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一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448739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一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一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一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一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一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一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一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考情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情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 一、先秦时期的思想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1)经济:铁犁牛耕开始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萌芽。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 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 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

2、合。,4.影响 (1)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文化: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先秦诸子思想,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2.汉字 (1)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成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绘画:远古时代,彩陶画雚鸟鱼石斧图;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4.文学 (1)诗经 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收录

3、了西周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诗歌。 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风的内容丰富,深刻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 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代表作: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 影响:楚辞称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重理解 1.概念阐释“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是西周学校教育的突出特征,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在知识的传授方面,则是“官守其业,而有官族”,贵族世代

4、垄断着知识学问,秘不外传。,2.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特征 (1)自由讲学,各具特色。 (2)为诸家学派的基地。 (3)是参议时政的论坛。 (4)以教士、养士为职能。 (5)游学列国,进行学术传播和交流。 私学的兴起,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带来了春秋战国文化的繁荣,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3.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1)表现 孔子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 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2)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要点史料探

5、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 【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根据以上材料”说明答案出自材料,问题是“背景”,提取材料信息从生产力发展、士阶层的兴起、兼并战争的影响、私学的发展等角度归纳。 (2)定时空,找关联:百家争鸣的出现与当时的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 (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出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大变革。 反映出诸侯对人才的渴求和士阶层的活跃。 反映出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学术传播和交流。 反映出私学

6、的发展。,【答案】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型;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需要人才;“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盛;“士”(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 【深化拓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文学艺术,百花争艳;传统科技,世界领先。,【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第(1)问,概括材料信息得出“共同宗旨”。第(2)问,概括材料信息分别指出孔子和墨家的主张,结合所学从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7、以及时代局限性方面予以评价。 (2)定时空,找关联: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时期。面对社会的大变革,各学派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立场出发纷纷对社会现实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展开批驳与争论,希望用自己的思想来改造社会。 (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出这些思想家主要是为国君提供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方案。 反映出孔子重视周礼,主张恢复西周社会秩序。 反映出孔子主张“仁”“礼”结合。 反映出墨子主张官民无贵贱之分。 反映出墨子主张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反映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答案】 (1)宗旨:为统治阶级服务(或为国君提供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方案)。 (2)主张:孔子主张“仁”“礼”结合;重视

8、周礼,主张恢复西周社会秩序。墨家主张官民无贵贱之分;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主张兼爱、非攻。 评价:孔子主张实行“仁、礼”,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和维护社会秩序,但在春秋后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保守主张不利于社会关系变革,无法实现其政治抱负。墨家“节俭”“兼爱”“非攻”等主张反映了当时普通民众的愿望,有利于促进社会关系的缓和;但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难以实现。,【深化拓展】 诸子百家的主要治国理念 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王道”。 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

9、央集权国家。即所谓“霸道”。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帝道”。,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析考题】 角度一 儒学的思想渊源 【典例1】 (2016全国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试题分析】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学经典,由孔子在古代文化典籍的基础上整理而成

10、,植根于文化典籍。而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汉代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体现了儒学思想植根于古代文化典籍的历史传统,C项正确。孔子整理了“五经”,A项错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B项错误;秦始皇焚书对儒学来说是个灾难,但儒学传统并未断绝,D项错误。 答案:C,角度二 孟子的主张及其评价 【典例2】 (2016海南卷,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试题分析】 依

11、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的“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儒家“内圣”的主张,强调个人要不断提高内在的道德修养,而非坚持个人独特性格,故A项正确,B项错误;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孟子提倡“养浩然之气”,主要目的是培养个人品德,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者统治,与反抗专制暴政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教材补缺】 先秦儒学丰富的思想内涵 1.仁爱思想。孔子主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统治者要爱民,得民心。 2.强调整体精神和群体意识。在儒家思想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民族

12、利益和整体利益,都占有重要地位。 3.提倡人伦价值。孔子强调“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及其应尽的义务。 4.注重社会秩序。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齐之以礼。,5.注重道德修养。追求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儒家把“至善”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把“圣人”作为最完善的理想人格。 6.强调修养践履的重要性。儒家认为修身、躬行是达到提高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儒家关注现实政治,具有理性精神。,角度三 先秦儒学的思想特点 【典例3】 (2015全国卷,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

13、、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试题分析】 儒家学者在批评现实政治时,以夏、商、周三代“圣世”作为对现实的评判标准,以尧、舜作为专制君主的榜样,但儒家的精神实质并非返古,而是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政治与社会的追求,这影响了后世儒者的价值观念。故C项正确,D项错误。儒家学者的上述主张虽然充满了理想化的色彩,但他们对现实政治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进行社会变革,适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A、B两项错误。 答案:C,【教材补缺】 儒家学派的历史观 1.“春

14、秋笔法”:儒家思想家只重视政治变迁而忽略社会经济基础。这就导致了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封建王朝的治乱兴衰的真正原因经济运行。因此他们只能用他们那套陈腐的仁义道德观念去剪裁历史事实。所以一旦王朝兴盛,他们便齐声赞皇上英明,大臣贤良,是施行儒家的仁义礼教的结果;一旦王朝灭亡,他们便咒骂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是仁义不施的结果。因此,儒家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是经过裁剪的历史,是不完整的。 2.厚古薄今:孔子主张“厚古薄今”,他要求人们效法夏商周的奴隶制“法先王”,要人们“克己”以恢复夏商周三代的“礼”。,3.道德理想主义:儒家以仁、义、礼、智、信为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以“内圣外王”为君主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

15、虽然严重脱离了社会实际,无法实现。但是,它却为一代代儒家知识分子提供了批判现实的精神力量,使中国古代君主制带有“开明”的色彩。,角度四 法家的思想主张 【典例4】 (2014海南卷,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史料的能力。“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的意思是君主对于民众,危难时就要他们拼死作战,安定时就要他们尽力生产(耕作),可知材料体现出统治者对人民统治的严苛,强调“民”对“君”的绝对义务,属于法家

16、思想,故D项正确。A项是道家的思想,B、C两项属于儒家思想,故均与题干内容不符。 答案:D,角度五 汉字发展演变的原因 【典例5】 (2017全国卷,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试题分析】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汉字在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写法的变化,可以看出战国时期汉字简化,利于书写传播。结合战国时期的文化特征分析,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私人教育兴起和士人阶层兴起,文字使用频繁,文化下移,推动了汉字的日渐简化,故答案为A项;B项书写材料对汉字的写法变化有一定影响,但并非主因;C项与材料有一定关联,但并非主因;D项是秦王朝的措施。 答案:A,【练考题】 1.(2014山东卷,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解析:A 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孔子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A项正确。生产力的进步瓦解了宗法分封制,B项不正确;孔子维护周王室的统治,C项不正确;孔子学说不适用于诸侯争霸,D项不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