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课件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5612024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素周期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元素周期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元素周期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元素周期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元素周期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素周期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周期律》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化学 必修,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不同电子层中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 2、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规律,并能据此规律画出常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重点: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画常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难点: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周期表,整体结构(周期和族),显著信息(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 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隐藏信息,同族元素间的递变规律 核素,复习:,物 理 性 质,密度: 熔沸点:,逐渐增大,逐渐减弱,逐渐增大,化 学 性 质,金属性: 非金属性:,提问:,1、元素的性质由

2、什么决定?,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 相对质量为1,中子 相对质量为1,相对质量为1/1836,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所有的质量,但体积却很小,电子的质量很小,体积也很小;电子所占据的运动空间相对于原子核的体积却很大(绝对空间也很小);电子在核 外做高速运动。,2、原子的组成怎样?,为了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们进行了无数的实验。他们用原子模型来表示原子,并通过实验来不断的修正模型。,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带负电荷,带正电荷,不带电荷,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不显电性,核外电子,运动特点:在一个体积小、相对空间大(但绝对空间小)的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不可能同

3、时测得它的位置和运动速率,但可以找到它在空间某个位置出现机会的多少,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和电量怎样?,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分层排布:分别用n = 1、2、3、4、5、6、7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并分别用符号K、L、M、N、O、P、Q来表示); 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原子核外的电子总是尽可能地 先从内层排起;,K L M N O P Q,由内到外,能量逐渐升高,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在原子核外相对大实际小的空间不停地做高速运动(速度接近光速)。,2、所有的电子都具有一

4、定的能量,在多电子原子里,各电子所具有的能量不尽相同,有的电子的能量还相差较大。,3、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较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4、我们把不同的电子运动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之为“电子层”。,各电子层的序号、能量如下表:,电子层,?,(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最外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K层为不超过2个);,(3)次外(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18(32)个电子;,(4)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以上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机械套用。,练习: 、

5、写出至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总结至号原子结构的特殊性。 ()原子中无中子的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的元素: ()最外层有个电子的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H、Li、Na,He、Be、Mg,Be、Ar,(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倍的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倍的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倍的元素:,C,O,Ne,与氩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阳离子是: 与氩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离子是:,K+;Ca 2+,S2- ;Cl-,核外有10个电子的粒子: 分子: 阳离子: 阴离子:,CH4;NH3;H2O;HF;Ne,NH4+;H3O+;Na+;M

6、g2+;Al 3+,O2-;F-;OH-,二、元素周期律,请阅读和比较1-18号元素的有关数据,从中能找出什么规律?,门捷列夫的伟大创举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祝您成功!,主要化合价,118号元素,分析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情况?,表5-5 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12,最外层电子数18,最外层电子数18,表5-5 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原子半径 大小,原子半径 大小,表5-5 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主要化合价:正价+10,主要化合价:正价+1+5,负价:-4 -1 0,主要化合价:正价+1+7,负价:-4

7、 -10,P.1415科学探究1,运用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画出前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分析、归纳出各周期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和主要化合价的递变规律。,现象:,镁与冷水反应缓慢,产生少量气泡,滴入酚酞试液后不变色。,反应式:,Mg + 2H2O = Mg(OH)2 + H2,结论:,镁元素的金属性比钠弱,加热后镁与沸水反应较剧烈,产生较多气泡,溶液变为红色。,讨论第三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现象:,镁与铝均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但镁反应更剧烈。,反应:,Mg + 2HCl = MgCl2 + H2,结论:,镁元素的金属性比铝强,2Al + 6HCl = 2AlCl3+ 3H2,钠(Na)、镁(

8、Mg)、铝(Al)金属性比较,冷水、剧烈,冷水、缓慢,结论金属性:NaMg,剧烈,迅速,结论金属性:MgAl,强碱性,中强碱,两性氢氧化物,结论金属性:MgMgAl,结论: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NaOH,Mg(OH)2,Al(OH)3,强碱,中强碱,两性氢氧化物,与冷水剧烈反应,与沸水反应;与酸剧烈反应,与酸缓慢反应,小结:,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 单质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钠镁铝的金属性逐渐减弱,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叫做两性氢氧化物,Al(OH)3制备:

9、,AlCl3+3NaOH=Al(OH)3+3NaCl,与酸:,Al(OH)3+3HCl=AlCl3+3H2O,与碱:,Al(OH)3+NaOH=NaAlO2+2H2O,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课本99页),与酸:,Al2O3+6HCl=2AlCl3+3H2O,与碱:,Al2O3+2NaOH=2NaAlO2+H2O,小结,钠与冷水反应,镁与沸水反应,铝不与水反应。,钠与酸反应很剧烈,镁与酸反应剧烈,铝与酸反应平缓,NaOH 是强碱,Mg(OH)2 是中强碱,Al(OH)3 是两性氢氧化物。,金属性强弱顺序:,Na Mg Al,硅(S

10、i)、磷(P)、硫(S)、氯(Cl) 非金属性的比较(课本15页表),Si,P,S,Cl,高温,H4SiO4 弱酸,磷蒸气与氢气能反应,H3PO4 中强酸,须加热,H2SO4 强酸,光照或点燃爆炸,HClO4 最强酸,结论: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氢化物化学式,元素,14Si,15P,16S,17Cl,非金属性:Si P S Cl,单质与氢气的化合条件,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PH3,H2S,HCl,高温下少量反应,磷蒸气,困难,加热反应,光照或点燃,很不稳定,不稳定,较不稳定,稳定,从氢化物看,最高价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元素,14Si,15P,16S

11、,17Cl,SiO2,P2O5,SO3,Cl2O7,H2SiO3,H3PO4,H2SO4,HClO4,硅 酸,磷 酸,硫 酸,高氯酸,极弱酸,中强酸,强 酸,最强酸,非金属性:Si P S Cl,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看,根据实验,可得出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用结构观点解释:,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同周期元素 从左到右,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1、当电子层数及核电荷数均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的,半径越大;如NaK(层不同,层多,径大)

12、2、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的,半径越小;如NaMg;Na+Mg2+(层相同,核多,径小) 3、阴离子半径大于对应的原子半径;如ClCl- 4、阳离子半径小于对应的原子半径;如Na Na+,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与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以及电子数的关系,结论,5、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减小。,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最外层电子数 18,(K层电子数 12),原子半径 大小,(稀有气体元素突然增大),化合价:+1+7 41,(稀有气体元素为零),决定了,归纳出,引起了,元素化学性质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BC,1.下列

13、事实能说明金属性NaMg的是: A、Na最外层有一个电子, Mg最外层有2个电子; B、Na能与冷水反应,而Mg不能; C、碱性NaOH Mg(OH)2 D、 Na能从MgCl2的溶液中把Mg置换出来;,2.下列事实能说明非金属性Cl S的是: A、Cl2比S易与H2化合 B、HCl比H2S稳定 C、酸性HCl H2S D、Cl的最高正价为+7, S的最高正价为+6,AB,3.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 ) A. 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 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 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周期

14、律的本质是元素的性质随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C,4.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的是( ) A. Na、Mg、Al B. N、O、F C. P、Si、Al D. C、Si、P,5.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 ANAMg、Al还原性依次减弱 BI2、Br2、Cl2氧化性依次增强 C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AB,C,6.在目前发现的元素中, 除了氢元素以外,半径最小的是何种元素。 7.除了稀有气体元素以外,半径最大的是何种元素?,氟元素,钫(Fr)元素,8.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半径比最小的是( ),(A) NaF (B) LiI (C) CsF

15、(D) LiF,阳离子半径:Li+ Na+ Cs+,B,阴离子半径:I- F-,思考,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元素性质的变化情况,元素周期律的内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性质呈周期性的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小结:,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方式,元素性质,变化趋势,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18 (H,He),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元素化合价,+1+7 -4-10,元素金属性 与非金属性,金属性减弱 非金属性增强,呈现周期性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这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的周

16、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元素的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结构,位置,性质,(1)结构决定位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半径,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2)结构决定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8负价数,(3)位置反映性质: 同周期:从左到右,递变性,(4)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结构、性质的递变规律及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分区: 分界线左边是金属元素,分界线右边是非金属元素,最右一个纵行是稀有气体元素。见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