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哲学生活11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405596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哲学生活11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哲学生活11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哲学生活11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哲学生活11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哲学生活11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哲学生活11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哲学生活11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接高考,时效热点,失分误区,考向1,考向2,考向3,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考向4,考向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对接高考,真题引路,(2017课标卷,21)“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 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

2、化的反映 A B C D,解析 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错在“自主”;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会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错在“总是”。,C,1比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考点精讲,2.厘清几点认知,(1)无论是科学的社会意识还是歪曲的、虚假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也都会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只不过反作用的性质不同。 (2)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认为二者相互决定,或后者决定前者。 (3)社会存在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而不是主要指自然地理环境。 (4)社会存在和社会

3、意识的关系,既不是“相互决定”关系,也不是“不可分离”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可以脱离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不能脱离社会存在。 (5)不能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因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具有二重性,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6)社会意识并不能“直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发生作用。,考点精讲,对点训练,(2017江苏卷,32)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画面最大、图像数量最多的涂绘类岩画。花山岩画主要描绘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剑、钟、铜鼓等器物,以及日月星辰等天体图形,记录了

4、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材料表明( ) A生产方式制约社会发展进程 B生产关系是对生产力的反映 C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解析 花山岩画描绘了人物、器物和天体图形,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生产和生活,这体现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故选D;题意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无关,故A、B、C均不选。,D,考向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历史 发展的总趋势,1(2016全国乙卷,22)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

5、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 B C D ,真题引路,解析 劳动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的,错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错误;之所以强调劳动关系,原因在于其重要性,当选。,C,2(2015课标卷,1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 B C D,真题引路,解析 从题干获取有效信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是要促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以我国推进依法治国是对上层建筑的改革的要求,符合题意;全面深化改革、推进

7、依法治国也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符合题意;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不断在加深,但并不是由自发到自觉的标志,故错误;“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提法是错误的,故排除。故选A。,A,1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考点精讲,提醒,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之间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着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也规定着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在它作为主要矛盾的历史阶段起决定作用并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考点精讲,2正确理解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考点

8、精讲,3.如何正确区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一般而言,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如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改革等,体现的是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观念的转变体现的是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2)这两对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基本,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解决,又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3)这两对矛盾共同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考点精讲,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考点精讲,(2015天津卷,

9、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 600万人左右的水平。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对点训练,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命

10、题点是依据(原因)类。解答时要把社会历史观的知识与“稳增长、保就业”紧密结合。,对点训练,对点训练,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是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两个规律,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就业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考向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真题引路

11、,1(2016全国丙卷,22)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 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B C D,B,真题引路,2.(2015课标卷,19)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

12、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 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A B C D,B,解析 强调扎根人民生产生活,原因在于民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文艺反映并服务于民众生产生活,故符合题意;文艺创作方法创新影响文艺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故错误;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1图示法掌握

13、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及其方法论,考点精讲,2如何把握人民群众的内涵,(1)从“质”与“量”上理解 在质上,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量上,劳动群众是大多数。 (2)从“变”与“不变”上理解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这一点是不变的。,考点精讲,对点训练,1(2017江苏卷,33)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

14、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 B C D,解析 习总书记的指示是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符合题意主旨,选B。属于原因不是启示,排除。,B,对点训练,2(2016江苏卷,32)0.0150.04毫米,这是90后铣工张志坤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控铣项目中摘得金牌的精度,然而像张志坤这样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

15、工和基层群众。这是因为( ) A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B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解析 本题考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题意中我们要呼唤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爱岗敬业、创新创业”,因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正确答案是D;A、B在题意中没有体现;C说法错误,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方法。,D,考向4:以主观题形式考查 唯物史观的知识,(2017课标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16、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