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2018年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克、千克、吨》教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5563970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2018年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克、千克、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西师大版2018年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克、千克、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西师大版2018年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克、千克、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西师大版2018年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克、千克、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西师大版2018年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克、千克、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2018年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克、千克、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2018年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克、千克、吨》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第第1 1单单元元 克、千克、吨克、千克、吨 第第1 1课时课时 认识认识克和千克克和千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和1千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操作能力。【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和1千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难点: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前生活实践,感受生活中的质量单位 在家观察各种食物或器具的包装盒,或者在家长的

2、带领下逛超市,通过调查完成下表:二、交流课前收获,分享生活经验 1.教师谈话:课前同学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走进生活,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数学小调查活动,不 知道完成情况如何呢?下面就请大家看自己的调查表,与其他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把学生说的物品质量写在黑板上,如食盐350克一包,味精100克一包,大米20千克一袋 3.揭示课题:克、千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计量单位,也是我国法定的公制质量单位。今天,我 们就要研究克与千克的相关内容。(板书:认识克和千克)三、课中探索,认识“克”与“千克” 1.认识计量工具。 教师:刚才同学们分享了这么多的收获,知道了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重量,

3、那么有哪些工具 能帮助我们称出物体的重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看看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教师用课件出示各种秤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当学生辨认不出时,教师直接告诉他们名称, 并作简单介绍。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认识“克”。 教师:我们用天平来称出1克糖,大家看看这1克糖多吗?学生:很少。 教师:你们觉得“1克”的重量怎样? 学生:很轻! 教师:“1克”到底有多重呢?一枚1角的硬币大约重1克,请每个同学拿出一枚1角的硬币,闭 上眼睛,掂一掂,然后互相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教师:再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学生1:一颗药丸。学生2:3粒花生米。 学生3:一颗纽扣。 教

4、师:从大家列举的物品来看,克是一个很小的质量单位,所以计量较轻的物品,我们通常用 克作单位。3.认识“千克”。 教师:虽然“1克”很轻,但是很多个1克积累起来也会变得很重。请大家拿出10枚1角的硬币, 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感受。 学生1:变重了。 学生2:因为1枚1角的硬币重1克,所以10枚硬币大约重10克。 教师:很好,我这里有一个苹果,谁来掂一掂,猜猜它有多少克,然后我们再把它放到盘秤上 称一称,看你是否能才对。 学生踊跃举手,教师选择两个同学上来掂一掂,再猜一猜。学生1: 150克 学生2: 200克。 教师用盘秤称出苹果的重量,让学生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学生:200克。 教师:大家想想,5

5、个这样的苹果它们大约重多少克?学生:1000克。 教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重量是1000克? 学生:一袋洗衣粉、两瓶矿泉水 教师:大家看看这袋食盐上写着重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盐就重学生:1000克。 教师:大家再看看这袋洗衣粉上标着净重1千克,我们把刚才的两袋盐和这袋洗衣粉分别放 在天平的两端,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教师操作,学生观察后回答。学生:天平平衡了。 教师:这说明天平两端物品的重量是 学生(齐答):相等的! 教师:因此我们就发现了1千克和1000克之间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学生1:相等的。 学生2:1千克=1000克。 学生3:1000个1克就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西师大版三年级

6、上册数学教案3教师:大家说得很好,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教师:下面我把这袋洗衣粉和两袋盐依次传下去,每个同学都感受一下1千克到底有多重。 学生依次传递物品,并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教师:说一说对1千克的感受。学生1:比1克重多了。 学生2:掂的时候感觉有点吃力了。 学生3 :千克是比克更大的质量单位。1千克是1克的1000倍。四、课外拓展,趣味延伸 教师: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有100千克重, 它的一只蛋就有1500克。(出示蜂鸟和鸵鸟的视频)课后请大家调查一下:世界上最小的动物 是什么?有多重

7、?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有多重?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通过教学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我有以下体会: 1.以学生身边的情境引入,让学生感知质量单位就在我们身边。 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数据,引出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各种秤来计量物品的质量。可以让学生 互相说一说体重,巩固比较重的物体常用“千克”作单位这一发现。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 受到身边处处有质量的存在。 2.以多种形式感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质量概念。 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枚硬币,让学生掂一掂,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还准备了很多小东西, 在感知与操作的过程中建立质量的概念,在学生得出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 体用千克作单位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哪些物

8、体可以用克作单位,哪些物体可以用千克作单位。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第第1 1单单元元 克、千克、吨克、千克、吨 第第2课时课时 认识吨认识吨【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实践、观察与推算的活动中,认识1吨物品有多重,建立吨的概念。 2.掌握千克与吨的进率,能进行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并感知质量单位吨,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难点:感知1吨的质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如下内容:象群在草原上奔跑,鲸鱼在海里捕食,火车在运载货物,汽车在 公路上载货行驶 提问:看完这些你有什

9、么感受或想法? 学生回答:大象和鲸鱼都很大,火车、汽车都能运很多货物。 教师用下面的话引入新课: 大象、鲸鱼的体重,火车、汽车的准载量一般都是用吨作单位的。其实生活中用吨计量物品 质量的地方也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二、探究新知 教师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体重,教师与学生共同计算全班学生的体重和。如果这个班的体 重和约等于1000千克,就告诉学生全班的体重和约等于1吨,并板书:1000千克=1吨。 教师让学生互相背或抱,感受25千克左右的物品质量。 教师出示一袋重50千克的大米,让学生提一提。先一个学生提,再请两个学生一起提,然后 请三个学生一起提,并说出感受。 教师出示一桶25千克的水,

10、让学生提一提,并说出感受。 学生提水桶得出提25千克的水与抱25千克的人或其他物品的感受是一样的。 教师让学生计算出多少桶水的质量是1吨。 学生讨论计算出40桶水的质量是1吨。 教师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地方。 学生回答:大象、鲸鱼的体重用吨作单位,建房子时运来的沙子用吨作单位,自己家每月的用 水量用吨作单位 教师总结:计量很重的物品时,往往用吨作单位。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三、巩固练习 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口令游戏。其中一人以吨作单位,另一人以千克作单位。 教师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3页“填一填”,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3页例题4,让学生独立思考

11、并解决,说出自己总结出的规律。 学生独立解决后,观察思考得出:计算时,若单位不同应先换算单位。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当计量很重的物品的质量时,一般用吨作单位。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并与同桌交流。【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了解1吨有多重。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并感知 时利用现代化手段,不但使学生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而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探求新知架起了桥梁。整节课下来,教师始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积极性、 主动性都特别高。由此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1.以学生身边的情境引入,让学生感知质量单位就在我们身边。 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数据,引出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各种秤来计量物品的质量。可以让学生 互相说一说体重,巩固比较重的物体常用“千克”作单位这一发现。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 受到身边处处有质量的存在。 2.以多种形式感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质量概念。 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枚硬币,让学生掂一掂,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还准备了很多小东西, 在感知与操作的过程中建立质量的概念,在学生得出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 体用千克作单位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可以用克作单位,哪些物体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