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汉语言文学自考美学考点串讲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149768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汉语言文学自考美学考点串讲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4汉语言文学自考美学考点串讲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4汉语言文学自考美学考点串讲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4汉语言文学自考美学考点串讲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4汉语言文学自考美学考点串讲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汉语言文学自考美学考点串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汉语言文学自考美学考点串讲(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第一节 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1.中国美学家蒋孔阳先生在其著作美学新论中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2.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代表性看法:(1) 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学科(2) 美学是研究艺术的学科(3) 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4)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3.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其代表作为艺术即经验 。4.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5.美学学科的核心研究方法为哲学方法。第二节第二节 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1.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

2、美学思想、美学学科。2.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审美意识可以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两个层面。3.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从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 1750 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他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第三节第三节 美学的哲学基础美学的哲学基础1.中国当代的美学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2.实践概念: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坚持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感性

3、活动” ,理解为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理解为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基础。他科学地指出,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里,实践概念覆盖的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又包括种种精神生产活动,以及人们广大的日常生活活动。第四节第四节 审美与人生审美与人生1.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生存方式之一。2.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情境。它具体地体现为情与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 ,即我们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 “天人合一” 。这种情境的有机统一表现在接受效果上又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的超越,达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

4、。第五节第五节 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 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2) 美与审美形态(3) 美感与审美经验(4) 艺术和审美教育2.审美关系:审美关系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构建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3.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人的审美需要。4.审美形态:是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5.美感:指的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客体)同时构建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

5、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6.审美经验:亦即美感经验,简称美感。它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构建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7.审美经验的特点:(1) 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2) 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8.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第二章 审美活动论第一节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1.审美需要:就是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

6、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将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2.审美需要的特征:(1) 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2) 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互相联系和区别的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3.审美理想:就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一种理想形态的美。4.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1) 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审美理想作为一种具有导向性、规范性的观念,本身就表现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2) 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

7、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5.审美趣味的特征:(1) 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修改差异。(2) 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他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环境。6.判断审美趣味的标准:判断一种审美趣味是否健康关键是要把握两个因素。(1) 我们必须把审美趣味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看看依据这种趣味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充分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个人的审美趣味无论具有多大的分歧,它总是要在审美对象当中进行选择,它所做出的评价也必须符合审美对象的审美价值。(2) 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因此,好的审美趣味必然不会完全局限于对象的具体特征,而是积

8、级地把对象与主体的审美理想联系起来,由此做出的选择和评价才是真正具有普遍性的。7.黑格尔提出了“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著名命题。8.论述审美活动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1) 审美活动首先是一种精神活动。它根本上是超越现实功能和物质需求的一种自由的心灵体验。(2) 审美活动在各种精神活动中最具个性化。在一般的精神生产中,主体必须从现实的生活世界中抽身出来才能使世界与自己相对立并使之成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就在自己当下直接性的生存过程中体司着生命的意义,就在与对象相融相通的生活状态中探寻着生活的真谛。(3) 审美活动把感性、个别性作为自己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审美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

9、活动,它不仅是具体的、独特的,而且永远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审美活动的具体内容,永远是随着人生而不断变迁、不断深化和不断丰富的。9.简答)审美活动是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1) 所谓审美活动的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当主体囿于直接的功利目的时,他不可能在成为审美主体,客体也不会作为审美对象向他呈现。(2) 被某种有限功利性目的所操纵、所支配的人的存在,是一种与人的真正自由本性相疏离的单向度的片面的存在。审判活动就是对这种存在状态的一种杨弃与克服。(3) 审美活动虽然在期自身中剔除了直接的功利目的性,却并不意味着它与功利性的绝

10、缘。相反,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状态提升。所以说审美活动是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10. 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1) 自律性与他律性统一是审美活动的特征之一。所谓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就是目的本身。(2) 所谓他律性,是说审美活动并不是一个封闭孤立、与世隔绝的世界,它与人类的其他实践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受其影响,因此审美活动具有他律性。所以说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11. 审美活动是人最本己性的存在方式。(1) 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中在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

11、在方式。审美活动具有开放性、可能性、超越性,它是一种面向未来、富于创造性的活动。因而使人从平凡、琐屑的世界中超拔出来。(2) 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在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在审美活动中,人从片而走向完整、从单一走向丰富,从被肢解的实际人生中找回已经失落的本真世界。(3) 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在审美活动中,人暂时摆脱了种种现实的功利关系,进入了理想的、超越的存在状态,人的本质力量不再受到现实生活的种种限制,因而与对象世界的关系达到全面、充分的自由与和谐。第二节第二节 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1.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

12、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2.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状态中。3.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在这里,惊异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正是在主客体这种刹那间的直接碰撞与神会中,激发起主体强烈的审美兴趣。4.审美惊异的特点。(1) 审美惊异并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2) 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5.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被具有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

13、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6.审美澄明:指在审美活动中达到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实现人与人、人与对象、与自然之间生动和谐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涂俊明之境,是光明、敞亮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审美主体的精神与情感都处在一种自由状态中,而审美对象的意义也充分地显现出来,最真实的自我与最真实的对象交融在一起,从而进入天地与我为一的境界中去。7.审美对象形式规律的多样统一原则。所谓多样,是指审美对象所包含的各个物质因素在形式上的区别与差异,所谓统一,则是指审美对象各个不同的部分和不同的物质因素在整体中彼此关联、呼应、衬托、映照,从而有机融合的内

14、在关系。 “多样统一”也就是寓多于一,在丰富多彩的表现中保持着内在血脉的一致性。8.(论述)只有审美活动中对象的审美条件才能现实地向审美对象转化。 因为在日常的生活世界中,事物对象存在的本质性往往处在被掩盖或被肢解的状态。功利性活动以直接拥有或攫取存在物为目的,它使事物的本真性消解在它的有用性之中。科学认识活动为了寻求在某种确定条件下的事物规律,则不得不把运动中的事物抽象化,并把它作为已经完成的东西加以分解和剖析,在这种过程中活生生的事物也就必然蜕变成一种死的标本。只有在审美活动中,事物对象才既超脱了功利性,又摆脱了抽象的分析,而得以如其所示地显现自身,才带着它鲜活的生命力和本真性向主体敞开和

15、呈现,审美对象就得以现实的生成。9.(论述)审美对象的特征。审美对象具有非实体性与开放性的特征。(1) 非实体性。它指的是审美对象不仅不是一种物质实体,而且它也不是精神性的实体。它只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审美对象就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具备一定审美价值属性的客观事物独特的观照和体验之中。(2) 开放性。所谓开放性,就是说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一方面,任何审美对象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物” ;真正的审美对象又绝非仅仅表现为一种有限的单纯的“物” ,无论是自然现象、人文景观还是由人创作的艺术作品,如果它们缺乏内涵,了无余韵,不能使人从中看到更多、更深、更远的东

16、西,它们也就很难转化为真正有价值的审美对象。第三节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发生审美活动的发生1.(论述)游戏说的意义和缺陷。席勒以“游戏说”对审美发生所作的阐释,既包含深刻的洞见,也有明显的不足。首先,他试图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性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直接精神动力,并敏锐地提示出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之间内在的必然关系,这种思路及其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值得肯定的。其次,他既看到了人的审美活动与动物游戏活动的根本不同,也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某种深层的联系,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动物性的生理基础的,这符合生命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但是,把游戏说作为一种审美发生理论来看,它显然存在着严重缺陷。这表现在它根本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同时,在席勒那里,游戏和审美几乎可以看成是同义词,这样,说审美产生于游戏,无异于说审美发生的根据就在于它自身。这显然是难以成立的。2.“劳动说”的定义和缺陷。劳动说认为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的物质生产劳动。持这一主张的代表性人物是普列汉诺夫,他对劳动与艺术和审美之间的关系作了更加深入、系统的阐述。他认为劳动先于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