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发散风热药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553366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发散风热药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s发散风热药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s发散风热药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s发散风热药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s发散风热药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发散风热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发散风热药(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散风热药,1、掌握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掌握薄荷、桑叶、牛蒡子、桑叶、菊花的功用及其特点。掌握桑叶与菊花,葛根、柴胡与升麻功效与应用的异同点。 2熟悉蝉蜕、蔓荆子、升麻的主要功效应用级特点。了解浮萍的作用及特点,卫气营血辨证 温病的一种辨证方法。从卫、气、营、血的病理变化和症状表现来区分病邪的浅深、轻重,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温病初起,邪在卫分 -发热微恶寒、头痛、口渴、脉浮数、舌苔薄白等 邪在气分 -发热不恶寒、汗多、烦渴、溲赤、舌苔黄等 邪在营分 -舌绛、脉数、心烦、谵语、夜不成寐或斑疹隐隐等 邪在血分 舌深绛、神昏谵语、发斑,甚至吐血、衄血、便血、痉厥动风等,三焦辨证-温病的一种辨证

2、方法。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上焦温病在心肺有发热自汗、头痛微恶寒及咳嗽等肺经病变;邪入心包则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蹇舌绛等 中焦温病在脾胃 身热不恶寒、汗出口渴、脉洪大或发斑疹者,称为阳明温病;若身热稽留、头胀身痛、胸闷呕恶、苔黄腻者,称为太阴温病。 下焦温病在肝肾,肾阴亏耗则热久不退、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手足心热;肝风内动则见手指蠕动、四肢抽搐、舌强耳聋等,温病辨证 一般用卫气营血辨证法,三焦辨证法可互相参照,辛发散,凉祛热,症见发热、恶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薄黄、脉浮数等,薄荷新修本草,一来源: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二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三处方名:薄荷、薄荷叶、苏

3、薄荷(洗净,晒干,切碎用。) 四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临床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轻清凉散,宣散肌表风热邪在卫分,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银翘散2上焦风热证轻清上行,善散上焦风热,故风热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证,风热上攻,头痛眩晕配川芎、石膏、白芷等,上清散 目赤多泪配桑叶、菊花、蔓荆子等 咽喉肿痛配桔梗、僵蚕、生甘草等,如六味汤,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发表透疹 麻疹不透配伍蝉蜕、牛蒡子、柽柳等,如竹叶柳蒡汤祛风止痒风疹瘙痒配伍荆芥、防风、僵蚕等,4、肝气郁滞证,入肝经疏肝行气 配伍柴胡、白芍、当归等(逍遥散),胸胁胀痛,月经不调,5、芳香辟秽,兼能化

4、湿和中,用于夏季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腹 胀满,呕吐泄泻,使用注意,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长于行气和中,牛蒡子名医别录,一来源: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二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肺、胃经。 三处方名: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熟牛蒡、炒牛蒡(炒微焦用) 四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临床应用,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辛-散 苦-泄 寒-清热,风热感冒 发热咽喉红肿疼痛,风热咳嗽痰多不利(畅),配伍银花、连翘、荆芥、桔梗等,银翘散,配伍桑叶、桔梗、前胡等,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麻疹不透配解表透疹药,如薄荷、柽柳等 风疹瘙痒配祛

5、风止痒药,如荆芥、蝉蜕、苍术等,3、疮痈肿毒,丹毒,痄腮,喉痹,辛 苦 寒,升浮清降,散风热,解热毒,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润肠通便,上述病证兼有大便热结不通者尤为适宜,使用注意,煎服,612g。炒用可使减其苦寒及滑肠之性 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慎用,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 利咽透疹,辛凉轻清上行,善疏泄上焦风热,疏肝解郁,风热眩晕、目赤、咽痛多用,苦寒,清热力大,宣肺化痰,清热解毒,利咽,薄荷牛蒡子功效异同点,蝉蜕名医别录,一来源: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二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经。 三处方名:蝉蜕、蝉退、蝉衣、净蝉衣(均洗净、生用。) 四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

6、明目退翳,息风止痉。,临床应用,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喑哑,长于疏散肺经风热以宣肺利咽、开音疗哑声音嘶哑或咽喉肿痛,2、透疹,麻疹不透-配麻黄、牛蒡子、升麻麻黄散,风疹瘙痒-配荆芥、防风、苦参-消风散,3、明目退翳- -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配疏散风热、清肝明目药,如桑叶、菊花、决明子,4、止痉- 急慢惊风,破伤风证,用法用量,煎服,36g。止痉需大量“主妇人生子不下”(名医别录), -孕妇慎用,桑叶新修本草,一来源: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初霜后采收。生用或密炙用。 二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肝经。 三处方名:冬桑叶、霜桑叶(深秋采集者,认为作用较好,洗净、晒干,切碎用

7、。)蒸桑叶(将桑叶蒸后用,主要用于明目。) 四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平抑肝阳,临床应用,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散风热 清肺热 润肺燥,温热犯肺, 发热、咽痒、咳嗽等,配伍菊花 连翘、薄荷、桔梗等桑菊饮,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苦寒清泄肺热 甘寒润肺,轻者配伍杏仁、沙参、贝母桑杏汤 重者配伍石膏、麦冬、阿胶等清肺润燥汤,本品兼能止血,肺燥痰中带血尤宜,多蜜炙用,3、肝阳眩晕,苦寒 入肝经,平抑肝阳,肝阳上亢, 头痛眩晕,头重脚轻 烦躁易怒,常与菊花、石决明、白芍同用,4、目赤昏花,清肝益阴,肝经风热、肝火目赤目赤、涩痛、多泪,配伍菊花、蝉蜕、夏枯草、决明子等,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

8、眼目昏花,视物不清,配伍黑芝麻、枸杞子等,用量用法,煎服或入丸散。蜜炙后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菊花本经,一来源: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黄菊和白菊。 二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三处方名:黄菊花、杭菊花(均为黄色之菊花,生用;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作用较好。)白菊花、甘菊花、滁菊花(均为白色之菊花,生用;平肝作用较好。) 四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早期的巫术和道教中萌发了原始的医学。所以菊花被视为仙草神药,因而带有高贵的品质。神仙传中吃菊花成仙,抱朴子用菊花一种丹药,吃了能活五百岁。这种思想也进入了中国的风俗中,西京杂记就记载九月九日重阳节时,“饮菊华酒,令人长

9、寿。” 菊花又是晚秋之花,所以也象征老人的长寿。,郑板桥也有一首题菊石图的诗,体现了这种思想:,南阳菊水多耆旧,此是延年一种花。 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鬓变成鸦。,临床应用,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轻清疏散,兼清肺润肺,风热、温热犯肺,发热、头痛、咳嗽,配伍桑叶(相须),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桑菊饮,2、肝阳眩晕,肝风实证,清肝热 平肝阳,肝阳上亢, 头晕目眩,肝经热盛,热急动风,肝火上攻眩晕,石决明、珍珠母、白芍,羚羊角、钩藤、桑叶,3、目赤昏花,辛散苦泄 微寒清热 入肝经,肝经风热 配伍桑叶、蝉蜕、木贼等疏散风热药,肝火目赤 配伍夏枯草、石决明等清肝明目药,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 配伍熟地

10、黄、山萸肉、枸杞子等,杞菊地黄丸,4、疮痈肿毒,清热解毒 - 配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用量用法,煎服,59g.疏散风热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用白菊花,桑叶,菊花,清肺润燥力大,止血,平肝、明目力强,清热解毒,蔓荆子本经,一来源: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 二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三处方用名: 四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1、风热感冒,头昏头痛,2、目赤肿痛,耳鸣耳聋,3、祛风止痛风湿痹痛,柴胡 本经,来源:伞形科植物柴胡、狭叶柴胡的根。生用或醋炙用。,处方名: 春柴胡、软柴胡、南柴胡、细柴胡 (生用,用茎叶者)硬柴胡、北柴胡、秋柴胡(生用,用根者) 鳖

11、血拌柴胡(用鳖血、陈酒拌匀,主要用于虚热病症。),柴胡本经,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临床应用,1、发热,散外邪而退热,治疗多种发热,为退热要药,外感发热,单味制剂(柴胡口服液)或复方柴胡口服液,风热感冒发热,配菊花、薄荷、升麻等,风寒感冒,入里化热,配葛根、羌活、石膏等,柴葛解肌汤,少阳证寒热往来,配黄芩和解退热,如小柴胡汤。治少阳证要药(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疟疾寒热,可截疟退热,配常山、黄芩等,骨蒸潮热,鳖血拌制,配滋阴清虚热药,2、肝气郁滞,配香附、川芎、白芍等,柴胡疏肝散,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升举脾胃清阳之气 -配人参

12、、黄芪、升麻等,补中益气汤,用法用量,煎服,39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稍重。疏肝解郁宜醋制。升阳举陷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升麻本经,一来源: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生用或密炙用 二性味归经: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三处方名: 四功效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1、外感表证,外感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寒感冒,外感风寒夹湿之阳明经头痛,2、透疹,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配葛根、白芍、甘草升麻葛根汤,3、热毒证,甘寒清热解毒-热毒证,4、气虚下陷,脏器脱垂-配黄芪、人参、柴胡等-补中益气汤,崩漏下血-黄芪、人参、白术等-举元煎,用法用量,煎服,39g

13、。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葛根本经,一来源: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 二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三处方名:生葛根、粉葛根(生用,用于解表、透疹、生津。)煨葛根(用麸皮同炒至微黄色为度,用于升阳止泻。 四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临床应用,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外感发热,风热感冒,配薄荷、菊花、柴胡等,风寒感冒,入里化热,配柴胡、黄芩、羌活、白芷等,柴葛解肌汤,项背强痛,风寒感冒,表实无汗-配麻黄、桂枝,如葛根汤,风寒感冒,表虚汗出-配桂枝、白芍,如桂枝加葛根汤,高血压项背强痛-单味葛根或葛根黄酮内服,缓解症状,颈椎病项强肢麻-葛根为主组方,用量601

14、50g,可缓解症状,2、透疹-配升麻、芍药、甘草升麻葛根汤,3、口渴,生津止渴,热病伤津者配芦根、知母、天花粉等,阴虚消渴者-配天花粉、生地、麦冬等,4、泄痢,升清阳 而止泻,湿热泄痢-配伍黄芩、黄连,葛根芩连汤,脾虚泄泻,配人参、白术、木香,如七味白术散,用量用法,煎服,915g,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柴胡,葛根,升麻,解表退热,退热良药,治少阳证要药,疏肝解郁,善解阳明经热毒、疹毒,善解肌治项强,透疹、生津、升阳善止泻,升阳治内脏脱垂,淡豆豉名医别录,来源: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经蒸罨加工发酵制成的炮制品。 性味归经:苦、辛,凉。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

15、热,1、清豆鼓(用桑叶、青蒿等同制,药性偏于寒凉,主要用于感冒风热之症。2、淡豆鼓(用麻黄、紫苏等同制,药性偏于辛温,可用于感冒风寒之症。3、炒香鼓(炒微焦后应用。),浮萍本经,来源:浮萍科草本植物紫萍的干燥全草 性味归经:辛,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1、风热表证 2、麻疹不透 3、风疹瘙痒 4、水肿水肿、尿少兼风热表证,临床应用,木贼嘉祐本草,来源: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甘、苦,平。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薄荷-善清利头目,透疹、止痒,疏肝理气,蝉蜕善利咽开音,退翳,透疹,止痒,止痉,桑叶,菊花,蔓荆子-清利头目治头痛为主,祛风湿,木贼-明目为主,止血,牛蒡子-解毒利咽,治疗咽痛、喉痹、疮毒,浮萍-发汗、利水,止痒,葛根-退热、解肌治项强,生津,升麻-解斑疹及阳明热毒,柴胡-退热良药,治少阳证要药,疏肝,淡豆豉散郁热除烦,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肺润燥力大,止血,平肝、清肝力强,又清热解毒,升阳,止泻,治内脏脱垂,治内脏脱垂,兼清利头目,兼透疹,发散风热,主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薄荷、牛蒡子、蝉蜕 疏散风热,平肝抑肝桑叶、菊花 疏散风热,升阳柴胡、升麻、葛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