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优质复习课件专题四_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必修2)(2013高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228875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优质复习课件专题四_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必修2)(2013高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优质复习课件专题四_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必修2)(2013高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优质复习课件专题四_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必修2)(2013高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优质复习课件专题四_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必修2)(2013高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优质复习课件专题四_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必修2)(2013高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优质复习课件专题四_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必修2)(2013高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优质复习课件专题四_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必修2)(2013高考)(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大纲: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情分析: (1)近几年高考命题主要集中于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中的服饰、婚丧嫁娶、社会交往的变化、交通与通讯工具变迁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角度进行考查。 (2)题型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所考查,大都通过设置微观历史情境,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材料分析能力。,高考预测:以征婚启事、婚姻习俗记载、民谣、打油诗、

2、新闻报道等为背景,考查对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的理解认识;以社会史观、现代史观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表现、影响及特点等。注意掌握交通工具、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及影响,特别突出对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变化影响的理解。,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出现工业化的趋势;政治上:西方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民权、平等思想传入,出现民主化的趋势;思想文化方面:反对传统儒教,提倡学习西方,出现了科学民主的趋势,一、近代中国(18401949)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背景、原因。,原因:(

3、1)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殖民侵略同时,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到中国(“西风东渐” 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近代西方文明的先进性)。(2)清政府发展近代工商业的影响(即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生活的变化)。(3)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服饰变化趋势:服饰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但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仍然是长袍马褂。服饰变化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中西合璧,不土不洋,例1(2013四川文综7)图2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 据此可知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D明

4、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解析】本题是图片类试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运动能力。从图片文字看出:该广告是民国时期胡蝶代言的力士香皂广告,“力士香皂芬芳馥郁,历久不退,且着肤如润,无干燥损肤之弊,敢进一言以为介绍”等文字体现了借助明星对力士产品功效的宣传。A项错在“都借助”;C项只反映了一方面信息;D项错在“广泛认同”。 【答案】C,政治上:中国主权虽然遭到破坏,但对中国农村的直接影响并不大; 经济上:虽然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但开始仅限于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区,没有立即对内陆的广大农村原有的自然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文化上:中国原有的封建文化根基深厚,农民愚味落后的情况,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

5、交通上:农村比较闭塞,人口流动性差,新信息新事物传入比较慢。,二、这些变化主要发生在大城市之中,那么广大的农村有没有大的改变呢?,受西方影响明显。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发展不均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但在偏远农村则变化不大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三、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社会风俗变化的特点。,例(2013广东茂名二模16) “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机器生

6、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B工厂招工歧视女工 C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被彻底废除D当时女工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据材料信息:要站立操作机器,工许多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恒源纱厂因为女孩小脚辞退等可知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BC在题干材料中无从反映;C表述与史实不符,错在“彻底”二字,过于绝对。,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开展了大规模经济建设; 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困难。(实行统购统销) 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实行了改革开发政策解放了生产力,经济迅速发展; 对外开放引进了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四、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社会生活

7、变迁的原因有哪些?,例(2013湖南长沙一模22)客家民居是中国四大民居建筑之一,是研究民族、民俗、社会人文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以下是建于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几种客家民居,从中不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客家人团结和睦的象征B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C近代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D都可作为我国珍贵文物来研究,【解析】嗣龙屋、椭圆楼和城堡闸楼的回字型可体现团结和睦,A项不符合题意;建筑可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但B项“结果”说法错误,故B项正确;东西合鉴是中西合璧的特征,说明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题干中的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几种客家民居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8、 【答案】B,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 技术:引进-自制自研 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对象:平民化、普及化 进程:先慢后快 种类:海陆空,五、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例(2013四川攀枝花一模16)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B人们对火车持散视态度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解析】考查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注意时间1876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火车仅仅出现在个别大城市,不可能从根本上改

9、变国人的出行方式;从材料“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说明B项表述错误;当时国人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绝大部分对火车等西方先进事物持抵制态度,只有少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先进事物,故D表述错误。,(1)原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了中国社会发展。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同时,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六、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2)特点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

10、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消极影响:不可避免的带来城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的负面影响和能源危机;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原因: (1)外来技术传入的推动; (2)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3)政府的大力提倡; (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 影响: (1)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

11、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交通的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加强,加快信息的传递,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3)另一方面也有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等。,七、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例(2013四川凉山州一模7)据近代中国某文献记载”窃闻泰西各国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电报为之枢也。中国择递文报,羽檄交驰,人马俱敝,迟速之数,霄壤悬殊。”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西方军事上的优势主要靠的足无线电的便利B中国的传递方式是飞鸽传书、人马相传C在信息传递方式上,中西方存在巨大差别D在现代信息发展方面,中西方存在智

12、力差距,【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A、B、C三项说法都是正确的;虽然中西方在通讯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并不能说明中西方存在智力差距。 【答案】D,八、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看到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一种观点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一部分外报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身就是一种近代文明的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因此它在客观上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例

13、(2013浙江文综18)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解析】 时务报不属于通俗性报刊,A项错误 ;开国人办报先例的是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B项错误 ;材料描述了在短短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内,时务报销量增长4倍左右,这反映出维新派在利用报纸这一新式媒介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有效地开启了民智;时务报的畅销说明“国人所办的报纸”在当时有一

14、定的市场需求。但其销量最多时也仅17000份,言其需求“极大”,夸大了影响,D项错误。 【答案】C,例(2013广东江门高三期末17)“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这是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曹先生与徐小姐在剧院看电影B张小姐基本上是乘坐电车上班C谭先生积极收集全国各地的战况D夏太太在家收看上海电视台的节目,【解析】本题考查史实准确把握。排除法,中国最早的电视台出现于1958年的北京电视台。 【答案】D,(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4)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结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九、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一般性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