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45601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评论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闻评论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闻评论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闻评论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闻评论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评论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评论学》课程教学大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 新闻评论学新闻评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新闻评论学是一门政治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新闻学。新闻评论作为新闻宣传的基本 手段之一,是新闻报道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应用和写作新闻评论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 本功。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声音” ,它的重要地位和独特功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 们所认识。本课程结合理论与实践,全面教授当代新闻评论写作的学与术,涵盖新闻评论 学的科学原理、写作的基本程序和常用技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 新闻评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熟悉新闻评论写作或制作的基本程序;掌握新闻评论各

2、 类体裁、样式的概念、特点及写作或制作的要求与方法;能够运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和 技能分析新闻评论作品,并为新闻评论拟制或改写标题,进行部分评论体裁(小言论、时 评、编者按语、短评、杂文、主持人评论等)的写作或制作。 二、课程教学要求二、课程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掌握新闻评论学的基本原理、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和常用 技法;能为将来从事的新闻工作提供思想理论指导,可以掌握一定的新闻评论知识,并通 过各种评论形式的练笔提高实际写作能力。 三、课程考核形式和标准三、课程考核形式和标准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新闻评论学课程代码课程代码 0203 开课学院开课学院传媒学院课程性质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3、总学时数总学时数 32 周学时数周学时数 2 开设学期开设学期第 5 学期编写时间编写时间2014 年 8 月 编编 写写 人人汪奇彬审审 核核 人人 适用专业适用专业新闻学先修课程先修课程 建议使用建议使用 教材和参教材和参 考资料考资料 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1胡文龙、秦珪、 涂光晋:新闻评论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2陈世寿、胡思勇:当代新闻评论写作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3李德民:实用新闻评论写作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考试采取“开卷”的方式进行。 课程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算,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30%,

4、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 70%,两者合计即为课程学习成绩,60 分为及格。 四、课程教学时数分配四、课程教学时数分配 章章 节节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 教教 学学 时时 数数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 或或 手手 段段 一一 绪 论 1 讲授 二二 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 用 4 讲授 三三 中国新闻评论的演变 与发展 3 讲授、讨论 四四 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 论 4 讲授 五五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 构 4 讲授 六六社论与评论员文章 4 讲授 七七专栏评论 4 讲授、讨论 八八配发式言论 4 讲授 九九新闻评论的边缘体裁 4 讲授、讨论 合合 计计32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

5、教学,使学生明确新闻评论学的学科性质、基本内容和学习意义,了解本门 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学科性质与基本内容学科性质与基本内容 一、新闻评论学 二、研究对象 三、学科性质 四、基本内容 第二节第二节 学习意义与教学要求学习意义与教学要求 1、学习意义 二、教学要求 第二章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用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本章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了解有关新闻评 论的多种定义,新闻评论的主要体裁与基本样式,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新闻评 论与新闻

6、报道的区别,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新闻评论的特殊作用。掌握基本概念、理论、 原理。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有关新闻评论的多种定义;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新闻评论的特殊作用 第一节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一、新闻评论的多种定义 有关新闻评论的多种定义;新闻评论概念的变化与新闻评论实践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 二、新闻评论的传播系统 新闻评论的主要体裁与基本样式;广播、电视及网络评论的特殊体裁与样式。 第二节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特点新闻评论的特点 一、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 强烈的新闻性,鲜明

7、的政治性或思想性,广泛的公众性。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传播内容不同,传播目的不同,传播方式不同,传播要求不同。 第三节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功能新闻评论的功能 一、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 认识功能,包括认识事物本质,了解事物因果,预测失误趋势,提高认识能力; 教育功能,包括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社会规范,提高道德水准,促进社会文明; 监督功能,包括监督权力机构,监督公权人士,监督利益团体,维护社会公正; 协调功能,包括调节舆论温度,平衡社会心态,协调社会行为,避免传播误区。 二、新闻评论的特殊作用 引导作用,包括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实际工作,引导社会生活,引导受众思想; 解读作用,包括解释政策法规

8、,解读新闻事件,分析社会现象,解除思想疑虑; 表态作用,包括代表党或政府表态,代表媒介表态,代表公众表态,代表个人表态; 深化作用,包括洞察事物本质,做出理性分析,把握普遍联系,指出变化规律。 第三章第三章 中国新闻评论的演变与发展中国新闻评论的演变与发展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融合化趋势;个性化趋势;开放化 趋势;专业化趋势。了解中国新闻评论历史的简要回顾。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古代 论说文;报刊政论;时评;报刊新闻评论;新闻评论的多媒体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新闻评论历史的简要回顾 难点: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9、 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新闻评论历史的简要回顾中国新闻评论历史的简要回顾 一、中国新闻评论的源头古代论说文时期 从先秦诸子,到秦汉、魏晋、唐宋、明清时期,中国的论说文历史的简要回顾及名篇 介绍。 二、中国新闻评论的出现与演变报刊政论、时评时期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与中国新闻评论的出现;王韬政论的历史地位及特点;梁启超 的时务文体及特色,时评的出现。 三、中国新闻评论的成熟报刊新闻评论时期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新闻评论的变化;代表性评论家及其评论作品介绍;新中 国成立以来中国新闻评论的发展。 四、中国新闻评论的扩展新闻评论的多媒体发展时期 报刊评论的丰富与发展;广播电视评论的兴起与成熟;网络言论的出

10、现与繁荣。 第二节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 一、融合化趋势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不同媒介间评论样式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同 一媒介不同评论体裁、样式间的穿插与融合。 二、个性化趋势 评论栏目的个性化,评论文章(或节目)的个性化,评论员(或主持人)的个性化。 三、开放化趋势 选题范围的开放性,选题方式的开放性,议论方式的开放性,结论方式的开放性。 四、专业化趋势 评论内容与范围的专业化,评论主体的专业化,评论方式的专业化。 第四章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基本概念:选题;立论。了解评论的选题来源

11、;选题的类 型。掌握有关理论、原理:选题的概念;选题的来源;立论的概念;立论的核心判断。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选题的概念;立论的概念 难点:选题的类型;立论的核心判断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评论的选题评论的选题 选题的概念;选题是评论的第一道工序。 一、选题的来源 政策文件的学习研究,作者的发现,媒介的报道,受众的提供,专门的策划。 二、选题的类型 事件性选题;社会性选题;常规性(周期性)选题。 第二节第二节 评论的立论评论的立论 立论的概念;选题与立论的关系。 一、立论的核心判断 判断的概念;判断类型的不同划分;与立论相关的主要判断类型。 二、立论的前提 了解论题所涉及

12、的事实及背景;掌握相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收集相关的意见或观 点;具备相关的知识或修养 三、立论的要求 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前瞻性。 第五章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评论的结构原则与基本要求:评论的结构原则;评论结构 的基本要求;评论的主要结构方式。了解有关的理论、原理:评论标题与新闻标题的区别; 评论标题的功能;评论的结构原则。掌握一些基本概念:评论标题;新闻标题;评论的结 构。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评论标题的功能;评论标题的要求;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评论的主要结构方 式 难点:评论标题与新闻标题的区别;评论的

13、结构原则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评论的标题评论的标题 一、评论标题与新闻标题的区别 标题任务不同,拟题手法不同,标题结构不同,写作要求不同。 二、评论标题的功能 提示论题,体现论点,表明态度,引发兴趣。 三、评论标题的要求 贴切,具体,鲜明,精炼,生动。 使评论标题生动的做法有:变换标题句式,活用成语、俗语,巧用修辞手法等。 第二节第二节 评论的结构原则与基本要求评论的结构原则与基本要求 结构的定义,评论结构的特殊内涵。 一、评论的结构原则 根据评论的具体内容,受众的实际能力与需求,体裁、栏目及作者的个性与风格确定 评论的逻辑思路和谋篇布局。 二、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 布局合理,层

14、次明晰,逻辑顺畅。 三、评论的主要结构方式 归纳式,演绎式,并列式,递进式。 第六章第六章 社论与评论员文章社论与评论员文章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社论的重要地位;评论员文章的规格和形式。了解社论、 评论员文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理论、原理:国内外对社论重要地位的论述;社论的立场; 分工集议制度。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社论的概念;社论的立场;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基本要求 难点:社论的选题程序:分工集议制度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社论的重要地位社论的重要地位 一、社论的概念 代表大众传播媒介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和指导性。 二、国内外对

15、社论重要地位的论述 表明报纸政治面目的旗帜;社论方针的控制权寓于报纸的所有权;社论政策取决于媒 介发行人。 三、社论的立场 代表报社;在我国,党报社论一般代表同级党委。 四、社论的选题程序:分工集议制度 第二节第二节 评论员文章的规格和形式评论员文章的规格和形式 一、评论员文章的定义与规格 规格和权威性上介于社论(本台评论)和短评之间;常以配合或结合新闻报道的形式发 表或播出。 二、评论员文章的类型 本报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 第三节第三节 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基本要求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基本要求 权威性与接近性的统一;政论性与新闻性的统一;面向领导与面向公众的统一;严肃庄重 与

16、通俗平易的统一。 第七章第七章 专栏评论专栏评论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基本概念:专栏评论;专栏小言论;时评。 明确专栏评论的分类:专栏评论的特征;专栏评论的类型。掌握专栏小言论的特点;时评 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专栏评论的特征;专栏小言论的特点;时评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难点:小言论写作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目前时评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专栏评论的分类专栏评论的分类 一、专栏评论的特征 稳定性,开放性,时代性,公众性。 二、专栏评论的类型 按存在周期分类,按作者构成分类,按评论体裁分类,按评析内容分类。 第二节第二节 专栏小言论专栏小言论 一、专栏小言论的发展与变化 专栏小言论的概念;邹韬奋小言论与当代小言论的异同;80 年代至今小言论的发展与 变化。 二、专栏小言论的特点 微型化,即兴式,群言性,形象感。 三、小言论写作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