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94999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生物 (课标专用),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 1.(2015天津理综,1,6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五年高考,答案 D 由图可知:甲为个体,乙为种群,丙为群落,丁为生态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 群,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仍会出现上下波动,B错误;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 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无机环境的影响,D正确。,试题点评 本题主要考

2、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内涵等相关知识。复习备考中掌 握好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是关键。,2.(2018课标,32,10分)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 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 。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 ,通常植物根系对N 的吸收是通过 运 输完成的。,答案 (1)有机物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

3、无机物 (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 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 (3)主动,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活垃圾的处理、物质运输等知识。(1)蚯蚓为 异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把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 机物。蚯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2)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需考 虑分解者的种类、待分解垃圾的性质以及分解者分解垃圾时所处环境的理化条件等。(3)植 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 等无机盐离子。,3.(2017江苏单科,26,8分)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 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

4、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 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如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 演替。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 。,(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 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 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 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 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 。 (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 。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

5、2类不同纲的生物: 。,答案 (8分)(1)次生 (2)捕食和竞争 (3)物理 等距取样 (4)浮游生物类 (5)底栖动物 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 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等的相关知识。(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 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和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 演替,该公园生物群落变化属于次生演替。(2)由于昆虫和杂食性鱼类都捕食水草,又存在捕食 关系,故它们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3)声音属物理信息,因为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所以可采用等距取样法调查其卵块的密度。(4)

6、水草腐烂后,一些浮游生物 会对其进行分解而最先快速增殖。(5)蛙类可被蛇类和肉食性鱼类、鼠类等生物捕食,同时猛 禽又可捕食肉食性鱼类、蛇类和鼠类等生物。,易错警示 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看出在岸边最好用等距取样法调 查卵块密度;水草腐烂后,最先快速增殖的生物应是水中属于分解者的一些浮游生物。,4.(2014课标,31,9分,0.587)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 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 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回答

7、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 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 和 之间的循环 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答案 (9分)(1) (3分) (2)捕食(1分) 消费者(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每空1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解析 (1)根据能量传递的规律,戊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其次是乙、丙,因两者能量值相差较 小,两者处于同一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甲为次级消费者,丁为三级消费者。

8、(2)从食物网可知 甲与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种群丁为消费者或三级消费者。(3)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5.(2015海南单科,23,2分)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 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营养级判断等知识。属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 级的是生产者,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

9、生产者,C正确;小虾和大鱼都属于消费者,大肠杆 菌属于分解者,A、B、D错误。,易错警示 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6.(2013课标,33,11分)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 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 接提高 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 、 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 的种群数量迅速下 降。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

10、个,它们是 ,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 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 中属于 。,答案 (1)浮游植物B(2分) 食物(1分) 氧气(或溶解氧)(1分) (2)浮游植物B(1分) (3)浮游动物A和鳙鱼 氧气(或溶解氧) 分解者(每空2分,共6分),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及其结构的相关知识。由题中信息可知,此三个优势种构成的食物 链为: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A鳙鱼。(1)浮游植物B能进行光合作用,施肥能为浮游植物B提 供光合作用必需的矿质元素(无机盐),因而向池塘中施肥使浮游植物B的数量增加;鳙鱼与池 塘中处于同一

11、营养级的野杂鱼为竞争关系,两者将争夺空间、食物、氧气等资源。(2)鳙鱼数 量减少,短时间内将引起浮游动物A数量增加和浮游植物B数量减少。(3)若池塘施肥过量,浮 游植物大量繁殖,其死亡量随之增加,导致分解者活动增强,消耗了动物生存所需的氧气,最终 使鱼类和浮游动物大量死亡。,考点2 生态系统的功能 1.(2018课标,6,6分)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

12、性昆虫的物种数目,答案 B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成分与功能等相关知识。农田生态系 统中的趋光性昆虫属于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信息,该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 错误;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以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也可以 探究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C、D正确。,知识归纳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分为三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传递作为生态系统的 功能之一,可以保证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也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从而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2016课标,5,6分,0.801)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

13、,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 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答案 C 根据题意可写出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延长了食物链,使 能量消耗的环节(营养级)增加,但没有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C正确、D错误;鹰的迁入使黄雀 的数量减少,导致黄雀的食物螳螂的数量增多,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细菌产生的能量 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疑难

14、突破 分析题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藏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 当鹰迁入并栖息于林中后,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鹰。,3.(2016课标,5,6分,0.98)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 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 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答案 B

15、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而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态 系统重新利用,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B错误。,解题关键 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4.(2016天津理综,3,6分)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 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答案 D 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具有全球性,A错误;只统计成虫数量计算 出的是成虫的种群密度,B错误;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不能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 误;由于乙捕食甲,因此乙数量的增加使甲种群数量减少,从而使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减少,D 正确。,易错警示 物质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生物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等。,5.(2015四川理综,4,6分)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 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