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第3讲产权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611045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制度经济学第3讲产权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新制度经济学第3讲产权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新制度经济学第3讲产权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新制度经济学第3讲产权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新制度经济学第3讲产权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制度经济学第3讲产权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制度经济学第3讲产权ppt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讲 产权理论,2,学习目的和要求 产权的内涵 产权的功能与属性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科斯定理,讲义结构,3,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产权的内涵、产权的功能与属性 弄清产权的起源和影响因素 了解产权保护及其意义 熟悉科斯定理并用其分析现实问题,4,第一节 产权的内涵,几个案例 什么是产权 产权的结构 产权的分类,一、几个案例 案例1:公地的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1968年12月13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美国人类生态学家加勒特哈丁的“公地的悲剧”一文。几十年来,它成为生态学界一篇经典性的文章。哈丁在文章中讨论了公共牧场的使用与管理问题。他说,假定有一个向

2、所有牧人开放的牧场,那么,每个牧民都将在此牧场上放牧尽可能多的牲畜。这种情况,如果因天灾人祸使人和牲畜的数量不超过此公共牧场养活那么多人与牲畜的能力,就可以继续保持。否则,这种公地共享的逻辑便会产生悲剧。,产权的内涵,案例1:公地的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因为,每个牧人都会通过增加牲畜头数以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利益,而每增牲畜,都会有正副两种后果:对增加牲畜者而言,他得到增加牲畜的全部收益;如果增加牲畜属于过分放牧性质,其所造成危害则由全体牧人分担,他自己只承担全体牧民每人平均分担的那一小部分。这样一合计,他就决定增加牲畜。然而,他这样做,别的牧人也会这样

3、做。其结果全体牧民落入一个在面积有限的公共牧场上无限增加牲畜的陷阱。换句话说,大家都利用自己使用公共牧场的自由,奋勇奔向毁灭之途,这就是他所称的“公地的悲剧”。,产权的内涵,案例2 小村庄的故事,在赣北的某个山区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它坐落在山沟中,一条清澈的溪水由西至东缓缓流过。两旁的高山郁郁葱葱,一年四季生机勃勃。在“文革”期间,这个村庄只是当地人民公社下属的一个生产大队。1978年以后,改革春风吹大地,这个小村庄也开始进行农业生产制度的改革,实行家喻户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案例2 小村庄的故事,但是,改革以后,集体土地按照每户人口承包到各家各户,农民拥有了

4、实际上的土地控制和使用权。此外,村庄的竹林大部分被划分到各家各户,同时留有一部分的集体竹林。但是,树林却没有做类似的处置。竹林和树林均属于经济林,可以给村民带来经济利益,当然,也可以用于制作农业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如用木材做房子、犁、家具等,用竹子制作竹床、簸箕、竹筐等。,20世纪90年代初,村里修了一条公路,通向外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山里的各种资源的经济价值迅速增加。同样是竹林,不同的产权归属导致不同的命运。分到各家各户的竹林,受到很好的管理,不少村民在自家的竹林周围上石头垒成的或者木制的篱笆,防止自家的竹林被他人砍伐,被牲畜糟蹋。春天的时候,还派人看守,防止他人偷笋。因此,各家各户的竹林

5、地郁郁葱葱,得到悉心地看护,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公有竹林。这些不多的公用竹林地被砍伐殆尽:春笋要么被牲畜糟蹋了,要么被村民拔回家食用;能有幸长成的竹材被砍作各种用途,留下来的竹子全部都是弯弯曲曲、发育不良。,遭遇同样命运的还有村里的树林:村民将树木砍倒用于制作各种家具或者建造房子,但是砍伐的数量多于自己的需要,剩下来的木材通过各种渠道销售。后来,有人来村里购树,队长或村长与购树者合谋将村里的树木用卡车大量的外运。尽管砍伐和销售树木需要经过上级领导的批准,但是,由于监控的困难以及合谋行为,这些人在砍树时往往是申请一个立方的树,砍两个、三个立方的树,村民由于不愿意得罪人,再说

6、也不是自己一个人的树,也懒得惹这个麻烦,因此,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己有机会也模仿这做,反正顺手牵羊的甜头不干白不干。结果,不出几年,村里的树林亦被砍伐殆尽。甚至一些百年老树都被砍掉,用作柴火或者烧炭原料。令人心痛。,11,二、什么是产权?Property rights,1、产权应当包含哪些内容? 产权涉及到产权的享有者,即产权的主体,产权的客体(财产) ,非产权主体。 产权的实质是界定产权主体与非产权主体对产权客体的关系、权利和义务。 产权主体享有产权,非产权主体就有尊重、不予侵犯的义务。,产权的内涵,12,2、产权的定义 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

7、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它不仅是人们对财产使用的一束权利,而且确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是一些社会制度。注意:(1)产权具有强制性;(2)产权的本质特征是由于物的存在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产权的内涵,比如说,我拥有一亩水塘,产权确定的并不是我与水塘之间的关系,它确定的是我与其他人在使用水塘的权利问题上的关系。,14,三、产权的结构,1、产权(property rights)的范围(构成) 所有权 使用权 用益权 让渡权,产权的内涵,15,(1)所有权 所有权是指在法律范围内,产权主体把财产(产权客体)当作自己的专有物,排斥他人随意加以侵夺的权利。,产权的内涵,16,(2)使用

8、权 使用权是指产权主体使用财产的权利。财产使用的三种情形: 使用而不改变其原有形态和性质。 部分改变其形态,而根本性质不变。 完全改变,甚至使其原有形态完全消失,转换成其它的存在形式。,产权的内涵,17,(3)用益权财产的用益权是指获得资产收益的权利。 (4)让渡权让渡权是指以双方一致同意的价格把所有或部分上述权利转让给其他人的权利。,产权的内涵,2、产权是一组权利,比如说“张三有一辆宝马车”,这对张三意味着什么呢? 别人不能拥有、不能随意使用? 只有张三可以拥有、使用、处置、剩余索取等。 不经张三同意,任何人不得剥夺张三的所有权、使用权。 那么张三使用这辆车有没有限制呢? 张三拥有这辆车,政

9、府能否随意限制呢?比如不准进入什么路段,不准在什么时间使用,车况必须符合什么标准,车内必须配备安全带,尾气排放必须达到什么标准,不准停放什么地方等等?,19,3、产权的统一与分离,(1)产权的统一 一般是指产权中的各项权利完全归属于所有者,由所有者统一行使,不与他人分享。 (个人业主制企业)如果一束权利全部归同一人所有,并不一定最有效率,把同一物品的产权分解开,归不同人所有,可能效率会更高,从而导致单一资产分割的产权的形成.,产权的内涵,20,(2)产权的分离(分割),把同一物品的产权分解开,归不同的人所有。如产权的初步分解:把产权区分为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 产权分离是经济发展的

10、必然结果。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所有者并不必然地具有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 产权的分离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监督代理者,即如何保证代理者不偷懒、不损害所有者的利益。此外,如何使代理成本最小化。 这更要求进行明确的产权界定,避免可能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发生的侵权行为,产权的内涵,21,4、产权的基本属性,产权的内涵,(1)排他性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拥有某物的产权,其他人或者群体就不能合法地拥有该物并对该物行使产权。指的是决定谁以一定方式使用一种稀缺资源的权利。,22,产权的内涵,尊重产权英国国有石油公司安装输油管道,要从一老太太别墅底下穿过,老太太就是不同意:国家怎么能侵犯个人利益呢?最后,国家认输

11、了,输油管道只好绕开走。资料来源 南方窗,2002(11)。,23,(2)产权的可分割性,产权的初步分解:把产权区分为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如:“天河又一城”可以用来防空,也可以用作商场,还可以用作地铁口等。如:当“天河又一城”出租给他人使用时,所有者获得一部分租金,承租者也可以从使用或转租中获得相应的收益。,24,(3)可交易性,产权的内涵,产权交易:买卖行为实质上就是商品的所有权与货币的所有权的交换。即交易行为本身就是产权的交易,这是一种广义的理解;狭义的理解是特指的,如企业的买卖(兼并)、股票的买卖、房地产的买卖、生产要素的买卖等等。 产权中的任何一项权利都是可交易的,不可交

12、易的产权不是真正的产权,这包括产权的买卖、产权的转让等等。 产权的可交易性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条件。,四、产权的分类,1、根据产权的排他性程度 (1)私有产权 “私有产权是对不相容的使用权进行选择的权利的分配。它不是对物品可能的使用方式所施加的人为的或强制性限制,而是对这些使用方式所进行的排他性权利分配” (阿尔钦) 私有产权的关键在于,对所有权利行使的决策及其承担的后果完全是私人做出的。 私有产权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权利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只要每个人拥有互不重合的不同权利,多个人同时对某一资源或资产行使的权利仍是私有产权。,产权的内涵,26,(2)共有产权 共有产权,是将权利分配给共同体的所有成

13、员。 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共有产权在个人之间是完全不可分的,即完全重合的。 共有产权在共同体内部不具有排他性,因此,这种产权常常给资源利用带来外部效应。,产权的内涵,27,(3)国有产权 国有产权则意味着只要国家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以使用或不能使用这些权利,它就能排除任何人使用这一权利。 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讲,不同的产权形式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西方学者认为,私有产权的效率最高,共有次之,国有最差。,产权的内涵,28,第二节 产权的功能,产权的功能源于资源的稀缺性 一、激励和约束功能 如果经济活动主体有了界限确定的产权(不管什么产权,数量有多少),就界定了他的选择集合,并且使其行

14、为有了收益保证或稳定的收益预期。这样,其行为就有利益刺激或奖励。 奖励功能与约束功能是相辅相成的。约束是一种反面的奖励。产权关系既是一种利益关系,又是一种责任关系。从利益关系说是奖励,从责任关系说则是一种约束。,29,二、外部性内在化 产权的所有者拥有他的同事同意他以特定方式行事的权利。 很显然,产权是界定人们如何受益及如何受损,因而谁必须向谁提供补偿以使他修正人们所采取的行动。 “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 (德姆塞茨) 如对消费产生的垃圾征税。 专利权,30,外部性,当某个人的行为所引起的个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时,就存在外部性。,

15、31,内在化,是指一个过程,一个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业务或功能转化成企业内部的业务或功能的过程。如:如果A兼并B,那么我们就说A将B的功能内在化。,32,三、资源配置功能 是指产权安排或产权结构直接形成资源配置状态或驱动资源配置状态改变或影响对资源配置的调节。 案例: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33,第三节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一、产权的起源1、如何理解产权的起源2、稀缺性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前提3、潜在利益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动力 4、产权形成的机制:强权界定权利?,34,1、如何理解“产权的起源” 所谓产权的起源,应是指人类历史上最初的产权的起源,是人类社会从无产权到有产权的变化,而不是在人类社会的某个时

16、期新的产权或产权关系的产生。 产权的起源,是指私有产权的起源。,产权的起源和保护,35,2.稀缺性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前提 在一个资源不稀缺的世界里,是不需要产权的。 在现实世界里,如果不存在对于稀缺资源使用进行约束的制度,没有一个社会是能够生存的。 在一个资源稀缺的社会,自由使用(open access)将会导致一个社会的资源和财富急剧“耗散”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资源的稀缺程度及其变化一直影响着人类社会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制度的变迁 离开稀缺性,难以说明产权的起源于产权制度的演变 “空气、阳光”,产权的起源和保护,长春首起阳光纠纷引关注 邻楼变身高层挡光严重,齐大爷家住红旗小区1门,他家的

17、房子属于厢房,主采光面在东偏南的方向。因为是7楼,所以每天阳光进来的较早,基本能有一上午的光。2007年春天,与齐大爷家相邻10米左右的一栋5层高的办公楼拆除重建。此后,齐大爷的烦心事儿就来了前些天,齐大爷总觉得有点什么不对劲儿,觉得太阳出来的晚。原先还以为是自己贪睡,每天起来晚了,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原来是太阳照进窗户的时间越来越晚了。站在窗台边,齐大爷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旁边的楼已经盖到比原先还高了!难道”“你们家发没发现最近和以前有啥不一样的?早上阳光进来的时间晚没晚?”齐大爷见到楼上楼下的邻居都会问一问。“少了,好像是旁边的楼挡光!”“新建的楼比原先的楼扩大了不少,离我们也更近了,不只是挡光,视线也挡了,而且隐私也没了呀?”“咱们得找开发商,看看他们手续全不全,看看政府是怎么规划的”原来,每个人都发现了自己家的光少了,也发现这个楼离自己家的窗户原来这么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