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ppt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567299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ppt(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临潼区人民医院感染办2017年1月,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主要内容,1,4,3,2,基本概念,国家规范,流行趋势,预防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基本概念: 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每类中至少有1种)的获得性(而非天然的)不敏感(中介或耐药)的细菌。 例: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吡圬);抗假单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含有内酰胺霉的复合制剂氟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基本概念 广泛耐药菌(XDRO)对除了1-2类抗菌药物之外的所有其他抗菌药物(每类中至少1中)不敏感。也就是只对1-2类抗菌药物

2、敏感;对5类及5类以上抗菌药物耐药;对除了多黏菌素外的所有抗菌药物均耐药。,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基本概念 全耐药(PDRO)对其有效治疗药物几乎全部耐药的细菌超级细菌:从使用抗菌药物以来,人类就开始了与“超级细菌”抗争的历史。,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常见多重耐药菌 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VR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CRE: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CR-AB: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 CR-PA: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 ESBLs: 产超光谱内酰胺酶细菌 MDR-TB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主要内容,1,4,3,2,基本概念,国家规范,流行趋势,预防控制

3、措施,国家规范,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一、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二、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三、预防和及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三)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四、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六、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卫办医发(2008)130号,国家规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与控制技术 指南(试行)的通知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二)

4、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卫办医发(2011)5号,国家规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与控制技术 指南(试行)的通知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 (二)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卫办医发(2011)5号,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感染诊治与防控 专家共识(2012年)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防控 1、加强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延缓和减少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产生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感染控制规范 3、阻断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途径 (1)强化手卫生 (2)实施接触隔离 (3)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 (4)必要

5、时进行耐药菌筛查 环境筛查:爆发或流行的部门,国家规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 专家共识(2015年) MDRO监测 MDR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手卫生管理隔离预防措的实施环境和设备清洁消毒的落实暴发医院感染的控制特殊防控措施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 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主要内容,1,4,3,2,基本概念,国家规范,流行趋势,预防控制措施,我国细菌耐药形势严峻 多重耐药菌的种类和数量仍在急剧增加; MDRO感染患者病死率高于敏感菌感染或未感染患者; 住院时间和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延长; 用于感染诊断、治疗的费用增加;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 成为传播源 严重影响患

6、者安全和医疗质量,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主要内容,1,4,3,2,基本概念,国家规范,流行趋势,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我们该做些什么呢?,预防控制措施,了解MDRO感染环节 传播源: 生物性:MDRO感染患者及携带者非生物性:被MDRO污染的医疗器械、环境等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MDRO医院内传播的最重要途径;飞沫传播 咳嗽能使口咽部及呼吸道的MDRO通过;空气传播 空调出风口被MDRO污染时可发生其他操作 如产生飞沫或气溶胶的操作也可导致MDRO 传播风险的增加,预防与控制措施,了解MDRO感染环节 易感人群 老年; 免疫功能低下(包括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肝硬化、尿毒症的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接受放射治疗和/或化学治疗的肿瘤患者); 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泌尿道插管等各种侵入性操作; 近期(90天内)接受3中以上抗菌药物治疗; 既往多次或长期住院; 既往有MSRO定植或感染史等。,预防控制措施,综合干预措施 领导支持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监测与主动筛查 预防与控制措施 教育培训,多学科合作 病原学 临床医学 抗菌药物学 感染管理学多部门协作 检验科、临床各科室 护理部、门诊办 药械科、行政管理,执行预防MDROs感染干预措施需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主要包括: 监测和信息系统设置,保证及时有效的通讯,如通过监测软件预警及早识别

8、MDROs感染/定植患者; 合适的吸收设施与速干手消毒剂、防护用品的供给等; 根据防控强度配备充足医务人员; 促进临床、护理、医技等多部门协作和支持; 将MDROs感染预防与控制作为衡量医疗安全的重要指标,建立多重监督机制。,领导支持,监测,监测是MDRO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例监测 可及时发现MDRO感染/定植患者 环境卫生学监测 可了解环境MDRO污染状态 细菌耐药性监测 可以掌握MDRO现状及变化趋势,发现新的MDRO 评估针对MDRO医院感染干预措施的效果等,意义,监测,日常监测 包括临床标本和环境MDRO监测 主动筛查 是通过对无感染症状患者的标本(如鼻拭子、咽拭子、肛拭

9、子或大便)进行培养、检测,发现MDRO定植者 暴发监测 指重点关注短时间内一定区域患者分离的同种同源MDRO及其感染情况。,方法,监测,MDRO感染/定植现患率分析 现患率指流行的普遍程度,特定时间段内单位特定人群中MDRO感染/定植的频数 MDRO感染/定植发病率 发生率是指特定时间段内单位特定人群中新发MDRO感染/定植的频数,说明新发或增加的MDRO感染/定植的频率高低 MDRO绝对数及其在MDRO在总分离细菌中所占比例,指标,去除重复菌株,监测,社区获得性医疗机构相关性不同纬度年龄人群科室,指标分析,监测,除科学研究需要,不建议常规开展环境MDRO监测,仅当有流行病学证据提示MDRO的

10、传播可能与医疗环境污染相关时才进行监测,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标本的采集,患者床单位,如床栏、床头柜、呼叫器按钮、输液架等;诊疗设备设施; 邻近的物体表面,尤其是手频繁接触的部位,如门把手、水龙头、计算机键盘、鼠标、电话、电灯开关、清洁工具等公用设施;可能接触患者的医护、陪护、清洁等人员的手,甚至包括鼻腔等可能储菌部位;必要时应包括地面、墙面等。,监测,需综合各种信息进行全面分析。患者有无感染临床症状或体征。表怎的采集部位和采集方法是否正确。采集标本的质量评价。分离细菌种类与耐药特性。抗菌药物的治疗反应。.,应注意,区分感染与定植、污染,区分感染与定植、污染,痰标本:痰液图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

11、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 25个/低倍视野或鳞状上皮细;白细胞1:2.5,说明痰标本不合格,污染几率较大,单免疫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患者除外; 分泌物:涂片白细胞数量少 尿液:非导尿或穿刺尿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生长;进1周内未留置导尿管患者,男性尿检白细胞 5个/高倍视野,女性尿检 10个/高倍视野。 无菌组织部位:血液、脑脊液、若无临床感染迹象,判为污染。,污染,监测中应注意,易被定植菌污染的标本:痰液、创面分泌物等; 标本采集过程操作不规范; 应高度重视血、脑脊液等无菌部位培养出的多种耐药菌革兰阴性杆菌的阳性结果。但仍应注意排除因标本采集不规范造成的污染。,标本采集非常重要!,报

12、告制度,微生物实验室 临床科室(医生) 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对送检的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注明,并电话通知感染办人员和临床科室。 至少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菌株的药敏情况,包括多重耐药菌的检出菌或发病趋势 临床医生基本知晓多重耐药菌如MRSA、VRE、CR-AB的大致检出率和耐药率,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人员,有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医院。院感软件系统预警。每日查看、合适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无院感监测系统的医院。由微生物实验室电话报告。 主动到微生物实验室查看,收集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表 指导消毒隔离工作,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

13、建立多学科写作管理模式 临床诊治组 涵盖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儿科、血液科、感染病科等临床专家,以及临床微生物专家、临床药师和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承担的任务指导MDRO感染病例的检验、监测、诊治、隔离、环境消毒与清洁等 预防管理组 有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及后勤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监督指导MDRO预防控制制度和措施的落实。,采取干预措施 制定制度 通知传达 教育培训 如加强手卫生 与微生物室合作 实施预防措施 获得上级领导支持 加强清洁消毒 监测 医疗废物管理 干预措施依从性的观察记录 合理用药 反馈 监测 评估 转诊前的告知,感染控制部门,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流程,病人入院,

14、药敏试验,多重耐药,感染或怀疑感染病人标本送检,微生物室细菌培养,无菌生长,报告感染办,报告单标注提示后通知科室,其他耐药,感染办人员通知所在科室负责人到现场,科主任通知全科医生护士长通知全科护士,实施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无条件时实施床旁隔离),医务人员,隔离病房限制探视人员和控制人员流动,接触病人前:手卫生、手套、预计于病人或其环境有明显接触时需加隔离衣,病房,感染办人员检查临床科室是否做到隔离措施,接触病人后: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必须把防护用品如手套、隔离衣等脱下,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并认真进行手卫生,接触病人中:诊疗器械专用(体温计、血压计等)需共用的设备做好用后消毒,周围物品环境医疗器械须每天清洁消毒,病人三次标本送检阴性(间隔24小时/次),解除床旁隔离,病人床边及病历内面黏贴接触隔离标识,诊疗其他病人,终末消毒病房和病人所用医疗器具,有菌生长,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2018/10/2,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