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238366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0.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ppt课件(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WHO及我国的应对措施,埃博拉刚果的一条河流的名字,因为1976年在此发现首宗病例而为此病命名。,1976年,在同时发生的两起疫情中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一起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河附近的一个村庄,另一起出现在苏丹一个边远地区。,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基于现有证据,果蝠(狐蝠科)被认为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英国焦点杂志排出世界最致命6种病毒,埃博拉居首位 1、埃博拉病毒1976年在非洲中部出现,埃博拉病毒能使人体内脏破碎,感染者每个毛孔都会往外渗血,高达90%的被感染者死亡。 2、拉沙热病毒医生们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注意到该病毒,一旦染上这种

2、病毒,人的内脏会大出血,每7个感染者中有1人死亡。 3、马尔堡病毒这是又一种致命性病毒,25%的感染者死亡。 4、西尼罗河病毒病初起时像流感,之后出现脑膜炎、其它脑疾病,有1/10的感染者终身无法痊愈。 5、登革热病毒这是热带地区的一种地方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50%的感染者死亡。 6、马秋波病毒该病毒由老鼠携带,染病初期表现为发烧,然后鼻子和牙龈开始出血,胃肠内出血,30%的感染者死亡。,极度恐慌/美国/以非洲埃博拉病毒传播为背景的影片/1995年,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

3、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 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 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 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病 毒 特 征,健康人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如粪便、尿液、唾液、精液)而感染,或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被患者体液污染的物品如衣物、床单或用过的针头而感染。,流行病学,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流行病学:传播途径,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

4、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家庭内感染 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家人或他人 葬礼 院内感染 治疗、护理 不安全注射,流行病学:高危人群,殡葬,医疗和护理,不安全注射,流行病学,未被证实但可能存在的传播途径: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3.人群易感性和发病季节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病学,埃博拉出血热的临床表现,极 期:4-5天进入极期

5、,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重症患者可出现咯血、鼻、口腔、结膜下、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血尿等。 5-7天可出现麻疹样皮疹,以肩部、手心和脚掌多见。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初 期: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2-3后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半数患者有咽痛用咳嗽 。,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 血常规:早期白细胞减少,第7病日后上升,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可减少。 尿常规:早期可有蛋白尿。 生化检查:AST和ALT升高,且AST升高大于ALT。,

6、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依据。 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病原学检查综合判断。流行病学史依据为: 1.发病前21天内有在埃博拉传播活跃地区居住或旅行史; 2.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 3.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或处理过来自疫区的蝙蝠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二)病 例 定 义,1.留观病例。 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第2、3项中任何一项,并且体温37.3者;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第1项,并且体温38.6者。 2.疑似病例。 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符合流行病学史第2、3中任何一项,并且符合以下三种情

7、形之一者: (1)体温38.6,出现严重头痛、肌肉痛、呕吐、腹泻、腹痛; (2)发热伴不明原因出血; (3)不明原因猝死。,3.确诊病例 留观或疑似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核酸检测阳性:患者血液等标本用RT-PCR等核酸扩增方法检测,结果阳性。若核酸检测阴性,但病程不足72小时,应在达72小时后再次检测; (2)病毒抗原检测阳性:采集患者血液等标本,用ELISA等方法检测病毒抗原; (3)分离到病毒:采集患者血液等标本,用Vero、Hela等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4)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双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5)组织中病原

8、学检测阳性。,病 例 处 置 流 程,2.对仅符合流行病学史中第(1)项标准的留观病例,按照标准防护原则转运至定点医院单人单间隔离观察,动态监测体温,密切观察病情。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解除留观: (1)诊断为其它疾病者,按照所诊断的疾病进行管理和治疗; (2)体温在72小时内恢复正常者; (3)发热已超过72小时,而且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一)留观病例。 1.符合流行病学史第2、3项的留观病例,按照确诊病例的转运要求转至定点医院单人单间隔离观察,动态监测体温,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集标本,按规定在定点医院达到生物安全2级防护水平的实验室相对独立区域内进行临床检验;

9、按规定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解除留观: (1)体温恢复正常,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2)若发热已超过72小时,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3)仍发热但不足72小时,第一次核酸检测阴性,需待发热达72小时后再次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二)疑似病例。 按照确诊病例的转运要求转至定点医院单人单间隔离观察治疗。及时采集标本,按规定在定点医院达到生物安全2级防护水平的实验室相对独立区域内进行临床检验;按规定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 1.病原学检测阳性,转为确诊病例,进行相应诊疗; 2.若发热已超过72小时,采样进行病原学检测,阴性者排除诊断,解除隔离; 3.若发热

10、不足72小时,病原学检测阴性,需待发热达72小时后再次进行病原学检测,仍阴性者排除诊断,解除隔离。,(三)确诊病例解除隔离治疗的条件。 连续两次血液标本核酸检测阴性。 临床医师可视患者实际情况,安排其适时出院。,病例的发现与报告,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2小时之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的报告,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控制措施:来自疫区人员的追踪管理,预防控制措施:密切接触者管理,预防控制措施:

11、病例的诊断、转运和隔离治疗(1),预防控制措施:病例的诊断、转运和隔离治疗(2),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院内感染控制 加强个人防护 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要做好接触防护和呼吸道防护 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均严格消毒 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需严格消毒,可采用化学方法处理 具有传染性的医疗污物(污染的针头、注射器等)可用焚烧或高压蒸汽消毒处理 人的皮肤暴露于可疑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或用0.5%碘伏消毒液、75%酒精洗必泰擦拭消毒,使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 粘膜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预防控制措施-医院内感染控制,所有涉及埃博拉病

12、毒的实验活动应严格按照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规定执行 采集标本应做好个人防护。 标本应置于符合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A类包装运输材料之中,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个人防护用品穿脱顺序,穿戴防护用品方式,我国援外医疗队埃博拉出血热防护手册,脱摘防护用品方式,必要时戴护目镜,穿鞋套,戴医用防护口罩,穿防护服,戴手套,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留观室、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预防控制措施:公众宣传教育和风险沟通,埃博拉是人类迄今未能征服的致命杀手,

13、是世界医学界面对的一道难以解读的“哥德巴赫猜想”。海曼/美国传染病专家,寨卡病毒病,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呈球形,直径约为40-70nm,有包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度约为10.8Kb,分为亚洲型和非洲型两个基因型,目前在南美地区流行的病毒为亚洲型。寨卡病毒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及西尼罗病毒等存在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病毒可在蚊源细胞(C6/36)、哺乳动物细胞(Vero)等细胞中培养繁殖并产生病变。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

14、毒剂及紫外照射均可灭活。,病原学,1传染源和传播媒介 (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2)传播媒介: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根据监测,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的广大区域。,流行病学,2传播途径 (1)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而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

15、2)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母婴传播:曾自孕妇胎盘中检测出寨卡病毒,提示寨卡病毒可通过胎盘由母亲传染给胎儿。此外,有寨卡病毒血症的孕妇,可能会在分娩过程中将寨卡病毒传播给新生儿。在乳汁中曾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寨卡病毒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 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输血或性接触进行传播。截至目前,已各报告1例可能通过输血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的病例。,流行病学,3人群易感性 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4潜伏期和传染期 (1)潜伏期: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 (2)传染期:患者的传染期尚不清楚

16、,有研究表明患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备传染性。,流行病学,5地区分布 寨卡病毒病目前主要流行于美洲、非洲、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等国家和地区。 (1)2014年之前地区分布 从1947年病毒被发现至2007年以前,寨卡病毒病主要表现为散发,被证实的人类感染病例仅14例。 2007年4-7月,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出现185例发热、头痛、皮疹、结膜炎和关节痛等症状的患者,其中49例确诊为寨卡病毒感染,无重症或死亡病例。之后的数年中,东南亚地区的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新喀里多尼亚相继有散发病例的报告。 2013年-2014年,位于南太平洋的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暴发疫情,报告病例约1

17、0,000例,其中70例为重症病例,包括神经系统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球减少症)的并发症。,流行病学,(2)2015年以来地区分布 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确诊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截至2016年1月底,美洲已有24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报告寨卡病毒本地感染病例,包括:哥伦比亚、巴西、玻利维亚、巴巴多斯、库拉索岛、多米尼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瓜德罗普岛、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墨西哥、马提尼克岛、尼加拉瓜、海地、圣马丁、波多黎各、巴拉圭、巴拿马、苏里南、美属维尔京群岛、委内瑞拉。 2015年以来,北美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中国台湾,欧洲的丹麦、芬兰、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瑞典、英国、瑞士等国家和地区,均发现寨卡病毒输入病例。 至今我国大陆及港澳地区尚无寨卡病毒病病例的报道。 (注:2016年2月9日赣县人民医院发现报告我国第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确诊病例,截至2月19日我国已发现3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确诊病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