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四 第2讲 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3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617250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四 第2讲 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34 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四 第2讲 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34 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四 第2讲 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34 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四 第2讲 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34 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四 第2讲 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34 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四 第2讲 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34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四 第2讲 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34 (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考情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情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 一、农业的发展 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2.土地政策: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租佃关系: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土地出租时,多采用订立契约的形式。地租以实物为主。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二、手工业的进步 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2.纺织业

2、: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宋末元初,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3.冶金业: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 三、商业的繁荣 1.表现 (1)宋朝: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2)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2.“市”的发展 (1)坊和市的时空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2)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3)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3.对外贸易 (1)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

3、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设立市舶司,专管海上贸易,制定了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 (2)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 五、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中举为官;流行“榜下捉婿”的风习;官商分利原则运用广泛,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的转卖凭证,众多商人与官府合作,地位尊崇。,重理解 1.概念区分:“市”“草市”与“夜市” 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4、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夜市”是在夜间进行买卖的市场,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2.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 (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 (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以四大商业名镇为代表的商业市镇出现。,3.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四大特点 (1)前期以陆路为主,后期以海路为主。 (2)官方贸易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4)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4.从城市变革角度看唐宋时期变革表现 (

5、1)从城市发展阶段看:隋唐时期的坊市制度被坊市合一、临街设店为特征的城市格局所取代。 (2)从城市分布看:开始向近海转移。 (3)从城市规模看:传统城市规模进一步发展。 (4)从城市重心看:出现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 (5)从城市观念看:宋以后,突破围墙的观念界限,城市圈扩大,形成大都市的发展模式,南方市镇、草市的兴起,已经冲破围墙的桎梏。 (6)从城市人口构成看:市民阶层逐渐兴起,城市工商业人口比重加大。 (7)从城市文化结构看:市民文化成为宋代以后城市文化的主流或主导,宋以后新兴的文学艺术元曲、小说等多因市民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5.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特征 (1)土地出租者与土地租佃者之间采

6、取了一种契约形式。契约的内容包括田亩的位置、数量、类别以及地租偿付的方式及数量等。 (2)在租佃制下,佃户有了迁移的自由,社会身份、地位在法律上有了显著的提高。 (3)产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宋代地租主要有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形态。田租征收以实物为主,在定额地租中也有征收货币的情况发生。 (4)在某些租佃关系高度发展的地区,如江浙地区,租佃制呈现复杂化的趋势,在土地所有者和实际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二地主阶层。大土地所有者,主要是官府、官僚地主和寺院,将土地整体出租给包佃主,再由包佃主分散转租给佃户,从而表现出土地所有权、占佃权和使用权的分离。,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

7、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特点概括,注意省略号前后的信息。 (2)定时空,找关联:宋代商业发展表现在多个方面,本问从货币演进的角度切入。 (3)提信息,找关键:体现多种货币在不同地区流通。 体现除传统金属货币外,还出现了纸币。 体现贵金属货币白银开始流通。 【答案】 特点:在统一的国家内划分不同的货币区,使用不同的货币制度;纸币出现;贵金属货币逐渐流通。,【深化拓展】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市场类型多样:城市中有市、庙会等,乡村中有草市。 2.商业城市发达:历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

8、易,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4.货币种类丰富:宋朝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时期形成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5.商业地位低下:商业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材料二 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注:据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共产生状元700多名,但有明确著录籍贯的只有 357名) 中国科举史话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中国古代漕运形成的背景及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状元籍贯分布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第(1)问,题目包括两个问题“背景”及“作用”,提取材料

9、中有效信息归纳总结,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2)问,获取表格中的时空信息,弄清表格中的项目所给数值的变化得出趋势,最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定时空,找关联: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 (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出主要的原因是小农经济的影响、商品经济不发达。 反映出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的分离。 反映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 反映出漕运的作用在于维护中央政权的稳定,保障军事物资供应,救济灾荒、平抑粮价,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交流和区域开发等。 分析表格可知,状元籍贯分布

10、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这主要与南方经济发展、社会相对稳定有关。,【答案】 (1)背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具体答满足京畿粮食供应;满足军事需要;统治者的穷奢极欲也可);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政治中心的东移(或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的分离);商品市场难以满足需求(商品经济不发达);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封建赋税制度的存在。 作用: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维护中央政权稳定;保障军事物资供应);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开发;促进南北文化交流;缓解了社会矛盾(救灾,平抑粮价)。 (2)趋势:状元籍贯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 原因: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

11、域向江南地区转移,文化中心与人才密集区也作相应的变动;南方社会相对稳定。,【深化拓展】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及影响 1.特征 (1)北方人口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生产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最突出。 (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4)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2.影响 (1)对海外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发展。 (2)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2、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影响至今。 (3)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4)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5)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6)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

13、【析考题】 角度一 宋代土地政策的调整 【典例1】 (2016全国卷,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试题分析】 宋代租佃制比较普遍,地主和佃农签订一年或几年的租佃契约,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其主要原因有: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土地的商品化程度更高;宋朝政权为了取得地主阶级的支持,把唐以前打击、抑制兼并的政策改变为“不抑兼并”和保护地主阶级土地私有权的政策,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起来。也就是说,宋代的土地政策有重大调整。据此可知,A项

14、可排除,B项正确。 坊市制度崩溃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城市吸纳人口的能力更强,失地农民可以进入城市择业的空间更大了。农村租佃制发展与城市坊市制崩溃基本上是两条线,不构成大的因果关系,如果说有因果关系,那也是失地农民进城可能加速坊市制的崩溃,租佃制发展与坊市制崩溃的共同原因是宋代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C项可排除。,租佃制发展较快,不是政府管理失控的结果,而是政府管理政策调整的结果,除了土地政策的调整,对租佃制也进行了规范,宋律规定,租佃契约到期,租佃关系结束,农民可以另租土地,地主可以另佃。契约未到期,禁止佃户逃离,也不允许地主私自处置佃农,不得随意撤佃。佃户欠租

15、,官府要以强力帮助地主索取。D项可排除。 答案:B,【教材补缺】 宋代的土地政策 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直接导致的是农民身份的变化和职业的流动,或者因职业需要和地区发展不平衡而导致地区流动。宋代商品经济活跃,城乡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失去土地的农民再就业或者到其他地区再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机会。农民转而从事手工业、商业或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成为佃农。,角度二 宋代纸币交子的功能 【典例2】 (2014全国卷,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

16、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试题分析】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铁钱因携带不便等原因,阻碍了商品的交换、流通,“富民”自发发行交子,作为商品交换的凭证。A项正确揭示了交子的民间性特点和交子的本质交易凭证功能。B项片面解读材料,将交子带来的结果作为原因,本末倒置,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推行“抑商”政策,C项错误。交子的出现可以说是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而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D项错误。 答案:A,【教材补缺】 1.交子性质的发展演变 “交子”最初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

17、交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交子成为一种货币是政府将交子发行权收归官办以后的事情。,2.中国古代纸币的发展历程 (1)纸币的诞生:西汉政府曾于公元前119年采用“白鹿皮币”,可视为纸币最早的尝试。唐代后期出现过具有汇票性质的“飞钱”。真正的纸币产生于北宋。 (2)北宋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最早是北宋商人联合发行的类似存款收据的证券,凭此证券可在全国分号领取实物货币。之后交子被收归官办,纸币制度更趋完善。 (3)元朝建立后,大量发行纸币,元代发行纸币的很多具体做法,为后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但是,由于元朝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民间又重新使用金属货币。 (4)明代也曾经发行过纸币,基本上经历了与元朝相似的经历,最终被迫将白银作为主要货币,中国古代纸币的使用基本终结。 纸币是一种比较进步的货币制度,但历代封建政府总是借助纸币发行以填补日益巨大的财政赤字,因而最后都毫无例外地走上恶性通货膨胀的道路,最终都以恢复实物货币告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