用图形变换设计、欣赏图案。,空间与图形,实施时,

15、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实例,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图形变换”,要以观察、动手操作为主要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切实把握好“图形与变换”的具体目标,及其要求的“度”。,例: 请说出下面乙树是怎样由甲树变换得到的。,空间与图形,了解确定图形或物体的位置的方法以及坐标法的思想,探索点的坐标的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把坐标思想与图形变换的思想联系起来,利用直角坐标系进行既不是平移、旋转、轴对称,又不是相似的一些变换,如图形向某一个方向“伸长”或“压缩”等。,空间与图形,(3)准确把握“图形与坐标”的定位,例: 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下,图1中的图案“A“经 过变换分别变成图2至图6中的相应 图案(虚线对应于原图案),试写出图2至图6中各顶点的坐标,探索每次变换前后图案发生 了什么变化、对应点的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4)正确理解“图形与证明”的具体目标,把握好“证明”的要求,“图形与证明”主要包括: 加强合情推理,降低演绎推理的难度和数量; 强调“理解证明的必要性”,以及“言之有理、落笔有据”,清晰且有条理地表达、交流辑地讨论、质疑等。,列出了四条“基本事实”作为证明的依据,建构了一个局部公理化的体系。该体系中证明的命题,仅限于三角形、四边形的主要性质。力图通过适量的、难度相当的命题证明,使学生既掌握证明的基本方法,又能体会证明的意义,协调地发展推理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