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2013年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161531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 页数:132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30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2013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330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2013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330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2013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330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2013年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330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2013年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30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2013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0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2013年(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唐辽源发电厂企业标准Q/CDTQ/CDT-LYTP 107 01 001-2013330MW 机组锅炉运行规程2013-发布2013-实施大唐辽源发 电厂 发布Q/CDT-LYTP 107 03 001-2013目 次前 言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锅炉技术规范及性能介绍.1 3.1 锅炉本体结构特性.1 3.2 设备规范(见附录 A) .1 3.3 锅炉设备结构特性.2 3.4 锅炉辅助系统结构特性.5 3.5 锅炉热力特性及燃料特性(见附录 A) .6 3.6 锅炉汽水品质要求(见附录 A) .6 3.7 锅炉控制系统.6 3.8 锅炉联锁与保护.84 锅炉启动164.

2、1 锅炉启动前检查16 4.2 锅炉启动主要操作规定17 4.3 冷态启动18 4.4 热态启动24 4.5 无汽源启动255 锅炉运行的监视与调整265.1 运行调整的主要任务26 5.2 锅炉运行调整要求26 5.3 锅炉运行正常运行主要参数26 5.4 锅炉燃烧调整27 5.5 蒸汽温度调整28 5.6 汽包水位调整29 5.7 蒸汽品质控制29 5.8 炉膛压力调整30 5.9 锅炉负荷调整30 5.10 锅炉运行维护.306 锅炉停止346.1 停炉方式选择34 6.2 锅炉停运前的准备工作34 6.3 滑参数停炉34 6.4 停炉后的操作35 6.5 停炉冷却36 6.6 热备用停

3、炉36 6.7 停炉过程中注意事项37 6.8 停炉后保养37 6.9 锅炉冬季防冻387 锅炉辅助设备及其系统部分387.1 辅机运行通则38Q/CDT-LYTP 107 03 001-2013II7.2 空气预热器39 7.3 引风机41 7.4 送风机42 7.5 一次风机43 7.6 磨煤机44 7.7 给煤机47 7.8 原煤仓疏通装置48 7.9 密封风机48 7.10 火检冷却风机.48 7.11 干排渣系统.49 7.12 暖风器.508 锅炉主机及辅机试验508.1 锅炉试验要求51 8.2 锅炉主机试验52 8.3 锅炉辅机试验58 8.4 定期试验(轮换)639 锅炉事故

4、处理669.1 事故处理原则66 9.2 辅机故障处理通则66 9.3 紧急停炉.67 9.4 故障停炉68 9.5 机组 RB .69 9.6 汽水系统故障69 9.7 燃烧系统故障78 9.8 厂用电源故障84 9.9 DCS 系统故障 85 9.10 压缩空气系统故障.85 9.11 空气预热器故障.85 9.12 风烟系统故障.87 9.13 制粉系统故障.91 9.14 干排渣系统故障.95 9.15 电动机故障.97 9.16 现场火灾.98附录 A(规范性附录) 锅炉主要技术规范 .99附录 B(规范性附录) 锅炉辅助设备规范 106附录 C(规范性附录) 锅炉定期切换试验 11

5、4附录 D(规范性附录) 锅炉启动前汽水系统阀门状态表 115附录 E(资料性附录) 锅炉简要特性 119附录 F(资料性附录) 锅炉启动曲线 122Q/CDT-LYTP 107 03 001-2013前 言本规程根据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生产规程和系统图修订修编导则(试行) 要求,为适应发电 厂现代化管理和发展的需要,规范发电厂生产设备运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电厂的安全运行水平,特 编制330MW 机组锅炉运行规程 ;本规程作为运行人员进行日常操作和异常处理的依据使用。 本规程规范了锅炉系统的启、停操作和运行维护、机组试验和故障处理,任何时侯都应遵守本规 程的规定;当有关设备结构和系统变动时,按

6、有关下发的最新规定和临时性文件执行。 本规程于 2009 年 1 月 1 日首次发布,本次为 2013 年 3 月第 1 次修订,本规程由大唐辽源电厂运 行管理部负责解释。 本规程起草单位:大唐辽源发电厂发电分场。 本规程批准人:徐国辉。 本规程审定人:吕福全。 本规程审核人:隋春义。 本规程复审人:曹 健。 本规程初审人:吴德春。 本规程编写人:李 平、田云龙、王立东、任 超。Q/CDT-LYTP 107 03 001-20131300MW 机组锅炉运行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唐辽源发电厂两台 WGZ1065/18.41 型锅炉的主要技术特性、设备规范、运行方 式、启动、停止、正常维护、试

7、验及事故处理等有关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大唐辽源发电厂 WGZ1065/18.41 型锅炉的运行工作。 本标准规定了发电厂进行机组设备运行操作、调整、处理事故的技术标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引用国际标准必 须单独进行标注。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Q/CDT 20103001-2012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标准编制规则 Q/CDT 20102001-2012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技术标准体系表编制

8、规定 Q/CDT 201 0001-2009 大唐集团公司300MW火电机组定期工作标准-锅炉设备 Q/CDT-JLBC 101 01 001-2012 生产规程和系统图修订修编导则 GB/12145-2008 火力发电厂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 GB 26164.1-2010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 DL 558-94 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 DL/T 561-95 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 DL/T 611-1996 300MW级锅炉运行导则 DL 612-1996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 SD 223-87 火力发电厂停(备)用热力设备防锈蚀导则 DLT 43

9、5-2004 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 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试行)水利电力部(82)水电技字第63号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实施导则 2009版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第二版) 设备厂家说明书及有关技术资料 东北电力设计院有关图纸及资料3 锅炉技术规范及性能介绍3.1 锅炉本体结构特性1) 我厂 3、4 号锅炉是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出厂的亚临界参数、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平衡 通风、固态排渣、自然循环汽包炉; 2) 我厂两台 330MW 燃煤发电机组,锅炉是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采用 ALSTOMCE 公司技术设计 和制造的;锅炉为亚临界参数、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自然循环汽包

10、炉,采用平衡通风、 固态排渣,全钢架悬吊结构,高强螺栓连接, “”型紧身封闭式布置、四角切圆燃烧方式, 设计煤种为霍林河煤(褐煤) ;锅炉以最大连续负荷(即 BMCR 工况)为设计参数,在机组电负 荷为 360MW 时,锅炉的最大连续蒸发量为 1065t/h;机组电负荷为 330MW(即 THA 工况)时,锅 炉的蒸发量为 960t/h。3.2 设备规范(见附录 A)Q/CDT-LYTP 107 03 001-201323.3 锅炉设备结构特性3.3.1 炉膛及烟道1) 炉膛截面为 14212mm14212mm 的正方形,配有正四角切向燃烧器,保证炉膛内有良好的空气 动力场,为炉膛四周热负荷均

11、匀分布提供良好条件; 2) 炉膛净高为 57.5m;炉膛截面积为 202;炉膛容积为 9549.37m,上层一次风喷口中心线至 屏底距离 20.02m,下层一次风喷口中心线至灰斗拐角距离为 4.15m;炉膛截面热负荷为 3.83MW/,容积热负荷为 80.96kW/m,炉膛出口烟气温度为 1012.5; 3) 在炉膛上部前墙及两侧墙布置壁式再热器,炉膛上方布置分隔屏、后屏过热器,在折焰角(锅 炉后墙上部水冷壁分叉弯制而成)及水平烟道上依次布置屏式再热器、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 器;在尾部竖井烟道里自上而下布置了低温过热器和省煤器; 4) 烟气系统流程:燃烧后的烟气离开炉膛,经过分隔屏过热器、后屏

12、过热器、屏式再热器、高 温再热器、高温过热器进入竖进烟道,经过低温过热器、省煤器进入空气预热器,再经过布 袋除尘器被引风机排至脱硫系统,经脱硫后排至烟囱;在每台空气预热器的进、出口烟道设 有烟气挡板,当单台空气预热器出故障时可关闭相应一侧挡板。3.3.2 3 号炉燃烧器1) 3 号炉燃烧器于 2013 年 9 月份 A 级检修,由北京哈宜节能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建改造工 程,保留原 AA 层大油枪,B 层燃烧器改造微油点火燃烧器,C、D、E 层燃烧器喷口加装钝体, 改造为浓淡分离低氮燃烧器; 2) 燃烧器由 5 层一次风喷口和 11 层二次风喷口组成,在高度方向自下而上分为三组:下组由 3

13、个一次风喷口和 4 个二次风喷口组成,分别为 2121212;中组由 2 个一次风喷 口和 4 个二次风喷口组成,分别为 212212;上组由 3 个二次风喷口组成燃烬风, 分别为 222; 3) 燃烧器喷口为摆动式,一、二次风喷口均可沿垂直方向30范围内同步摆动,用以调整炉 膛的火焰中心;每个角喷燃器及其二次风喷口一组,三层燃尽风喷口为一组,设气动摆动机 构,以保证摆动灵活可靠;燃烧器箱壳固定在水冷壁上,与水冷壁同步膨胀; 4) 燃烧器配风采用大风箱结构,用隔板将燃烧器大风箱隔成 14 个风室,自下而上分别为 AA、A、AB、B、BC、C、CD1、CD2、D、DE1、DE2、E、EE,其中

14、A、B、C、D、E 为一次风的周 界风,其余为二次风;风室入口布置风门挡板,用来调节各风室的风量;上组燃烬风喷口的 二次风 SOFA1、SOFA2、SOFA3 由大风箱入口的二次风管道上使用单独管道引入,燃烧器的二 次风门均可实现独立自动调节。3.3.3 4 号炉燃烧器1) 燃烧器采用美国 CE 公司引进技术设计制造,采用大风箱、大切角、四角切圆、直流摆动燃烧 器,1 号、3 号角切圆直径为 713mm,2 号、4 号角切圆直径为 928mm; 2) 燃烧器由 5 层一次风喷口和 11 层二次风喷口组成,在高度方向自下而上分为三组:下组由 3 个一次风喷口和 5 个二次风喷口组成,分别为 21

15、212212;中组由 2 个一次风 喷口和 4 个二次风喷口组成,分别为 212122;上组由 2 个二次风喷口组成燃烬风, 分别为 22; 3) 燃烧器喷口为摆动式,一、二次风喷口均可沿垂直方向30范围内同步摆动,用以调整炉 膛的火焰中心;每个角喷燃器分为两组,设气动摆动机构,以保证摆动灵活可靠;燃烧器箱 壳固定在水冷壁上,与水冷壁同步膨胀; 4) 燃烧器配风采用大风箱结构,用隔板将燃烧器大风箱隔成 14 个风室,自下而上分别为 AA、A、AB、B、BC1、BC2、C、CD1、CD2、D、DE、E、EE1、EE2,其中 A、B、C、D、E 为一次 风的周界风,其余为二次风;风室入口布置风门挡

16、板,用来调节各风室的风量;大风箱风室 出口引向下组和中组燃烧器,上组燃烬风喷口的二次风 EE3、EE4 由大风箱入口的二次风管道 上使用单独管道引入,燃烧器的二次风门均可实现独立自动调节; 5) 燃烧器一次风喷口分五层布置,一次风喷口的间距大,降低了燃烧器区域的热负荷,有利于 防止或减轻结渣和高温腐蚀,降低 NOx 生成量;一次风喷口四周布置了 14.6的周界风,背 火侧是向火侧周界风的二倍多,能有效防止气流贴壁,同时在水冷壁附近形成氧化气氛,防Q/CDT-LYTP 107 03 001-20133止结渣和高温腐蚀;增、减周界风也可以改善燃烧,保证低负荷的稳燃性;采用隔板将燃烧 器喷口分隔成若干个小喷口,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给排水/暖通与智能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