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学习主题_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课课件 (川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539016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学习主题_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课课件 (川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学习主题_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课课件 (川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学习主题_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课课件 (川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学习主题_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课课件 (川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学习主题_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课课件 (川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学习主题_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课课件 (川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学习主题_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课课件 (川教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学习主题 统一国家的建立,复 习 课,第9课、秦朝的统一课标: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课标: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课标: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课标: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课标: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课 标,第9课、秦朝的统一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了解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记住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

2、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理解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都城,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开疆拓地的影响。,复 习 目 标,第12课、张骞通西域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的时间,了解西域的自然环境、西域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过,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设置的历史作用。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记住“丝绸之路”的起点、大致走向及中国与欧洲开始直接交流的时间。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

3、上的地位,认识“汉委奴国王”金印的历史价值。通过识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从历史文物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概括“丝绸之路”和“南方丝路”。,复 习 目 标,第9课、秦朝的统一1.秦朝统一 (1)史实:公元前 年至公元前 年秦王 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以 为都城。 (2)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 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国家。,知 识 清 单,230,221,嬴政,春秋战国,封建,咸阳,2.巩固统一措施:(1)政治上秦王嬴政决定用“ ”取代“王”的称号,自称为“始皇帝”。在中央:设置 、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 和监察。在地方,推行 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

4、知 识 清 单,皇帝,丞相,军事,郡县,(2)经济上:统一 、度量衡。秦始皇规定以秦国圆形方孔的“ ”铜钱为全国通行的货币。颁布全国通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的计量标准。(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 作为全国的通用字体,后来,书写更方便的 逐渐流行起来。,知 识 清 单,货币,半两,小篆,隶书,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1.起义的原因:秦的暴政(1)“ ”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2)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3)刑罚严酷。(4)秦二世昏庸残暴。,知 识 清 单,焚书坑儒,2.起义的过程:公元前 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在 发动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起义。陈胜在陈建立

5、政权,派队伍打到咸阳附近,但以失败而告终。,知 识 清 单,209,大泽乡,农民,张楚,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1.思想上:采纳 的建议“ ”,确立了 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2.文化上:在长安举办 。3.政治上:颁布“ ”,使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知 识 清 单,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儒学,推恩令,4.经济上:规定 由国家统一铸造, 由国家垄断经营,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国家对 的控制,为 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5.开发边疆:设置“ ”,管辖从今甘肃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重设郡县,加强对 以南地区的管辖。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

6、,知 识 清 单,货币,盐铁,经济,河西四郡,汉武帝,五岭,第12课、张骞通西域1.西域:汉朝时, 和 以西、 以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域。2.史实:公元前 年,汉武帝为联合 夹击匈奴,派 出使西域。公元前 年,为了给 以更沉重的打击,联络乌孙国王,进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知 识 清 单,玉门关,阳关,葱岭,138,大月氏,张骞,119,匈奴,3.作用:张骞出使西域,内地与 的联系日益密切,西去东来的人员增多。公元前 年,西汉设立 , 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知 识 清 单,60,西域,西域都护,西域,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丝绸之路:从 出发,经过 和今 地区,翻越葱岭,通向

7、西亚和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知 识 清 单,长安,河西走廊,新疆,欧洲,知 识 体 系,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但秦的暴政使秦朝走向灭亡。秦始皇和汉武帝都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的统一,到汉武帝时,大一统帝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秦汉时期,国力强盛,不断拓展疆域,同时注意发展对外交流,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沿着对外交流的道路,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知 识 体 系,一、之最类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2.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

8、史 海 拾 贝,二、秦汉大一统比较,史 海 拾 贝,课 堂 练 习,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是 (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2、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联盟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9、因此,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寻求军事联盟。,A,D,课 堂 练 习,3、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 向西方播送着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汉朝时,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还有 ( ) 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A. B. C. D.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汉朝时,除陆上丝绸之路外, 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也初步形成 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的地点是 ( ) A陈 B沛县 C大泽乡 D渔阳 【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他们是

10、在大泽乡发动起义的。故选C,B,C,课 堂 练 习,5、观察右下图的“讲经图”(汉代画像砖),这是哪一位皇帝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 ( ) A.汉高祖刘邦 B.汉武帝刘彻 C.汉光武帝刘秀 D.秦始皇嬴政【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汉武帝刘彻采纳董仲舒等人的建议,在都城长安兴办太学,让博士主持教学。,B,课 堂 练 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 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中国的冶金、凿井、养蚕等

11、手工技术传到西方。西域的汗血马、葡萄、苜蓿、 胡瓜等也传入中原。西汉王朝的影响直到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骞”是谁?生活在哪一时期? (2)材料一中的“骞”对我国历史作出了什么贡献?我们应学习他的哪些精神? (3)根据材料二西汉与西域经济交流的情况,你能看出有什么特点或问题? 这说明了什么? (4)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开辟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意义。,课 堂 练 习,【解析】根据材料的出处可判断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张骞出使西域。第(1)(2)题比较简单,结合张骞出使 西域的事迹逐项回答。第(3)题在比较分析双方交流的 物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第(4)题应认识到丝绸之路开

12、 通后对中西方交流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1)张骞。西汉(或汉武帝时期)。,课 堂 练 习,(2)贡献:他了解到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使内地与西域的联 系日益密切,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基础;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 了基础,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精神:学习张骞不畏艰险,报效祖 国,勇于开拓的精神。 (3)特点:从西域输入的都是农产品、畜牧产品,而西汉输出的则有手工业 生产技术。说明了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先进 地位。(意思相近即可) (4)丝绸之路作为重要的商业通道,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促进了我国境内各民族及与欧洲的友好交往。,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