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的意义与实施(校本新讲座一之13)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589414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教研的意义与实施(校本新讲座一之13)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校本教研的意义与实施(校本新讲座一之13)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校本教研的意义与实施(校本新讲座一之13)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校本教研的意义与实施(校本新讲座一之13)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校本教研的意义与实施(校本新讲座一之13)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教研的意义与实施(校本新讲座一之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研的意义与实施(校本新讲座一之13)(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本教研的意义与实施,作者: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教育局教研室 张礼煅 日期:2005年10月 来源:百度文库 日期:2010年9月22日选编: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书记 钟炜 日期:2015年9月14日(钟炜的博客-第17类校本新讲座-系列一校本教研之13 编号:zhongwei196207blog17-0113),校本教研的意义与实施,一、校本教研的意义二、校本教研的目标三、校本研教的内容四、校本教研的方法五、校本教研的方式六、校本教研的保障七、新课程校本教研的起点和重点,一、校本教研的意义,1 、什么是校本教研 2 、新课程为什么要强调校本教研 3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 4 、实行校本

2、教研的好处,1 、什么是校本教研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向纵深发展的行之有效的策略。,2、新课程为什么要强调校本教研,(1)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转型要求,要求教师角色要由“教师匠”转变为“研究者”,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2)新课程的推进完全是一个开放的探索过程,任何一所学校都应当承担起探索、创新的职责,有所作为,努力办出特色。(3)通过建立以

3、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化建设,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这是保证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内在机制。(4)校本教研: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5)重新认识学校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学校是有生命的,学校是一个生命体,学校的生命力来自与学校有关的人:学生、教师、校长、家长、社区人士等与学校有着各种联系和共同价值追求的人。学校的生命意义在于学生的发展。,要使学校长久保持生机与活力,唯一的办法是 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学校”,成为学生和教师学习 与成长的乐园。,学校成功的最终标志是,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教 师和校长都能获得一种幸福感。,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

4、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3、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1)校长是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2)学校是校本教研的基地(3)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4)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5)中小学与校外机构合作是校本教研成功的保障(6)新课程校本教研是整个教研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7)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4、实行校本教研的好处,(1)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2)是创办特色学校的重要支撑 (3)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推进策略,走向新课程校本教研,也就是走向每一个教师自己生

5、活的舞台,更加关注教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更大可能地激发学校教师的创造热情,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得以更大提高,使学校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真正走向新课程校本教研之日,也就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真正得到振兴之时。,二、校本研教的目标,1、以校为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研究工作的方向和指导思想,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教育部基教朱副司长这句话为校本教研的目标指明了方向。,2、多角度认识校本教研的目标,(1)校本教研是“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2)校本教研是“活的教育学” (3)营造以校本教研为主体的

6、学校文化 (4)各校有各自制定的目标任务,要基于新课程理念、各自的真实问题和学校发展方向 (5)目标定位要恰当,要切合实际,要具体清楚简炼,要切实可行,三、校本教研的内容,校本教研内容非常之多,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集中优势兵力解决新课程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要在全面中有重点,在重点中有深入。,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基本内容,1、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3 、发展性评价研究 4 、德育实效性研究,1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目的是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从而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方式,使师生双方体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生命意义,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7、。,2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在于:是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是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是体现办学特色的需要;是丰富课程资源,兼顾当地社区发展的需要。,3 、发展性评价研究,发展性评价研究的内容,包括如何从评价的功能、内容、方法、主体与重心等方面,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4 、德育实效性研究,德育实效性研究内容,主要是如何做到知、情、意、行相结合做好德育工作,怎样才能创设出能结合学生实际,能解决问题,能提高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方法。,四、校本教研的方法,1 、观察法 2

8、、访谈法 3 、研究法 4 、自我反思法 5 、行动研究法 6 、调查研究法,1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运用个体的眼睛、心智及其它必要的辅助工具(录像录音等),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被观察者及情景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观测和考察,并依据观察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2 、访谈法,访谈法的一般程序是由访谈者采访调查对象,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由访谈对象作答并将访谈对象的意见和表现记录下,然后由访谈者对这些访谈记录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得出结论。,3 、实验研究法,校本实验研究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创设合理的实验环境,观察研究对象在其中的表现,以验证研究所作的假设,揭示学校教育教学的规律。,4 、自我

9、反思法,反思需要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反思之后产生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用于自己的教学改进行动。,5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对实践活动所采取的小规模的干预,以及对这一干预所作的反思或检查。,6 、调查研究法,调查是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搜集与所研究的问题相关的客观事实材料,研究则是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使自己的认识从经验层次深入到理性层次,进而把握所研究的教育现象或问题的现状、发展特点。,五、校本教研的方式,1、个人研究 2 、群体研究 3、校长引领,1、个人研究,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研活动。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增强研究意识,养成

10、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融为一体,逐步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1)个人研究的一般流程,问题设计行动反思 自己的真实的实际的,欲持续关注的有意义的教育教学问题,即为课题 在一系列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上课中既观察事先设计的方案是否可行,又创造性地执行事先设计的方案 对问题、设计、行动的反思,,(2)自我反思教后记,自己的课堂行为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提高有什么影响 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察,了解到学生学习发展层次到底怎么样,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发

11、展起了什么作用 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哪些优点可继续发扬提升,(3)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学即研究,个人研究要防止自我封闭 不能忽视从学校的整体发展来考虑问题 不能忽视与同伴的交流、切磋 不能忽视得到外界的合作、交流与引导,2 、群体研究,学习是本,学习是校本教研的动力 新课标、新课程有关的教材资料 图书馆、阅览室的教学资料和学科的前沿信息 校内外的教学经验、论文 网上教学资源,群体研究,教研是根,科组教研促进整体提高个人备课、说课教研组探讨、拟定试行教案教师上课教研组议课、反馈总结经验提升推广,群体教研,实践是杆,撬动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的试金石在于实践的检验。学科教

12、研组的教研课题尽量避免同类内容的简单重复,要有一个系列或层次,便于整体的实践发挥和经验积累。同伴的教研成果也是大家的教研成果,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践发挥和提高。,3、校长引领,校长作为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要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开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各自为战的状况,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做到教师同伴集体之间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六、校本教研的保障,1、资源保障 2 、制度保障 3 、行政保障,1 、校本教研的资源保障,(1)人力方面: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为研究型教师,人人应有研究意识,与教研专业人员一起在实践中提高研究能力。(2)物

13、力方面:课程标准要深入解读,新的教科书要深入领会,图书资料要新增与新课程配套的教学教研参巧资料,教学设备设施要逐步充实更新,包括仪器、图表、模型、电子设备等。,2 、校本教研的制度保障,(1)评价制度:纲要要求“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对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发展性原则、反思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多元化原则。(2)激励机制:新课程的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积极性,建立激励机制必不可少。校本教研激励的原则包括以人为本(尊重教师)原则、公平原则、针对性原则、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原则。(3)培训制度:学校要制订校

14、本培训年度计划,包括目的、时间、内容、方式、对象、责任人等。,3 、校本教研的行政保障,(1)校外行政保障:国家和地方各级行政对校本教研的有力支持。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已赋予了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权力。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的自由。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进行改革实验。教师享有科学研究的权力。各级行政还应从氛围营造、经费保障、信息提供、专业指导等方面服务好。(2)校内行政保障:在校本管理的背景下,学校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要做好教研氛围的菅造、活动的开展、制度的制定、资源的筹措等工作。各校应制定校本教研的评价制度、奖励制度、实施制度等。,七、新课程校本教研的起

15、点和重点,1 、理解意义:新课程学习培训2 、建立制度:教研工作制度、评价制度、奖励制度等。3 、反思问题:大家参与讨论,问题是教研的起点,不强求各校一致。4 、确定目标:要有时间性可行性,要体现新课程理念,要切全学校实际。5 、层层制订实施方案(学校、科组、个人)6 、点面结合推进:抓重点问题,领导带头,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把准方向 针对问题 大家参与 持续关注 持久研究 教研双收,教师必须有改革的愿望和自我发展的需求,才能真正成为教研、进修、学习的主人。 校本教研应成为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应当将其作为一项制度来抓,尤其应当注重日常的研究。 问题不在于大,而在于小,不在于深,而在于实,不在于宽,而在于具体。 针对问题,预设方案,不断反思改进,相互研讨交流,促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促全面素质教育的提高。,课堂上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据是什么解决问题的依据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课堂上是否解决了这一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什么,预祝,我县教育事业在走进新课程中年年上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