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1课时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449658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1课时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1课时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1课时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1课时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1课时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1课时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1课时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课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第七单元,04,把 握 历史发展线索,第31课时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目 录contents,1,2,3,4,重时空观念 记主要史实,5,贯通学与考 知能大提升,理知识体系 明课时精要,研史料实证 通历史解释,秉唯物史观 树家国情怀,6,课时检测过关练,01,理知识体系 明课时精要,理知识体系,明课时精要,02,重时空观念 记主要史实纵向理清“发展线”,一、新思想的萌发(地主阶级抵抗派),海国图志,二、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内忧外患,封建纲常伦理,近代化,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商战,戊戌变法,民族资本主义,民权,民主制度,尊孔,复古的逆流,青年杂志

2、,新青年,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工人补习学校,03,研史料实证 通历史解释纵横构建“联系面”,探究点(一),“中体西用”,研史料实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本材料属于论证型材料,重在抓论点,明论据。此类材料往往采取“总分分”或“分分总”的形式,因此论点往往在材料的开头或结尾。本材料的论据在开头第一句,而论据则在两个省略号后,即俗称的“答案就在省略号后”,分别从保守派和务实派(洋务派)两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学读史 (信息知多少),“中体西用”是在保持文化优越感的前提下保守派和务实派都认可的“自强”方式,是对“西学中源”的继承与超越“中体西用”解决了保守派只看到“百年变局”而把注意力集中到

3、收拾人心、重修政治却轻视外部威胁的问题上。“中体西用”解决了务实派只看到“千年变局”而没有意识到在缺乏对传统文化自信心基础上学习西方也可能引起对传统文化冲击,以及由此引起大一统内部涣散的问题。 摘自陆勇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 传统“中国”观念的调适,研史料 (名家怎看待),通历史解释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研史料实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探究点(二),康梁的维新思想,(在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认为)“此次和议即成,而诸夷窥伺,皆可扬帆而达津、沽定议迁都,以安宗庙而保疆土,无逾于此。近岁西山崩裂,屡年大水,城垣隳圮,闾阎房屋,倾坏无数。甚者太和正门、祈年法殿无故而

4、灾,疑其地气当已泄尽。王者顺天,革故鼎新,当应天命,谓宜舍燕蓟之旧京,宅长安为行在。”只有“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辅以富国政策,才能力挽狂澜。” 摘编自柳青晚清维新派迁都思想之探析,研史料 (名家怎看待),阅读本材料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获取有效信息。本材料中“诸夷窥伺”“迁都”“舍燕蓟之旧京,宅长安为行在”“革故鼎新”“变法成天下之治”“富国政策”等关键信息,反映出康有为从抵制外来侵略的目的出发,主张把都城迁往长安,以促进中国的变法和改革,富国强兵,这说明其思想具有求变求强的进步性。而“地气当已泄尽”“当应天命”等关键词语又体现了康有为利用儒家腐朽的天人

5、感应思想来解释迁都,说明其思想又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和落后性的特点。,学读史(信息知多少),通历史解释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04,秉唯物史观 树家国情怀高度把握“历史魂”,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新成果,前期以宣传民主与科学为突破口,以提倡新文学、新道德为手段,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新内容,前期的指导思想是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新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经济基础,新基础,前期领导者为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为马克思主义者,新领导,05,贯通学与考 知能大提升倾情解读“命题人”,解题快一点,知识广一点,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