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计算机操作系统第8章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5348013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计算机操作系统第8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工学]计算机操作系统第8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工学]计算机操作系统第8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工学]计算机操作系统第8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工学]计算机操作系统第8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学]计算机操作系统第8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计算机操作系统第8章(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8.1 计算机网络概述 8.2 客户/服务器模式 8.3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 8.4 网络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 8.5 支持Internet与Intranet的功能和服务 8.6 Windows NT,8.1 计算机网络概述,8.1.1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 星形网络拓扑结构。 这是指每一个中心结点通过点点方式与若干个远程结点相连,使网络的拓扑结构呈现放射状的星形,如图 8 -1(a)所示,其所有各个远程结点之间因无连接而不能直接通信。星形网络拓扑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其处理和控制功能高度集中,即整个网络对信息的处理功能和对网络的控制功能,都集中在中心结点上。,图 8-1

2、 星形和树形网络拓扑结构,(2) 树形网络拓扑结构。 鉴于单级星形网络的诸多不利条件,使之不适于用于构建大型网络,于是产生了多级星形网络拓扑结构。如果将多级星形重新按层次方式排列,则形成了树形网络, 如图 8 - 1(b)所示。 树形网络(拓扑结构)是对星形网络的一种改进。由于在中间层各结点上的处理机,都具有控制和处理能力,因而使整个系统具有一定的分布控制和处理能力,即使中央处理机瘫痪,其它结点处理机仍可维持网络的局部运行。,2. 公用总线形和环形网络拓扑结构(1) 公用总线形网络拓扑结构。 这是将若干个结点分别通过一个连接器,连接到一条高速公用总线上所形成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 8- 2(a)

3、所示。,图 8- 2 总线形和环形网络拓扑结构,(2) 环形网络拓扑结构。 这是通过点点的连接方式,将所有的转发器连接成一个环形,其中的每个转发器可用于连接一个网络工作站, 站上的信息通过转发器传送到环路上,信息在环路上只作单方向流动。环形网络拓扑结构的最大特点,仍然是由多个结点共享一条传输总线,使网络的物理结构简单,信道利用率高,而且是广播通信方式,见图 8- 2(b)所示。但基本的环形网络的可靠性差,当环上任一结点的转发器发生故障时,都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3. 网状形网络拓扑结构,图 8- 3 网状形网络拓扑结构,8.1.2 计算机广域网络,1. 公用交换电话网 (1) 交换方式的引入。

4、,所谓“交换”(Switching),是指在两个或多个结点之间建立暂时通信线路(或链路)的操作。建立链路的操作是由交换中心完成的。两个结点在通信之前,须先建立链接,然后源结点把信息通过该链路发送给交换中心,再由交换中心把信息转发到目标结点,通信结束后便拆除该链接。图 8- 4 示出了具有交换中心时的连接方式。由图可见,其连接线数目与结点数目成比例。,图 8- 4 全互连和具有交换中心的连接,(2) 线路交换方式。 线路交互方式广泛用于电话系统中,它通过直接接通或断开某些线路来形成所要求的连接,使用户之间能直接通信;通信完后便拆除该连接,以便将线路让给其他用户对进行通信, 如图 8- 5 所示。

5、线路交换方式主要适于传输模拟信号。,图 8- 5 线路交换方式示意图,(3) 线路交换网。 若将数字设备连接到网上时,必须通过调制解调器。在源主机处,由调制器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而在目标主机处,则由解调器完成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反变换。利用电话网来传输数据的传输速率较低, 一般为2400 b/s56 kb/s。,2. 分组交换网(1) 报文交换方式。 报文交换方式是最早用于电报系统中的数字式交换方式。 它是基于“存储转发”方式进行报文交换的。 即数字式报文交换中心先将各用户发来的电报接收下来, 存储在报文缓冲区中,经过适当的处理(如判别目标地址、报文优先级等)后,为该报文选择一条转发路

6、由, 并将它送至该路由的输出队列中排队,再依次将该队列中各报文转发出去。报文交换方式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相应地,数字设备可直接入网。,(2) 分组交换方式。 分组交换方式是对报文交换方式的一种改进,它同样是基于“存储转发”方式来传输信息的。为了提高传输效率而将不定长的报文分解成定长的(报文)分组(packet),然后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简化了对缓冲区的管理,加速了对信息的传输,减少了传输出错率以及重发信息量。,(3) 分组交换网。 分组交换网是以分组作为传输的基本单位。一个分组由分组头和正文两部分组成。正文是用户要传送的信息, 而分组头则是用于控制该分组在网络中传输所必需

7、的控制信息。当源主机要发送一份报文时,须首先将报文分解成若干个定长的信息正文段,并为每个正文段配上分组头,形成若干个分组,然后再逐个地发送分组。网络中的中继结点即分组交换设备PSE先将各分组接收下来, 存储在定长的多个分组缓冲区中,再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差错检测,若无错,再为每个分组选择一条适当的传输路由,并将分组转发出去。 应当指出,分组的格式及分组在网络中的传输,都应遵循X.25协议,因而也常把分组交换网称为X.25网。,3. 帧中继网,(1) 帧交换方式的帧中继网。 帧交换方式是在传统的分组交换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交换技术。帧交换方式中传输的基本单位是帧,其长度是可变的,它们同样

8、都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即帧交换器每收到一个新到的帧时,都是先将该帧送帧缓冲区中排队,然后按照该帧中的目标地址, 将该帧转发给相应路径上的下一个帧交换器。这种帧中继的传输时延比起分组交换网来,要低一个数量级。,(2) 信元交换方式的帧中继网。 在这种帧中继网中所采用的是信元交换方式,它是对帧交换方式加以改进形成的具有较好性能的帧中继的交换方式。采用该方式时, 在网络中所传输和交换的基本单位, 都是具有固定长度的“信元”。 当源帧交换器收到用户设备发来的帧后,便将之分割为多个定长的信元,在整个帧中继网络中传输和交换时,都是以信元为基本单位,直至它们到达目标帧交换器后,才被重新组装成帧。与帧交换方

9、式相比,信元交换方式可以获得更小的传输时延及更大的网络吞吐量。 此外,在信元交换方式中,由于信元长度固定且很小,各字节的含义及其位置都固定,因而完全可以用硬件方法来实现信元交换,大大提高了交换速度,从而使信元交换方式的帧中继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更小的传输时延且时延大小固定,能够满足多种通信业务的需求,其中包括语音和视频业务。,8.1.3 计算机局域网络,(1) 以太网(Ethernet)。 以太网一直是国内外最流行的一种局域网,它采用的是公用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传输速率为10 Mb/s, 其所用的传输介质,在早期主要是同轴电缆,网络的最大距离为2.5 km。到90年代主要是使用双绞线。这种以太

10、网也称为10 BASE-T。为了控制公用总线信道的使用, 在以太网中采用了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重访问控制规程,亦即CSMA/CD规程,其最主要的特点是简单。,(2) 令牌环(Token-Ring)网。 令牌环局域网也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局域网。它采用的是环形网络拓扑结构,传输速率为16 Mb/s;其传输介质可以是屏蔽双绞线,也可以是非屏蔽双绞线。网络的覆盖范围比以太网大。此外还引入了优先机制来保证重要和紧急信息的优先传送。,2. 快速局域网,(1) FDDI光纤环网。 FDDI是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的缩写。FDDI具有100 Mb/s的传输速率,

11、光纤环网的最大距离可达100 km。 为了提高环形网的可靠性,FDDI采用了两个光纤环,其中一个作为主环,另一个作为副环,某些重要设备可同时接到两个环上。由于FDDI具有很高的传输速率, 故主要用作互联局域网的主干网。,(2) 快速以太网100 BASE-T。 这是一种具有100 Mb/s传输速率的局域网。 由于它采用了与10 BASE-T完全相同的介质访问控制规程, 故把它称为快速以太网。 它与10 BASE-T之间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因而很容易将10 BASE-T升级为100 BASE-T以太网。又由于建造100 BASE-T网的成本大大低于FDDI的成本,因而它很快就成为具有100 Mb/

12、s传输速率的主流局域网。,3. 交换式LAN交换局域网的引入,是通过减少每个局域网段上站点数目的方法,来增加站点的平均带宽的。构建交换式局域网要比构建快速局域网更方便、经济。当我们将一个具有N个站点的以太网络划分为M个网段,再利用交换器将各网段互连起来后,便形成了一个交换式局域网,这时,其中每个站点的平均带宽为10 Mb/sM/N,是原来的M倍。例如,当M=10时,能将平均带宽提高9倍,显然,这是一种扩展站点平均带宽的有效方法。所以,从90年代中期开始, 便已广泛采用交换器将企业内部的多个局域网互连起来, 形成能覆盖整个企业的企业网络。,8.1.4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

13、本概念,1) 层次式结构一个计算机网络可分为若干个层次。其中第n层是由分布在不同系统中的、处于n层的子系统所组成,如图 8- 6 所示。其中每个(N)子系统中都含有(N)实体。把不同系统中处于同一层次的实体称为对等实体(Peer Entity), 除最高层外, 每一个分布在(N)层中的(N)实体,都向(N+1)实体提供(N)服务。,图 8- 6 网络分层结构,2) 网络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为使在各计算设备之间能正确地传送信息,必须有一组关于信息的传输顺序、信息格式和信息内容等的约定或规则。人们把这种规定或规则称为网络协议。网络协议含有三要素:(1) 语义。每种协议都含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协议元素,

14、 不同的协议元素有不同的含义。(2) 语法。它规定了当把若干个协议元素和数据组合在一起, 来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时, 所须遵循的格式。(3) 规则。它规定了事件的执行顺序。在层次结构中的每一层, 都可能有若干个协议。,3)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中各层次及其协议的集合,被称为网络体系结构。具体地说,网络体系结构是关于计算机网络应设置哪几层,每个层次又应提供哪些功能的精确定义。 至于这些功能应如何实现,则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的范畴。 换言之,网络体系结构只是从层次结构及功能上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并不涉及每一层的硬件和软件组成。,2. OSI七层模型,图 8- 7 OSI七层模型,(1) 物理层(

15、Physical Layer)。 该层为通信提供物理链路,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物理层定义了与传输线及硬件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有关的各种特性,以便建立、维持和拆除物理连接。(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该层用于提供相邻结点间透明的、可靠的信息传输服务。 透明,意味着对所传输数据的内容、格式及编码不做任何限制;可靠, 表示在该层设置有相应的检错和纠错设施。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帧。,(3) 网络层(Network Layer)。 用于提供在源DCE和目标DCE之间的信息传输服务。 传输的基本单位是分组(packet)。 信息在网络中传输时,必须进行路由选择、 差错检

16、测、顺序及流量控制。 网络层还应向传输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本层为不同系统内的会晤实体建立端端(end-to-end)之间的透明、可靠的数据传输,执行端端差错控制及顺序和流量控制,管理多路复用等。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报文(message)。,(5) 会晤层(Session Layer)。 本层为不同系统内的应用进程之间建立会晤连接,使两进程间能以同步方式交换数据,并能有序地拆除连接,以保证不丢失数据。(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本层向应用进程提供信息表示方式,对不同表示方式进行转换管理等,使在采用不同表示方式的系统之间能进行通信, 并提供标准的应用接口和公用通信服务, 如数据加密、正文压缩等。,(7) 应用层。 应用层是OSI/RM中的最高层, 它为应用进程访问OSI环境提供了手段, 并直接为应用进程服务, 其他各层也都通过应用层向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目前, ISO对已广泛使用的某些应用服务进行了标准化,如文件传送、 存取和管理(FTAM)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