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岳麓版]1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55267636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岳麓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岳麓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岳麓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岳麓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岳麓版]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岳麓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岳麓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伟大的历史转折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练习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 “伟大转折”的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 A. 由农村转移到城市B. 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C. 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 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B.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C. 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D. 实行改革开放3. 如图,20 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以下四个人中完成了第三次历史巨变的是( ) 4

2、.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 )A.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B. “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C. “四五”运动D.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5.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 A. 七届三中全会B. 八届三中全会C. 十一届三中全会D. 十二届三中全会6.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 中共八大召开C. 中共十二大召开D. 中共十三大召开7. 如图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 30 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于( ) 2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四大C. 中共十五大D. 中

3、共十六大8. 如图,为了搞好期末复习某同学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 90 年的奋斗历程。其中处填写正确的是( ) A. 开天辟地B. 遵义会议C. 十一届三中全会D. 中共“八大”召开9. “文革”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果是( ) A. “两个凡是”是不变的真理B. 毛泽东思想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 群众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在于它( )A. 确立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B. 完成了党的政治、思想、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C. 标志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D

4、.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二、简答题二、简答题 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12. 1978 年的哪次会议作出了哪一伟大决策?会议选举谁为领导核心?13.简述这次会议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在哪几个路线的拨乱反正?三、材料分析三、材料分析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面貌发生巨大变化。(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3)试举两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科技、体育方面取得的成就。31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界上还有谁,能让十亿农民一年之内就解决了温饱问题;世界上还有谁,能让一座小渔村一夜间变成一座现

5、代化的大都市;世界上还有谁,能让中国的 14 个沿海城市在三年内就变成了座座金山;世界上还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它的成功运用,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邓小平纪念堂的一段留言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留言,反映了邓小平有哪些制度改革创新?(至少写出两点)(2)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理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走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

6、识说一说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有什么特点? 1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2010 年 1 月31 日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再次聚集三农,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 “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政策回顾:(1)1953 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 。(2)1958 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 和 运动。(3)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 。分析对比:(4) 1958 年,

7、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历史认识:(6)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4伟大的历史转折伟大的历史转折答案答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D 2.B 3.C 4.D 5.C 6.A 7.A 8.C 9.C 10.B 二、简答题二、简答题1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12. 1

8、978 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的领导集体核心是邓小平。13. 这次会议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三、材料分析三、材料分析14.材料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重大历史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9、、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科技、体育方面取得的成就:神舟系列飞船上天;实施登月“嫦娥工程”;成功举办亚运会、奥运会等。15. (1)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改革创新的制度。1982 年邓小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大发展。1980 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2)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材料二中的“现实马克思主义 ”指的是邓小平理论,它是马列主义与

10、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3)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可知,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的特点是敢于创新实事求是。16.材料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5(1)根据所学知识, 1953 年我国颁布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并决定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 年底,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2)根据所学知识,党

11、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误,其中的失误是1958 年轻率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3)根据所学知识, 1978 年,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过率先在农村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根据所学知识, 1958 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失误,它极大挫伤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5)根据所学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6)综上所述,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经济政策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实际的经济政策会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启示我们制定农村经济政策一定要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遵循经济规律,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