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传染病学总论_1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359272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5.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课用传染病学总论_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上课用传染病学总论_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上课用传染病学总论_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上课用传染病学总论_1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上课用传染病学总论_1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课用传染病学总论_1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课用传染病学总论_1课件(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学-总论,南阳医专临床系 袁学琴,要点传染病学的基本概念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传染病的特征 传染病的诊断 传染病的治疗 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 (communicable disease),定义: 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感染性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定义: 指由病原体感染 所致的疾病,包 括传染病和非传 染性感染性疾病。,传染病 (communicable disease),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都属于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中有传染性者才称为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commu

2、nicable disease,传染病的范畴 1、病毒性疾病:病毒性肝炎、流腮、乙脑、 2、细菌性疾病:伤寒、霍乱、流脑 3、原虫病:阿米巴病、疟疾 4、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 5、立克次体病:斑疹伤寒、恙虫病 6、衣原体感染:鹦鹉热、沙眼 7、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尿道炎 8:蠕虫病:血吸虫病、囊虫病、蛔虫病 9:深部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传染病学 lemology,传染病学属于临床医学的一个学科, 其重点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方法, 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的研究, 促进患者康复,减低或消除传染性,控制其在人群中流行,以求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目的:掌握传染病的基本

3、规律和与传染病作斗争的方法,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传染病学 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它是医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某些老的传染病或消灭,如:天花、人间鼠疫 新生儿破伤风等;或得到控制,如: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膜炎等。但某些老的传染病却变得突出,如:结核病等。 新的传染病还在不断出现,传染病历史,14世纪发生在欧洲的鼠疫,死亡2000万人,占欧洲人口总数的1/4; 17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天花,造成1.5亿人死亡;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亚欧美三大洲流行的鼠疫,导致1000万以上的人死亡; 1918年全世界大流行的流感,使4000万人死

4、于非命。,鼠疫流行时的惨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人类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传染病,传染病历史,1674年荷兰人Leeuwenhoek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这是人类第一次看到微生物。1796年,英国的一位乡村医生Jenner 为一8岁男孩接种了牛痘,从此发明了牛痘疫苗,使人类免于天花的侵害。今天,天花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免疫接种消灭的传染病。,1905年Nobel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Robert Koch,1882年,德国细菌 学家Koch 发现了 结核杆菌,阐明 了肺结核的病因。,1945年Nobel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 Alexander Fleming,1928年, 苏格兰医生 F

5、leming 发现了青霉素, 从此开创了 抗生素时代,传染病现状,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WHO1980年5月28日正式宣布全球消灭天花,这是人类通过预防接种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 1988年WHO提出2000年12月31日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现已推迟至2005年)。,Actuality,人的死因顺位发生了由传染病为主转向以心、脑血管病、肿瘤等为主的重大变化。It is time to close the book on infectious diseases,传染病的威胁并未消除,某些老传染病已卷土重来,新发现传染病不断出现。,WHO报道: 每年世界死亡人数5200万,其中170

6、0万死于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32.7%; 在发展中国家,半数死因是由传染病导致的; 全球每小时约有1500人死于传染病,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重新出现的旧的传染病,结核病(Tuberculosis)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性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其他 霍乱、炭疽,Re-emergence of old infectious disease,全球每年200万人死于TB 全球每年700-800万人感染TB每年3月24日为 World TB Day,传染病现状,根据 WHO 发布的报告,近30年在全球范围内新发现30余种传染病,称

7、为“新发现的传染病” 。,近20年部分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至2003年底 全世界现有HIV感染者/AIDS患者4000万。 HIV的新感染率是16000人/每天,600万人/每年,11例/分钟。 2003年新增感染者500万,约300万死亡。 HIV感染者中,约95%是在发展中国家。 全世界HIV流行率最高的国家是非洲次撒哈拉沙漠的 16个国家,其感染率达10%。 这些感染绝大多数发生在25岁以下者。 每年12月1日为 World AIDS Day,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中国第一例AIDS患者是在1985年发

8、现的,是一例来华旅游的美国人。 2003年底全国报告现有HIV感染者约84万人,其中AIDS患者约8万例。 中国HIV感染人数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实际感染者估计超过100万。,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SAR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SARSCoV)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从2002年11月16日发现首例病人到2003年7月,短短数月,SARS蔓延至全球六大洲32个国家或地区,累积病例数达8437人,死亡916人。疫情以中国大陆、香港为重,统计表明,中国大陆病例数5327人,死亡349人。 SARS是21世纪第一个

9、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新传染病。,美联社报道,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禽流感 由H5N1病毒引起 2003年12月, 韩国出现高致病性 禽流感流行。 2004年1 月越南、泰国 也出现直接感染 人的情况。,非典型肺炎的出现告诉人们,科技在进步,新发疾病也在不断出现,人类与疾病的搏斗将永远没有止境,也将永远不会停止。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李立明,人与疾病搏斗无止境,必须强化对传染病的认识,认识上的误区:传染病不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 或认为其为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而不是发达国家的问题.认为生物科学的发展最终将彻底消灭传染病.,我们的对策: 重视 监测 研究,WHO提

10、出: “全球警惕,采取行动 - 防范新出现传染病”,CDC于1995年创办新发现传染病杂志- “Journal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盲目乐观,自满的思想是有害的, 但消极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也是毫无根据的,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远没有结束,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是一个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我们面临的任务极其复杂而艰巨,可谓任重而道远.,祖国医学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治方面的成就,“瘟病学说”对我国传染病学的发展及中西医结合在传染病防治中已起到并将继续起重要影响,祖国医学对传染病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节 感染与免疫 (infection and

11、 immunity),一、感染的概念 二、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三、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四、感染过程的表现,一、感染的概念,感染(infection)为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病原体克服机体的防御机能,侵犯或侵入机体的特定部位,并能生长繁殖,称为感染“建立”.,感染与免疫(infection and immunity),*病原体 (pathogen)感染人体后可导致疾病的微生物与寄生虫。,共生状态(commensalism) 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 正常菌群( normal endogenous flora) 任何寄生物只要宿主

12、不能适应或不能耐受, 都有可能致病,所以致病性不是绝对的.,二、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数量,-同一传染病,病原体的数量与致病能力成正比。不同传染病,引起疾病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可有较大差异,-病原体因环境、药物与遗传等因素而发生变异。,病原体的致病力,-毒力=毒素+其他毒力因子(穿透能力、侵袭能力、溶组织能力),-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侵袭力,毒力,变异性,外毒素, 白 喉全身毒血症; 侵犯心肌使心脏脂肪变性,玻璃样颗粒变性;心肌纤维断裂并累及传导系统;对神经引起髓鞘变性、周围神经麻痹。 胃 肠 型食物中毒: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 肠毒素致肠功能紊乱。 神经性食物中毒:肉毒杆菌

13、。 产生嗜神经外毒素肉毒素,作用于脑神经核、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及自主神经末梢,抑制乙酰胆碱释放 ,使肌肉收缩运动障碍,发生软瘫。, 破伤风 脑干运动神经核脊髓前角灰质 痉挛毒素 使其不能释放 横纹肌收缩 抑制性递质(甘氨酸) 溶血毒素 局部坏死、心肌损害。,内毒素1. 血循环 视丘体温调节中枢 前列腺素E2 发热。2. 激活血管活性物质5 羟色胺 血管扩张。激肽释放酶 静脉回流量减少。激肽 心输出减低、低血压、休克。3. 糖代谢紊乱 先发生高血糖 低血糖。,4. 活化凝血系统:VII因子分解纤维蛋白 DIC。纤维蛋白溶酶5. 引起变态反应 (2)细菌的侵袭力: 金葡菌 : 血浆凝固酶 保护细

14、菌不被吞噬或受抗体作用。 链球菌:链激酶 溶解局部感染的纤维蛋白屏障使细菌毒素扩散。溶解红细胞;链球菌溶血素 破坏或杀死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释放到细胞浆内使细胞凝固死亡。,三、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机体的免疫应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免疫应答 * 有利于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与破坏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促进病理生理过程及组织损伤的变态反应,机体的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机械屏障作用,体液因子,吞噬作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屏障作用,皮肤粘膜屏障: 鼻毛; 呼吸道粘膜表面纤毛,阻滞排除病原体; 分泌溶菌酶、粘多糖、胃酸、蛋白分解酶杀死细菌

15、。 正常消化道粘膜菌群的拮抗作用(如口腔中唾液链球菌抑制白喉杆菌和脑膜炎双球菌, 大肠杆菌抑制金葡菌、痢疾杆菌和白色念珠菌)。,血脑屏障:由软脑膜脉络丛脑血管和星状胶质细胞组成,能分泌某种体液因子,以阻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和大分子物质,从血液进入脑组织,从而可以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胎盘屏障,吞噬细胞的作用:,固定吞噬细胞:肝脏Kupffer细胞;肺脏尘细胞;结缔组织中组织细胞。游走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硷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体液因子,正常体液中有多种抗微生物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是补体, 溶酶体和干扰素。 补体存在与人的新鲜血清和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元活性的糖蛋白,参与杀菌、溶菌、灭活病毒和溶解细胞,并可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和消化病原微生物。补体可分为9种C1、C2C9,C1又分为C1r、C1q、CIS三个亚单位,共有11种成份。血清中个补体的含量以C3最多,C8、C9量最少。补体很不稳定,大部分对热敏感,加热56。C30min即可灭活。 在急性感染时,补体量先升高后降低。 先天性疾病如C3缺乏症,C5无能症,往往易受化脓性细菌的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