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大桥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421062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大桥沉降观测实施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xxxx大桥沉降观测实施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xxxx大桥沉降观测实施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xxxx大桥沉降观测实施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xxxx大桥沉降观测实施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x大桥沉降观测实施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大桥沉降观测实施细则(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西客运专线站前大西客运专线站前 7 标段标段 (洪洞跨汾河特大桥工程洪洞跨汾河特大桥工程)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实实 施施 细细 则则编制编制: 复核复核: 批准批准: 中铁三局集团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指挥部四项目部 2010 年 6 月大西客运专线站前工程 7 标段(洪洞跨汾河特大桥)沉降观测细则0 中铁三局大西客专指挥部四项目部目目 录录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12. 任务范围及工作内容任务范围及工作内容12.1. 任务范围:.12.2. 工作内容:.13. 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14. 沉降观测主要职责沉降观测主要职责25. 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沉降变形监测网

2、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25.1. 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25.1.1. 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35.1.2. 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36.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沉降观测实施方案46.1. 一般规定.46.2. 沉降观测的内容.56.3. 桥梁变形控制标准.56.3.1. 梁部.56.3.2. 桥梁墩台.56.4. 变形观测方案.56.4.1. 观测点布置.56.5. 观测精度.116.6. 观测频次.116.7. 沉降评估.126.7.1. 6.7.1. 观测资料整理表126.7.2. 6.7.2 分析评估前应收集下列资料136.7.3. 6.7.3 评估方法136.8. 其他.14

3、7. 附表附表157.1.1 附表 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157.1.2 附表 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167.1.3. 附表 4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汇总表21大西客运专线站前工程 7 标段(洪洞跨汾河特大桥)沉降观测细则1 中铁三局大西客专指挥部四项目部7.1.4. 附表 6 桥梁墩(台)沉降量记录汇总表23大西客运专线站前工程 7 标段(洪洞跨汾河特大桥)沉降观测细则0 中铁三局大西客专指挥部四项目部洪洞跨汾河特大桥沉降观测实施细则洪洞跨汾河特大桥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1.编制依据编制依据根据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下发的大西客专(原平至西安段)线下工程沉降

4、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大西铁工管【2010】97 号)及铁道部发布的相关规范,结合洪洞跨汾河特大桥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2.任务范围及工作内容任务范围及工作内容2.1.任务范围:任务范围:新建大同至西安铁路原平至运城北段洪洞跨汾河特大桥(DK477+356DK497+170),线路全长 19.81km。2.2.工作内容:工作内容:洪洞跨汾河特大桥工程沉降观测。 3.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1)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 号);(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 号);(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5、T 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 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10)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T 0154-95);(1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 号(12)地面沉降监测技术要求(DD2006-02);(13)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管

6、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920 号);(14)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运专线建设质量管理的指导意见(铁建大西客运专线站前工程 7 标段(洪洞跨汾河特大桥)沉降观测细则1 中铁三局大西客专指挥部四项目部设2008246 号);(15)大西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设计文件及其他相关规定;(16)铁道部有关规定。 4.沉降观测主要职责沉降观测主要职责我施工单位是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责任主体,必须严格按有关规范、设计文件及大西公司的要求做好各项工程施工过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对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1负责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工作。2负责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及其观测设施的保护工作。3配置专业人员,

7、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过程监测和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4负责观测数据库的数据录入工作。5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的制定工作。6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5.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其布设按下列要求:(1)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 3 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

8、位置。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 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3)沉降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沉降变形体上能反映沉降变形特征的位置。5.1.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大西客运专线站前工程 7 标段(洪洞跨汾河特大桥)沉降观测细则2 中铁三局大西客专指挥部四项目部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

9、检验记录。5.1.1. 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10、(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5.1.2. 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2)水准仪使用 DS05 或 DS1 型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 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3)外业测量一

11、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0 m(光学),1.5 m(电子);前后视距累积差3.0m(光学),大西客运专线站前工程 7 标段(洪洞跨汾河特大桥)沉降观测细则3 中铁三局大西客专指挥部四项目部6.0 m(电子);视线高度0.3m(光学),0.5m(电子);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 DS05 或 DS1 级仪器,读记至 0.05mm 或

12、0.1mm;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 0.01mm。(4)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A 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B 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5)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6)观测前 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行不少于 20 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 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

13、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7)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8)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 2.5kg 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9)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主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

14、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大西客运专线站前工程 7 标段(洪洞跨汾河特大桥)沉降观测细则4 中铁三局大西客专指挥部四项目部6.沉降观测实施方案沉降观测实施方案6.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1)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梁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梁基础沉降、梁体变形等符合技术标准要求。(2)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3)根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同时积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作技术储

15、备。(4)观测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 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6.2.沉降观测的内容沉降观测的内容桥墩、桥台、梁部各个施工阶段的垂直沉降。6.3.桥梁变形控制标准桥梁变形控制标准6.3.1. 梁部梁部梁部变形以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为主,轨道铺设后,无砟桥面梁的徐变上拱值不宜大于 10mm。6.3.2. 桥梁墩台桥梁墩台对于高速铁路桥梁基础的沉降控制,墩台基础的沉降量应按恒载计算,其工后沉降量不应超过下列允许值:墩台均匀沉降量,无砟桥面桥梁20mm静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无砟桥面桥梁5mm对于高速铁路,控制桥梁沉降,主要是工后沉降,计算工后沉降的值,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偏差很大。因此有必要进行实测验证,积累观测数据。6.4.变形观测方案变形观测方案6.4.1. 观测点布置观测点布置桥梁变形观测应以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为主,大西客运专线站前工程 7 标段(洪洞跨汾河特大桥)沉降观测细则5 中铁三局大西客专指挥部四项目部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 0.1mm。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需要,需要在梁部、桥墩及承台上设置观测标。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 6 个;连续梁的一联根据联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