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5418640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8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第一节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历史沿革 一、产权、所有制与所有制结构 (一)产权的本质及特征 (二)产权制度的含义及类型 (1)个人私有产权制度 这种小生产者企业,是简单商品经济阶段以小商品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单位,是企业的初始形式。这类企业以手工操作为主,以家庭经营为依托,因而其产权结构和组织状况比较简单,呈现很直观、很简单的形态。,(2)自然人企业制度 这种产权制度最初表现为独资企业,后来发展为合资企业,或者家族式控股公司。家族控股公司是由企业主独资企业演变而来的家族内部的合伙企业,这类企业尽管都采取公司的形式,甚至

2、在某些国家的法律上也归入公司制企业,但从产权制度上看,它们都属于自然人企业制度,同法人制度有着根本的差别。,(3)法人产权制度 法人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法人产权制度以法人企业制度的形成为前提,以股份有限公司为其典型形式,法人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是产生了原始产权(表现为投资人股权)与法人产权的双重产权结构,从而引起一系列企业制度的根本变化。 现代法人产权制度,是在继承自然人产权制度的优点、摒弃其弊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形成经历了一个两权分离、统一和再分离的复杂过程。其特征是:首先通过现代信用制度使财产原始所有权和经营权初次分离,接着又在公司法人产权形态上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重新统一,最后在

3、公司内部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再度分离。,(三)所有制与所有制结构,所有制结构包括所有制的外部结构和所有制的内部结构。所有制外部结构是指一个社会中存在的所有制形式、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地位、作用及其各种形式之间的关系,所有制的内部结构是指所有权和各项权能之间的关系。所有制结构, 是指各种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个社会的所有制结构是否合理, 直接制约着这个社会的生产力能否迅速发展。因此, 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调整与优化所有制结构的问题,二、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历史变革,第一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之前的新民主主义, 即过渡时期阶段。这一阶段是以

4、国有经济为主导、非公有制占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主要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公私合营经济、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 第二个阶段: 从“三大改造”完成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高度集中型的计划经济阶段。这一阶段基本上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构。 第三个阶段: 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渐完善和建立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大体有如下几种: 全民所有制经济(国家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形成过程 二、

5、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产生的必然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因为: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要求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水平的多样性决定的。 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4、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一、公有制的地位及作用 邓小平指出:“我们允许个体经济发展,还允许中外合资经营和外资

6、独营的企业发展,但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之所以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因为: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2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 3公有制经济是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稳定、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 4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实现我国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二、支持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第四节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非公有制经济及其作用 个体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劳

7、动者个人所有,并由劳动者个人及其家族成员直接支配和使用的经济形式。 私营经济是指生产资料私人所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经济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明确确定: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个体、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2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3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4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个体、私营经济

8、的发展,有利于经营人才的成长。,二、加强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监督和管理,促使其健康发展 (一)正确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督与管理,三、民营经济的类型与模式,(一)民营经济的类型 第一种是个体经济,主要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 第二种为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营经济,即在五十年代中期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消灭了的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三种为外资经济,即外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我国大陆投资办的经济,即以前我们所说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办的“三资”企业。 以上三部分经济,都属于民营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第四种是民营科技企业。其特点

9、, 一是地地道道的民营,机制比较灵活, 二是主要从事科研开发,有助于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 第五种是乡镇企业。其特点有二: ()是在农村乡镇办的非农产业,其成员绝大多数为转移出来的农民。 ()不受国家计划的控制。 第六种是股份合作制企业。 第七种为国有民营企业,数量也不少。企业的所有制不变,仍然为国有制,但经营却改变为私人或民间组织经营了。经营的形式为租赁、承包、委托、代理等。 以上七大块中的后四块,因为都不是所有制概念,尽管在现实中是独立存在的,但是从企业来说是互相包容和交叉的,(二)民营经济发展模式比较,五种模式,即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江模式、中关村模式和三城(海城、兴城、诸城)模式. 1

10、、模式形成的时间的不同 1)苏南模式的雏形产生在计划经济时代,到80年代中期就确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 2)温州模式是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产物。温州农民在缺乏国家投资、没有城市辐射、集体经济薄弱的条件下,以农村家庭企业的发展和扩张,一举打破了“政府本位”的经济格局,率先以市场经济的方式推进了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形成了以个私经济为基础的“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3)珠江模式的形成得益于国家的开放政策,80年代中期,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以东莞、宝安等地为代表的珠三角东部地区成了香港加工业的外迁地,“三来一补”成为

11、其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凭借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及国家优惠政策倾斜的优势,很快就形成了举世瞩目的“珠江三角洲经济模式”(简称为珠江模式)。 4)中关村模式则是在80年代中期以电子一条街出现为特征的,1980年,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为首的一批科技人员,组成一个“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这就是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科技企业最早的雏形。198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志着“以中关村模式”为代表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5)三城模式是山东的诸城模式、辽宁的海城模式和兴城模式的总称,是我国90年代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革改制的典型模式,以股

12、份合作制改造为特征的诸城模式也是在1992年至1994年中形成的,而以私营独资企业为主要改制方向的海城模式和以私营合伙企业为主要改制方向的兴城模式则相继形成于1993-1996年间和1996-1997年间。,2、民营经济形成基础的不同,1)“苏南模式”,是因为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区位环境和历史传统。苏南农村紧靠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和苏州、无锡、常州等发达的大中工业城市,接受经济、技术辐射能力较强 2)温州有从事家庭手工业历史传统,温州人在计划经济时期处于生活的压力而形成了走南闯北寻找生机的习俗,使得温州农民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走上了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的道路。小商品的产值大约占

13、了乡镇企业产值的七成左右,从而形成别具特色的“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3)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境内铁路、公路、水路交通非常方便。华侨港澳同胞众多,这些独特的优势,为吸收外来信息、技术、资金、设备等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关系十分密切。 苏南、温州和珠江三角洲的民营企业都是脱胎于农村乡镇企业,走的是农村工业化的道路,它们的差异在于工业化的方式不同。 4)中关村模式则是依靠中科院及著名高等学府的雄厚的研究力量,80年代初,中关村的一批科技人员通过“下海”创办科技企业的方式,以经营贸易和计算机应用开发与集成服务起步,带动研究与开发,实现了技术、管理和市场三大要素的有机结合

14、,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5)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抓大放小”战略,使得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进入了一个全面展开的阶段。根据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的指示,各地对国有小企业的改革采取了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20几种形式,形成了比较典型的三城模式。,3、企业制度特征的不同,1)苏南模式是典型的乡镇集体企业发展模式,苏南的大部分乡镇企业的创业资本源自农村社区范围内的集体投入,其所有制的基础属性便是以农村社区政府为代表的集体经济。苏南很多镇村两级党政组织及其代理人,既是乡镇企业的行政领导,又是集体资产的代表,其结果往往导致出现产权不明、政企不分、“内

15、部人控制”等一系列问题。2)温州的民营企业是从个私经济发展起来的,私人独资企业是主要的制度形式,不仅个体企业、私营企业是独资企业,很多股份合作制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实质上也是私人或家庭独资的,另外一部分企业则为私人共同出资的合伙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及有限责任公司。因此,温州的民营企业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产权清晰、机制灵活。,3)“珠三角”的乡镇企业的外向度很高,乡镇企业在引进外部资本的同时,也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方式。因此,80年代的“珠三角”乡镇企业的企业管理制度建设要比苏南乡镇企业和温州个私企业规范得多。 4)中关村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在成立之初,往往挂靠在某些政府机构的名下(俗称“红

16、帽子”),或以官办的面孔出现,经营若干年后,企业的产权已面目全非,无法搞清资产的归属,企业发展越快,产权问题越突出,产权问题最终成了制约高新技术企业“难长大”的根本性原因。 三城模式是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制的典型模式,因而所形成的民营企业具有鲜明的改制企业的特征,三城模式的民营企业的民营化是不彻底的。虽然表面上看,企业的产权已经清晰到了个人(如诸城大部分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制为全员持股的股份合作制形式,海城则出售给了个人,兴城出售给少数几个人),但是企业制度并不完善。,4、政府作用的不同,从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密切程度来看,温州模式是最弱的,苏南模式发展初期的大部分乡镇企业是由乡镇政府,或者利用原有的集体积累,或者利用政府的动员力量,或者由政府出面向银行贷款兴办的。改革初期大量经济空隙的存在为包括苏南地区在内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提供了历史机遇,致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苏南地区政府超强干预模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珠三角的乡镇企业从一开始也是由乡镇政府参与或支持创办的,但在开始就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利润承包责任制”等,尽量弱化对乡镇企业的直接干预,而将主要的财力用于发展交通、能源、通讯、教育等基础产业上,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中关村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创立与发展基本上是自发的,在经营机制上仍然是比较灵活的,并没有受到政府的很大的干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