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聊城讲稿-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教学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695744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1027聊城讲稿-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61027聊城讲稿-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61027聊城讲稿-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61027聊城讲稿-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61027聊城讲稿-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1027聊城讲稿-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1027聊城讲稿-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教学(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教学,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伟忠,核心素养的概念和由来,核心素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关键、共同。 对教育根本问题的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的人。 (北大学生弑母案,药家鑫案,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芬兰建筑教育,当前才艺教育,北大虎妈,玩以养气),爱因斯坦论教育一:,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使青年人在离开它时具有一个和谐的人格,而不是使他成为一个专家。照我的见解,这在某种意义上,即使对技术学校也是正确的,尽管它的学生所要从事的是完全确定的专业。学校始终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取得专门知

2、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就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其主要训练在于获得细节知识的人来,他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历史与发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

3、“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视为基础教育的DNA、人才培养的指针。美国、新加坡等国家都已研制出较为成熟的核心素养体系。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核心素养正成为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的依据和标准。核心素养将成为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是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具体到课程改革上,将基于学科本质观来确立学科素养,基于学科素养来择定学科课程内容,基于学科课程内容来研究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目前尚处于理论探索与建构阶段,到实践层面的落实,尚有一段路程。,2016年2月,

4、中国教育学会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综合表现为9大方面25个基本点,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素养核心素养学科素养,素养是教化的结果,是自身努力、环境影响的结果,由训练和实践而习得的思想、品性、知识、技巧和能力。其中,尤其能促进人生命成长、人生发展,可提升、可进阶的就是核心素养。我们现在研究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要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有人说,什么是素质?当你把在学校学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质。,爱因斯坦论教育二:,如果你们一直在专心听我的想法,那么有件

5、事或许你们会觉得奇怪。我详细讲到的是,我认为应当以什么精神教导青少年。但我既未讲到课程设置,也未讲到教学方法。譬如说究竟应当以语文为主,还是以科学的专业教育为主? 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照我看来,这都是次要的。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远足活动训练了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脑力上的训练,以及智力和手艺方面技能的锻炼也类似这样。,因此,那个诙谐的人确实讲得很对,他这样来定义教育:“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我们的传统比较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觉得“双基”不完整,提出三维目标。从“双基”到三维

6、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用简单的比喻来说,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核心素养就是3.0版。最近,教育部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就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把学科核心素养转变为学生的基本素质。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势必推动一场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第九次课改)。 关注两个转变:一、课程观的转变:知识有用才是力量。二、教学重心的转变:从重视“教什么”到重视“学什么”以学为主。,新课堂四大因素,情境:散步23页 任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8页 活

7、动:纪念白求恩70页 体验:狼115页四题,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思考,之一:语文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呢?课标组:是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当然,这是权威说法。我心目中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出口成章、下笔千言、过目不忘。这是最基本的。 之二:更深层的语文核心素养,我觉得一是对语言(文字、文化、语言现象)的敏感,二是对语言的欣赏(语言创造的美),三是对语言(内容、思想)的怀疑。,对其他学科素养的体验,数学:严谨、求实。 历史: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音乐:音乐是上帝的语言。 体育:世界冠军都是天才。讨论:你认为学科素养是什么?,核心素养语境中的教学 :以学为主,在师生关系上要以学生

8、为主体,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在以学为主的课堂上,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更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课堂教学的重心必须由重“教”转向重“学”,教为学服务。学生的学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而是以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为基本特征,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体验性的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发展、建构过程。,(一)先学后教,先学后教的含义是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先学后教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因为“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教师的教应在学生因“知不足”而“自反”的时刻以及“似懂非懂”的时刻。 先学后教要求教

9、师由首先研究“怎么教”转到首先研究“怎么学”。,孟子论学,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自得之学可以终身用之,记闻而有得者,衰则忘之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建构的东西,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学以致用、得心应手,对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二)以学定教,以学定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意愿,调整、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将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现场教学方法。 从横向的角度说,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内容

10、的选择,既要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和经验,使学生有自主确定至少有参与确定具体学习目标和内容的权利。从纵向的角度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中来。,(三)多学少教,多学少教要求教师要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多和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需要教师去做辩证的认识和处理。 从教的内容上看,少教意味着对于语法、修辞等知识,不必像以前那样系统、完整地去教;对于课文,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从教的时机选择上看,少教意味着要教在点子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教师的教,唤醒、激发学生

11、的智慧,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多学少教,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学校因此而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 明代大儒王阳明指出: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只可授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四)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并以此来作为开展课堂教学和评价一堂课的总原则。 可以从学生的活动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等方面来反思、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四种学习状态,学生的活动状态。学生活动多,学习效率高

12、,学习质量好。 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能调动自己的情感和经验,主动参与教学,参与范围广、过程长、程度深。 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思维空间大,思考时间充分,思维状态活跃,效果良好。 目标达成状态。通过课堂教学,使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在不同学生身上都有较高的达成度。既有近效,也有远效。,小 结,综上所述,先学后教是指教学重心和程序而言;以学定教是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展开,都要求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多学少教要求教师站在学的角度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学论教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以及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开展有效教学。这四条原则都围绕着

13、学生的“学”,它们互相联系,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为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构建了一个坚实而广阔的平台。,彻底完成教学重心的转变,钱梦龙:我备课时最关心的问题,不是自己怎样教,而是学生怎样学带着什么动机和情绪?以什么态度?用什么方法? 教前五问:为什么学,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达到怎样的效果?,提升教学设计能力,设计的目的:从文学文本到教学文本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 设计的起点:学生的感受与疑问。 设计的原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论教。 设计的策略:回归生活、唤醒体验、平等对话、启迪智慧、重视活动、鼓励质疑。 设计的思路:四种思路,两个转变。,提升文本解读能力,1、深文细读。

14、举例:阿长与山海经我用残损的手掌 2、浅文深读。举例:记承天寺夜游还原文本丰富性;天上的街市无疑而问;敕勒川中的生命意识。 3、旧文新读。学而时习之、陌上桑我的叔叔于勒,细读的策略,细读指对文本“细腻地、深入地、真切地感知、阐释和分析”的模式和程序。对文本中语浅意深的地方、关键词句、题眼文脉,学生视而不见的、或看出而不能解、或解而不深的地方,要进行细读。 于漪:重锤敲打关键词句,使它们溅出耀眼的火花。 1、还原。还原背景,还原感觉。“同情的理解”“当时的感觉”(叶圣陶),如背影水浒传。 2、矛盾分析。抓住文章结构、语句等的矛盾进行分析,如端午的鸭蛋的开头,鲁迅为何用“伟大”形容藤野先生?有疑而

15、问无疑而问。 3、比较。文本内部比较,文本之间比较(可从作家、主题、体裁、流派、风格、年代等角度进行)。以广度求深度,通过对比来突出。如鲁迅作品解读。,当时的感觉,社戏开头提到作者两次看戏的经历(教材中删去了),其中有一句:“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叶圣陶评论道,看到这一句,“我们的意想中就展开一幅热闹的、活动的图画,我们的鼻子里仿佛嗅到戏院中那种闷热的空气,换一句话说,就是身临其境。”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周围总是有许多事物环绕着。这许多事物并不逐件逐件闯进我们的意念,对于我们,大部份是虽有如无。惟有引得起我们的注意的几件,我们才感觉到它们的存在。而且同样一件

16、事物,只因环境不同,心情不同,在感觉它的时候也就见得不同。不问那事物在别的时候怎样,只说这一回感觉它的时候怎样,这就是所谓当时的感觉。(叶圣陶文章例话),当前课堂教学要注意的问题,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朗读要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王富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不论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还是文学作品的情感性,都是通过对语言及其形式的感受和理解获得的。脱离开对语言及其形式的感受和理解,思想性就是一些抽象的教条,情感性就是一些空洞的抒情。这样的思想性和情感性严格说来还不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情感性。所以,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首先是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及其形式,过去那种跨越语言直取思想、直取情感的方式是要不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