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第28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404747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5.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第28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江苏专用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第28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江苏专用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第28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江苏专用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第28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江苏专用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第28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第28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第28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新人教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8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一 古代科技成就、汉字与书画,知识点一 四大发明,蔡伦,雕版印刷术,毕昇,文艺复兴,唐末,司南,航海,地理大发现,知识点二 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演变,(1)中国的原始文字称为“_”。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2)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3)总趋势:_。,图画文字,甲骨文,由繁到简,2.书法艺术,(1)发展脉络:魏晋前处于_阶段,以后进入自觉阶段。 (2)概况,自发,实用价值,审美价值,楷书,草书,颜真卿,3.绘画,(1)起源:远古时代,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成熟: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2、人物驭龙图。 (3)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_”。 (4)发展,得意忘形,清明上河图,考法1 古代四大发明,典例 (2014江苏单科,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解析 据题干雕版印刷从官方的“剧增”“大量”到“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

3、得到了广泛应用,故C项正确;唐朝就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的书籍,在此之后的五代后唐时期的人不可能发明雕版印刷术,故A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提到活字印刷,材料也不能反映出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故B项错误;“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不仅仅限用于官方刻书,故D项错误。 答案 C,【方法突破】 明考点 四大发明印刷术 抓关键 从“剧增”“大量”到“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定方法 推理型选择题:采用推演法解答,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

4、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史论链接】 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特点 (1)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2)科技内容: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3)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4)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遏制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2.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1)政治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的组织和支持为其提供了重要保障。 (2)经济上: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 (3)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上:各民族间的融合及频繁的中外往来,有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4)继承性

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为科技成果的延续创造了条件。 (5)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各个历史时期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智慧和刻苦钻研。,考法2 古代不同绘画艺术的特点,典例 (2017江苏单科,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解析 材料“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中国画把人的主观情感和绘画的情境交融在一起,C项正确;“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思想,A项错误;“诗画合一”仅是一种表面现象,B项错误;“知行合一”是王阳

6、明的思想,D项错误。 答案 C,【方法突破】 明考点 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文人画 抓关键 材料“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与文人画的特征相符。 定方法 本题属于归纳概括型选择题,解答“归纳”和“概括”类设问的题目,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把历史现象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二是简明扼要地归纳。如本题主要归纳出文人画的特征,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判断即可。,【史论链接】 社会环境对古代绘画风格的影响 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的传播,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碰壁后形成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反映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 2

7、.隋唐时期:政治统一和社会经济繁荣,对外开放,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同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3.两宋时期: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使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最大的亮点。 4.明清时期: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突出。,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和戏曲艺术,知识点一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诗

8、歌,西周至春秋中期,现实主义,楚国,离骚,李白,杜甫,白居易,元杂剧,传奇,话本,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知识点二 京剧 1.乾隆末年:徽剧戏班进京演出。 2.道光年间:形成“_”的局面,京剧出现。 3.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_”。 4.民国以来:京剧逐步走向世界。,徽汉合流,同光十三绝,考法 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典例 (2015江苏单科,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

9、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解析 西汉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人物,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与“武帝时”相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表明其为统治者服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已改变道家的无为思想为积极有为,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赋多采用铺陈叙事的手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C,【方法突破】 明考点 汉赋 抓关键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

10、篇”。 定方法 逆向否定型选择题: (1)直选法,根据所学知识,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 (2)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3)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史论链接】 中国古代文化的新时代特色,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一 科技成就 1.(2018江苏宿迁模拟)据古矿录记载:“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这一发明出现于(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唐末宋初 解

11、析 据材料“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可以得出当时人们已经发现磁石指南的特性,这一发现出现在战国时期,故C项正确。 答案 C,2.(2017江苏金陵中学质检)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 ),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 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解析 根据“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可知A项错误;北宋时期,活字印

12、刷术的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但并未完全取代雕版,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其法用胶泥刻字极为神速”,故C项正确;题目中只是说明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印刷效率比雕版印刷时提高了很多,并未提到对宗教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 C,考点二 汉字与书画 3.(2018江苏宿迁模拟)安史之乱中,颜杲卿父子英勇就义,在极度悲愤中颜真卿写下祭侄文稿。后人评价“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该作品为( ),解析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A项是行书,故A项正确;B项是楷书,C项是篆书,D项是草书,故B、C、D项错误。 答案 A,考点三 文学成就 4.(2018江苏镇江模拟)有学者

13、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京剧 解析 题干中“文化世俗化倾向”和“高雅文化倾向”是商品经济发展和理学分别作用的结果。风俗画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需要,文人画是理学发展的结果,故A项正确;话本和小说都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的结果,故B项错误;汉赋和唐诗不符合时代要求,故C项错误;元曲、京剧都是市民阶层壮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D项错误。 答案 A,5.(2017江苏镇江质检)曹雪芹在红楼

14、梦中写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字含蓄不易读懂 B.语言高雅难于理解 C.内容深刻影射社会 D.历经数载艰辛付出 解析 材料的主旨是影射社会,让读者自己体会,不是“不易读懂”,故A项错误;材料也不是语言高雅难于理解,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内容深刻,对社会有影射,故C项正确;材料语意重在解味不是强调自己的艰苦,故D项错误。 答案 C,考点四 戏曲艺术 6.(2018江苏盐城模拟)中国戏曲、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四世纪初,中国戏曲到十二世纪末也走向了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A.艺

15、术的形式趋于高雅 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封建统治的政治需要 D.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 解析 戏剧文化是服务大众的,故戏剧的繁荣和成熟应该是艺术形式趋于通俗化,故A项错误;文化繁荣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古希腊是奴隶社会,没有封建统治,故C项错误;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阶层就开始兴起,故D项错误。 答案 B,7.(2018江苏百校联考)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的走进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

16、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三 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 材料四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