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系统疾病的康复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20326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系统疾病的康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内科系统疾病的康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内科系统疾病的康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内科系统疾病的康复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内科系统疾病的康复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系统疾病的康复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系统疾病的康复课件(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科系统疾病的康复,南京医科大学 江钟立,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肺炎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胸部手术后,呼吸系疾病概述,病因:因病毒和细菌感染或物理、化学性物质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导致呼吸道炎症。 症状:咳、喘、炎、痰 体征:肺部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湿性锣音。 化验检查: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分叶正常或稍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可增多。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或肺纹理增粗、或斑点状阴影、或肺不张改变。 呼吸功能检查:可有闭合性气管增

2、大,反复发作可出现最大通气量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降低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止咳、化痰、解痉、平喘、抗生素等 理疗: 电疗:超短波、分米波、直流电离子导入 超声治疗:超声雾化吸入 光疗:紫外线、激光 磁疗:电磁、旋磁、贴磁 运动治疗:呼吸操、步行或慢跑、放松训练 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避免受凉,消除致病因素如戒烟等。,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及肺气肿有关的普遍性气道阻塞。 气道阻塞:指在用力呼气时气流阻力增加,属不完全可逆且呈进行性发展。 康复治疗:可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降低住院率,减少医疗费用。,诊断要

3、点,症状: 慢性咳嗽、喘息、胸闷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和肺气肿症状。 体征:桶状胸、呼吸变浅、呼吸频率增快、辅助呼吸肌活动增加。重症出现呼吸困难和紫绀。叩诊肺界扩大,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减低,平静呼吸闻及干性音,肺底部和其他部位闻及湿性啰音。心音遥远。 影像学检查:X线示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两肺野透亮度增加,横膈降低变平,肺纹理内带增粗、紊乱,外带纤细、稀疏、变直。 呼吸功能检查:吸入气管舒张剂之后FEV1/FVC70%,FEV180%预计值。 诊断标准 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出现气道阻塞的检查表现,特别是FEV1/FVC70%时,可诊断COPD。,康复评定,气短、气急症状分级 可

4、结合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情况分5级。,日常生活能力气短临床评定,呼吸功能改善或恶化程度:5分明显改善;3分中等改善;1分轻度改善;O分不变;一1分症状加重;一3分症状中等加重;5分症状明显加重。 肺功能测试 肺活量(FVC):指尽力吸气后缓慢而完全呼出的气量,下降。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指尽力吸气后最大努力快速呼气,第一秒所能呼出的气体量,下降。,肺功能分级标准,康复治疗,适应证:病情稳定的患者。 禁忌证:临床危重或不稳定情况,包括未控制的呼吸功能衰竭或心力衰竭、未控制的肺和支气管感染、严重肺动脉高压或肺淤血、肺性脑病。 治疗目标:重建生理呼吸模式,避免各种呼吸道刺激因素,改善气道功能和

5、体力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治疗方法 重建生理呼吸模式:腹式呼吸、缓慢呼吸、暗示呼吸法、局部加压法等。 促进肺残气排出:缩唇或发音呼气法,增加呼气阻力,阻止支气管及小支气管呼气时过早缩瘪,增加肺泡内气体排出,减少肺内残气量。 控制感染、促进痰液排出: 手法:体位引流、胸部叩击、震颤、咳嗽训练。 理疗:短波疗法、超声雾化吸人疗法等有助于消炎、抗痉挛、利于排痰、保护黏液毯和纤毛功能。 药物:抗菌素、抗病毒药、止咳化痰药。 增强全身体力:有氧训练和医疗体操,包括下肢训练、上肢训练及呼吸肌训练,以改善肌力和耐力,提高免疫力。,运动疗法,下肢训练 方式:通常采用快走、划船、骑车、登山等。 强度:有条件

6、者通过活动平板或功率车运动试验确定运动强度。 时间:靶强度时间10-45min。 频率:训练频率2一5天/周,疗程4-10周。 注意事项:需要长期坚持训练以保持训练效应;训练前后做准备运动和放松活动。下肢肌群软弱者以循环抗阻训练为主。,上肢训练:肩带肌群不仅是上肢活动肌,也是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活动。 上肢功率车训练:从无阻力开始,按照5W/级增加运动负荷,运动时间20-30min,踏板速度50rpm,以运动时出现轻度气急、气促为度。 上肢体操棒训练:按本体促进法进行,要求肩屈曲时必须超过头部水平,如低于肩水平,则不能起到上肢训练的目的。 提重物训练:手持重物,开始时0.5kg,以后渐增至2-

7、3kg,必须作高于或水平于肩部的各个方向活动,每活动1-2min,休息2-3min,2次/d。 呼吸肌训练:改善呼吸肌耐力,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增强吸气肌训练:用抗阻呼吸器训练3-5min/次,3-5次/d,以后训练时间可增加至20-30min。 增强腹肌肌力训练:腹肌是最主要的呼气肌。患者取仰卧位,腹部放置沙袋作挺腹训练,开始为1.5-2.5kg。逐步增加至5-10kg,每次腹肌肌力训练5min;也可仰卧位作两下肢屈髋屈膝,两膝尽量贴近胸壁的训练,以增强腹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中采用能量节约技术,避免不必要的耗氧和呼吸负担。 物品摆放有序化:日常家务杂事或活动所需的物品或材料按

8、照一定规律摆放。 活动程序合理化:按照特定工作或生活任务的规律,确定最合理的流程或程序,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操作动作简化:尽量采用坐位,并减少不必要的伸手、弯腰等动作。 劳动工具化:搬动物品或劳动时尽量采用推车或其他省力的工具。 活动省力化:消除重力影响,尽可能采取推、拉等活动,而不采用提、托等活动。 传统康复治疗: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按摩、针灸等。 注意事项:训练后无明显的气短、气促或剧烈咳嗽;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例如定时起床、睡眠、饮食等;坚持必要的活动,包括家务劳动,忌长期坐或卧床;病情变化时及时调整康复锻炼方案。,二、胸部手术后,概述,胸腔手术后:往往伴有呼吸功能障碍,主要表

9、现为肺顺应性降低和呼吸弹性作功的增加。 康复目标: 手术前:提高术后康复效率。措施呼吸训练和咳嗽方法训练, 术后早期(术后1-2周):预防继发性功能障碍。手术切口处于愈合阶段,注意避免增加手术切口张力的活动,措施包括体位、床上活动、呼吸训练、健肢主动训练、手术侧轻柔被动训练、理疗等。 术后中期(术后2-6周):促进身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措施患肢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呼吸训练、牵张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和作业训练等。 术后恢复期(术后7周以上):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措施包括上肢肌力和耐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牵张训练、有氧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和作业训练等。,康复治疗,治疗原则:在不影响手术切口愈

10、合,不增加切口张力的前提下,采用积极主动训练的手段,改善呼吸,避免粘连、挛缩和肌肉萎缩,预防脊柱侧弯。 床上体位:术后尽量早期床上坐位,将上肢放置在外展、外旋位,预防肩关节挛缩。,呼吸训练 局部加压呼吸法:消灭残腔,术后第2天即开始。患者仰卧位,在残腔部位用手或沙袋(0.5-0.1kg)紧紧加压,让患者集中精力于加压部位,用鼻吸气并要求“将气吸至加压手的下面”以诱导方向。吸气时要求对抗该处的压力,随着吸气动作局部徐徐隆起。维持2-3s,然后呼气。呼气时自然放松。呼吸2-3次,休息1min,重复进行,可逐渐增加训练次数。 腹式呼吸法:强调深长的呼吸,避免因为疼痛而采取短促呼吸。 下胸呼吸法:由治

11、疗师或家属用手挤压下胸部两侧,吸气时要求对此压力而扩张下肺部。此法有利于胸腔渗液吸收。 单侧呼吸法:患者健侧卧位,患侧在上,吸气时患侧上臂外展上举,扩大胸廓活动,呼气时手臂放下。该方法常在一侧胸腔积液开始吸收后进行。,咳嗽训练:深吸气短暂闭气以使气体在肺内得到最大分布关闭声门以进一步增强气道中的压力增加腹内压来进一步增加胸内压声门突然打开,形成由肺内冲出的高速气流,促使分泌物移动,随咳嗽排出体外。咳嗽时可以用手保护创口。 促进胸腔积液吸收:术侧胸膜腔可因反应性渗液而出现积液,如吸收过慢,则常因渗液中富有蛋白而形成胸膜粘连和肥厚,出现继发性限制性肺功能减退。方法:局部加压作对抗压力的诱导呼吸;深

12、吸气同时作患侧臂外展、抱头动作,呼气时还原。 肩关节活动训练:术后早期鼓励患者术侧肩关节主动运动,如活动不充分可采取主动一辅助运动。方法:体前屈,患侧上臂放松,自然下垂,作前后、内外绕环摆,直至出现手指发胀、发麻,2一3次/d。如已形成肩关节粘连,则在放松下垂摆动后,增加手持1一2kg重物的下垂摆动。吊环、悬挂、肩梯、肩关节回旋器或体操等均有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注意任何运动不应使疼痛明显加重。,预防脊柱侧弯:胸腔手术常切断大块胸背肌群,导致肌力减弱,两侧胸廓肌力失衡,发生脊柱侧屈,最常见的是脊柱凸向术侧。 牵张挛缩侧肌群:术侧肩关节外展并高举过头、抱头,同时身体向健侧屈。或取爬跪位,健侧臂支撑

13、,患侧臂上举。 增强术侧肌力:站位患侧臂负重物外展、上举、扩胸训练;爬跪位,两下肢支撑或术侧臂支撑作躯体前后训练。 脊柱悬挂牵张:两手抓握高处横杠,两膝屈曲下蹬向下牵张,每次保持20S左右,重复10次。两膝屈曲深度逐渐增大,以加大牵张挛缩肌群和纠正脊柱弯曲的力度。此法仅适用于术后2一3个月后。 日常姿势:平时注意保持正直体位,挎包时宜置于健侧肩。睡眠时鼓励术侧卧位,促使脊柱垂向术侧。,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原发性高血压,一、冠心病,概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发作形式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心绞痛是心肌缺血的形式,心肌梗死是

14、心肌坏死的发作形式,而心源性碎死是最严重的发作形式。 康复治疗:冠心病各阶段的基本医疗组成部分。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指不稳定斑块破裂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致严重心肌缺血而产生的一组严重进展性的疾病谱,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诊断要点,心绞痛型: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两类。 稳定性心绞痛:指劳力性心绞痛,其诱因明确与用力、激动、劳累有关,病情相对稳定。 不稳定性心绞痛:初发性心绞痛、卧位性心绞痛、增剧性心绞痛、夜间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心梗后心绞痛。 心肌梗死型:部位分为穿壁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病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病后3个月

15、)。 无症状型(隐匿型):有明确心肌缺血的实验室表现和冠心病危险因素,但没有临床症状。 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 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WHO),严重胸痛:持续30min以上。 发病时间:8h以内。 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导联有ST段抬高(胸前导联抬高0.2mV,肢导联0.1mV); 心肌酶标记物:如TnT ,TnI,CK-MB或CK升高大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并有特征性动态改变。,ACS诊断标准,ST段抬高的ACS:缺血性胸痛30min,硝酸甘油不缓解,心电图至少2个肢体导联或相邻2个以上的胸前导联,ST段抬高0.1mV。 ST段不抬高的ACS:初发劳力性心绞痛或者恶化劳力性心绞痛,可有

16、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胸痛伴ST段压低0. 05mV,或出现与胸痛相关的T波变化,或倒置T波伪改善; 既往患急性心肌梗死、行PTCA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既往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了冠心病的诊断; TnT或者TnI增高。 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鉴别:CK-MB增高正常上限的2倍。,康复评定,症状限制性心电运动试验:用于诊断冠心病、评估心脏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为期康复的患者制定运动处方,评定治疗效果。也用于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鉴定及其运动训练安全性的确定。 低水平运动试验:用于确定重症或急性心梗患者出院安全性。低水平运动试验阴性,患者能安全行走200m就可以安全出院。 6min步行试验:无心电运动试验条件的单位,替代低水平运动试验进行出院前评定。,康复治疗,治疗目标: 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减轻残疾,减少再次发作的危险。 严格掌握各个时期康复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治疗分期 I期:急性心梗住院期早期康复,ACS康复治疗也列入此期。 II期:心梗患者出院开始,至病情完全稳定,时间5-6周。 III期:陈旧性心肌梗死,病情稳定,病程3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