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二语文课件51《六国论》(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649243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二语文课件51《六国论》(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15年高二语文课件51《六国论》(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15年高二语文课件51《六国论》(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2015年高二语文课件51《六国论》(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2015年高二语文课件51《六国论》(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高二语文课件51《六国论》(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二语文课件51《六国论》(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第20课 六国论,散文之部,闭上眼睛 流 沙英国登山运动员约瑟攀登过阿尔卑斯山主峰。但不幸的是,他所加入的这支野外登山者队伍并无实战经验,在向主峰发起冲锋的时候,遭遇了暴风雪和局部雪崩。同行的7人中有6人遇难,唯有约瑟活了下来。,温馨晨读,这事发生在21年前。从此约瑟就再也没有登过阿尔卑斯山。 约瑟后来接受英国一家登山爱好者协会的邀请,讲述当年的那段经历。约瑟讲得很从容。当谈到在冰峰上如何自救时,约瑟说:“伙计们,发生危险时,你们什么也不要做,只要把眼睛闭上就行了。” 所有的队员哄堂大笑。 约瑟却一本正经地说:“真的,只

2、需把眼睛闭上,站在原地祈祷。”,温馨晨读,约瑟说:“也许你们不相信,当年7人遭遇暴风雪时,我们一起下撤,当走到半山腰时,应该是安全了。但山上发生雪崩了。雪崩铺天盖地而来,我们已无处可逃。我闭上了眼睛,站在原地,我想自己肯定会死。我开始祈祷。但最后什么也没有发生,雪只盖住了我的下半身。但是,我的朋友却全死了。他们并不是被雪埋没的,而是死于缺氧。当雪崩发生时,他们往山下狂奔,他们所带的氧气很快被消耗殆尽。”,温馨晨读,约瑟说到这里,所有的队员都愣住了。 约瑟说:“逃生是人的本能,当危险降临时,我们常常会忘记常识,忘记最基本的生存法则。今天,我就要给你们一个忠告:当你们攀上高山时,你们需要永远牢记常

3、识,当一切无法抗拒时,就请闭上眼睛祈祷吧。”,温馨晨读,知 友 1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赏读:风大的时候才看得出,哪种草是能够活下来、生命力强的;天气冷了,才看到哪种花是最后凋谢的。这是比喻只有经历了严酷的考验,才能看得出事物的本质。,温馨晨读,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赏读: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诚的话虽不顺耳却对端正行为有帮助。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3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晋陈寿赏读:应该记住别人好的方面,忘掉别人的过错,这样才能广交朋友。,温馨晨读,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苏洵(10061066),字明允,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

4、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等,皆不中。乃悉焚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自主学习,欧阳修上其所著权书、衡论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历迁陈州项目城令。与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自主学习,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

5、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自主学习,2背景简介本文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作者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作者立论的根据;二是作者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作者撰写此文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自主学习,战国时期,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六国纷纷割地求和,韩国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随之相继灭亡。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苏洵不从其他方面去论证,而抓住六国

6、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 北宋建国以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自主学习,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苏洵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单纯地评论古代的历史事件,而是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自主学习,3审美视窗 行者苏洵与

7、学者苏洵我们今天读苏洵的文章,特别是他的论说性散文,如身凌绝顶,有一种俯瞰古今的壮阔之美;如驰目旷野,有一种丰俭适度的自然之美;如观山川布列,有一种刚柔相济的谐和之美;如俯仰宇宙之间,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平衡之美。这与苏洵从小就亲近大自然,眷恋大自然,阅读大自然不无关系。,自主学习,毫无疑问,正是得益于少年的山川壮游,苏洵才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磨砺了意志,烹炼了思想,才锻造出了一支能够摹山范水排山走浪的如椽之笔。毫无疑问,正是得益于少年的山川壮游,广涉各地的风土民情,苏洵才有可能激发出对世界对生活的美好想象,在其文章中才有了对治国安邦的严肃思考和设想。正因为绝望于功名,才有了豹变似的大转身;正

8、因为有了“行者”经历所开拓的宏大视野、所激发出的巨大生命能量,才成就了他一代鸿儒大学者的美名。,自主学习,因此,苏洵的“行者”生涯,不仅不是光阴浪掷、韶华虚度,而且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生命体验,是他成才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种铺垫,是他终成为一代名家巨儒不可或缺的器识蓄养和精神储备。,自主学习,自主学习,m,ji,l,di,ju,y,j,p,2通假字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_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_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_暴霜露_,自主学习,“厌”通“餍”,满足,“当”通“倘”,如果,“无”通“毋”,不要,“暴”通“曝”,冒着,自主学习,它实际上,副词,表示所说的实际情况,祖辈、父辈,父亲的父亲,智谋

9、和力量,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_ 今义:_,自主学习,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4文言句式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赵尝五战于秦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洎牧以谗诛 (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 ),自主学习,被动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5一词多义 (一)实词(1)非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自主学习,不是,错误,不对,没,不,(2)视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10、( )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 )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自主学习,对待,比较,看,(3)得 得双石于潭上 ( )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 ) 此言得之 ( )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 ) 吾得兄事之 ( ),自主学习,得到,能够,得当,收获,必须,应该,(二)虚词(1)已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 )学不可以已 (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 ),自主学习,不久,很,太,停止,已经,罢了,(2)以 不赂者以赂者丧 ( )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 洎牧以谗诛 ( )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 而犹有可以不赂

11、而胜之之势 (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自主学习,因为,把,因为,用,凭借,相当于“而”,表并列,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 ( ),自主学习,相当于“而”,表修饰,来(表目的),在,自主学习,名词作状语,一天天,一月月,名词用作动词,侍奉,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这篇文章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贿赂秦国,从而得出必须团结抗敌的历史教训,借题发挥,以古讽今,批评北宋朝廷屈辱求和的外交路

12、线。,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六国论,结构图示,合作探究,六国论,重点突破 一、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的?有什么特色?提示 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合作探究,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作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不仅紧扣题目,明确了论题,而且便于后文驰骋文墨,自由论证,在结构上具有提挈下文,统摄全篇的主导作用。两个分论点实际上是从正(第一个分论点)反(第二个分论点)两方面进一步揭示中心论点的,使中心论点完备周密,在逻辑上站稳了脚。,合作探究,二、课文第2、3段

13、分别论证了两个分论点,是怎样论证的?与中心论点的论证有什么关系?提示 课文第2段论证了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作者主要是用事例和引用的方法,针对韩、魏、楚三国赂秦的弊端进行论证。先摆出秦“战胜而得”与诸侯“战败而亡”的事实,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秦之所大欲”与“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的论断。,合作探究,否定了与论题相反的论点,既照应了开头,又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证作好了准备。接下来,从“思厥先祖父”到“而秦兵又至矣”几句,虽是想象之辞,但形象地说明了诸侯之地得来不易,然而他们却“视之不甚惜”,为苟安一时,便轻易地拱手与人,这样,非但不能保全自己,反而加深了敌人的侵吞欲

14、壑,遗患无穷。接着,作者运用推理得出结论:由于“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诸侯就越地少国弱,而“侵之愈急”,暴秦就越地多国强,因而得出结论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合作探究,最后又引用古人的话“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作比喻论证,贴切恰当,既补充了上文的论证,又含有收束之意,而且使论证深入浅出,明白易晓,增强了说服力。 这一段,是从正面直接论证了第一个分论点,从而抓住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实质进行论证。所以,只要作者有力地、令人信服地论证了第一个分论点,就从根本上论证了中心论点。,合作探究,课文第3段论证了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作者主要

15、采用了分层论证的方法,针对齐、燕、赵三国不赂秦而破灭的情况进行论证。共分两层论证。第一层论齐国,虽“未尝赂秦”,但它亲近秦国而不联合五国,所以,五国一旦破灭,它就必然要被无厌的暴秦所歼灭。第二层分别论证“燕赵之君”的“义不赂秦”。这两国都能用兵守土抗秦,保全国家,但由于燕丹“以荆卿为计”,因而“始速祸焉”,导致灭亡;同样,由于赵国李牧被诛,用武不终,因而“邯郸为郡”,结果也是国家灭亡。,合作探究,不仅如此,而且燕赵两国“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智力孤危”没有援助,所以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战败而亡”的。作者层层推进地从齐、燕、赵三国破灭的结果推论其破灭的原因,有力地证明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分论点,否定了“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的疑问,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的正确,避免了逻辑上的漏洞,使论证完备周密,无懈可击。最后从“向使三国”到“或未易量”几句,以假设的原因得出假设的结果,归纳了第2、3段对两个分论点的论证,照应了开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