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55143039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167 大小:5.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常见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常见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常见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常见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PPT课件(1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菌药物基础知识,2,3,根据革兰染色可分为G+,G-球菌大多为G+, G-少,(2种,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杆菌多为G-,G+少,(4种,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产气荚膜杆菌),4,1、抗菌药物:能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用于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抗生素:某些微生物所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作用的代谢产物,人工合成抗菌药,一、基本概念,5,机体、抗菌药物及细菌的相互作用关系,抗菌作用,耐药性,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体内过程,抗病能力,致病 作用,6,2、抗菌谱:药物的抗菌范围。窄谱:指仅对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有抗菌作用 广谱:不仅对细菌有作用,而且对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

2、原虫等也有抑制作用。,7,3、抗菌活性:是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抑菌药:仅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杀菌药:既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又能杀灭细菌的药物。,8,最低抑菌浓度(MIC)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最低药物浓度,评价指标,9,4、化疗指数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和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即:CI = LD50 / ED50。意义:是评价化疗药安全性的指标;化疗指数越大,表明疗效越高,毒性越低,用药越安全,10,化学治疗,概念:对所有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甚至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

3、疗统称为化学治疗。,化学治疗过程中的药物成为化疗药物,11,5、抗菌后效应指抗生素发挥作用后,血药浓度下降,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12,二、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与药物作用有关的细菌结构,13,抗菌药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增加胞浆膜的通透性,影响胞浆内生命 物质 的合成,核酸,蛋白质,抗叶酸代谢,抑制核酸合成,14,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细菌细胞壁的聚糖骨架均相同,主要由肽聚糖构成,15,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抑制细胞壁粘肽交叉连结细胞壁缺损水分内渗细菌膨胀变形细菌破裂、溶解。,16,2.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具有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分

4、泌和呼吸等功能 影响通透性的主要有多粘霉素类和多烯类抗真菌药 细菌内的蛋白质、氨基酸、核苷酸等外漏,造成细菌死亡,17,某些抗生素对细菌核糖体具有高度选择性,抑制蛋白质合成,产生抑菌或杀菌作用。氨基苷类 蛋白质合成全程抑制药四环素类 30S 亚基抑制药氯霉素林可霉素类 50S 亚基抑制药大环内酯类,3.抑制蛋白质的合成,18, 抑制叶酸的合成 谷氨酸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二氢蝶啶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对氨基苯甲酸( PABA ) 抑制DNA、RNA的合成如: 喹诺酮类 (-)DNA回旋酶利福平(-) DNA依赖的RNA多聚酶,4. 影响叶酸及核酸代谢,19,抑制细胞壁合成 内酰胺类

5、,抑制DNA合成 喹诺酮类,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 多粘菌素类 两性霉素B 制霉菌素,干扰叶酸代谢 TMP 磺胺类,抑制30s亚基 四环素类 氨基糖苷类,抑制50s亚基 氯霉素类 林可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影响RNA合成 (利福霉素类),20,练习题,1、化疗指数可用下列哪个比例关系来衡量? A.ED95/LD5 B.ED5/LD95 C.ED50/LD50 D.LD95/ED5 E.LD5/ED95,21,2、抑制细菌的转肽酶,阻止粘肽交叉联接的药物是: A.四环素 B.环丝氨酸 C.万古霉素 D.青霉素 E.杆菌肽,22,3、通过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发挥抗菌作用的抗菌药可除外:A 多黏菌素E B 两

6、性霉素B C 万古霉素 D 多黏菌素B E 制霉菌素,23,4、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不包括 A、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B、抑制细胞膜功能 C、抑制或干扰蛋白质合成 D、影响核酸代谢 E、抑制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24,5、抗菌后效应?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25,人工合成抗菌药,山东协和学院 医学院 董伟,26,26,人工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 其他合成抗菌药物,27,27,喹诺酮类药物,第一代 萘啶酸(1962,已弃用) 第二代 吡哌酸(1974) 第三代(含“F”) 1990年前上市 诺氟沙星(1979) 培氟沙星 环丙沙星 依诺沙星 氧氟沙星,28,28,第四代 曲伐沙星(肝毒

7、,停生产) 莫西沙星 克林沙星,1990年后上市 左氧氟沙星 氟罗沙星 洛美沙星托氟沙星 司氟沙星 那氟沙星 阿拉沙星 巴洛沙星 帕珠沙星西他沙星 吉米沙星,29,29,抗菌作用(第三代),1、抑菌谱广G-菌:大肠、痢疾、伤寒、变形、产气杆、淋球强;绿脓(环丙、氧氟)G+菌:金葡、链球敏感分枝:(环丙、氧氟、左氧氟、司帕)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敏感,30,30,2、机制: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对G-菌)和 拓扑异构酶(对G+菌),干扰细菌DNA复制,杀灭细菌。,31,,Company Logo,32,32,临床应用,敏感菌感染:几乎所有感染性疾病 1、泌尿道感染 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细菌

8、性前列腺炎,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等显效 2、肠道感染 细菌性肠炎、菌痢、伤寒、副伤寒 3、呼吸道感染 (耐药肺炎球菌、支原体)肺部及支 气管感染,33,33,4 、TB:氧氟、环丙、左氧、司氟(帕)(二线药) 5 、绿脓:氧氟、左氧氟、环丙 6 、其他 骨髓炎、关节感染五官科感染、伤口感染化脓性脑膜炎(氧氟、环丙、培氟),34,34,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 较常见,厌食、恶心、呕吐、 腹内不适(发生率35%) 2、中枢神经系统 兴奋症状:焦虑、失眠、耳鸣、偶致幻觉和癫痫发作(0.5%), 可逆。可能是药物阻断了GABA的A受体所致,35,35,3、过敏反应 药疹、红斑、光敏性皮炎(尤为皮肤蓄

9、积者,如洛美沙星、司帕沙星) 4、其他 可能引起骨关节病(动物实验),儿童大剂量应用可致关节痛、关节水肿。孕妇、哺乳期避免用。,36,36,常用药物特点,诺氟沙星(Norfloxacin,氟哌酸)第一个含“F”喹诺酮类F为3545%,血浓度较低主用于肠道、尿路感染,亦可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眼科感染,疗效一般,37,37,环丙沙星,F为60%80%,仅比诺氟高,比其他喹诺酮低。 抗菌作用:对G-杆菌最强:如大肠、痢疾、流感、绿脓等,对 产酶淋球、耐药金葡有效,伤寒及TB杆菌有效 应用:对其他抗菌药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所致胃 肠道、泌尿道、呼吸道、骨关节及皮肤软组织感 染,第二线治疗伤寒及抗TB药

10、,38,38,氧氟沙星(氟嗪酸),F比诺氟沙星高1倍, 分布广:肺、痰液、骨、耳鼻喉、前列腺均可 达有效浓度尿液浓度高(与左氧氟沙星并列首位) 抗菌作用:比诺氟沙星强(一般菌) 应用:泌尿道、呼吸道、胆道、皮肤软组织、 耳鼻喉、眼科感染等 治疗伤寒及抗TB杆菌第二线药,39,39,左氧氟沙星(可乐必妥)1、为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 2、抗菌谱同氧氟,作用强,为氧氟沙星(旋体)的2倍 3、不良反应少,40,40,磺 胺 类 药 物,41,41,优点:1、抗菌谱较广2、某些感染有显效:流脑(SD)伤寒(SMZ+TMP)3、使用方便(口服制剂),稳定性强,缺点:1、不良反应较多:肾损害,过敏2、抗菌活

11、性不高,易耐药且存在交叉耐药性,42,42,分 类,1、用于全身感染的磺胺(易吸收)短效(t1/2 10 h):磺胺异噁唑(SIZ) 4次/d磺胺二甲嘧啶(SM2) 4次/d中效(10-24 h):磺胺嘧啶(SD) 2次/d磺胺甲噁唑(SMZ) 2次/d长效( t1/224 h ):磺胺多辛(SDM) 1次/3-7d,43,43,2、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难吸收)柳氮磺吡啶(SASP) 3、外用磺胺 磺胺米隆(SML) 磺胺醋酰(SA)磺胺嘧啶银(SD-Ag),44,44,抗菌谱较广(多数G+、G-菌),敏感: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SD)、淋球菌、 鼠疫杆菌(链霉素首选) 次敏:G

12、-杆菌:大肠、痢疾、变形、肺炎 、布鲁、流感、伤寒(SMZ)、绿脓(SML、 SD-Ag)沙眼衣原体疟原虫(SDM) 无效: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45,45,作用原理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46,46,47,47,解释(根据作用原理),1、抗菌谱广?,2、毒性低?,3、首剂加倍?,多数细菌有PABA途径,人体靠外源叶酸,不能自己合成,亲和力低5000-15000倍,48,48,临 床 应 用,1、流脑 首选SD 2、呼吸道感染 选用中、短效如SD,SMZ+TMP 3、尿路感染 SIZ,SMZ+TMP,49,49,4、肠道感染 溃疡性结肠炎SASP肠炎、菌痢SMZ+T

13、MP伤寒SMZ+TMP 5、外用(1)创面感染(化脓、绿脓)、烧伤SML,SD-Ag(后者强、刺激性小、兼有收敛作用)(2) 眼部感染 SA,50,50,不良反应,1、肾损害:在酸性尿中易形成结晶,刺激肾,致结晶尿、血尿、管型尿,以SD多见(1)多饮水:大于1.5l/d 尿量、 药浓(2)碱化尿液(NaHCO3);预防结晶尿(3)老年、肾功能不全慎用 2、过敏反应:皮疹(固定型药疹)、药热等注意用药史,51,51,3、造血系统:粒细胞,血小板,再障,缺G-6-PD可致溶血性贫血 4、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饭后服减轻 5、神经系统:头晕、乏力,52,52,甲氧苄啶,特点:1、抗菌谱:与磺胺相似,

14、较广 2、机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与磺胺合用协同增效:复方新诺明(SMZ+TMP),53,53,3、应用:与磺胺合用,不单用(1)呼吸道(2)流脑(3)泌尿道 (4)伤寒,54,54,4、不良反应:(1)大剂量、长疗程:可致叶酸缺乏症可逆性血细胞减少,巨幼红细胞贫血(2)动物实验可致畸(鼠)、孕妇禁用,55,55,硝基呋喃类 (抗菌谱广、作用强、不易耐药、毒性大),呋喃妥因尿药浓度高,用于尿路感染呋喃唑酮(痢特灵)难吸收(仅5%),肠炎、菌 痢、溃疡病呋喃西林内服毒性大,仅外用。烧伤湿敷创面,中耳炎、鼻炎,56,56,硝基咪唑类 甲硝唑、替硝唑、尼莫唑应用:1、厌氧菌感染2、滴虫病(灭滴灵)

15、3、阿米巴病4、对HP感染的溃疡及四环素导致的假膜性肠炎有特效。,57,57,1、氟喹诺酮类的共同特性及应用注意事项。 2、为何SMZ和TMP联合应用? 3、磺胺药的不良反应有哪些?,58,-内酰胺类抗生素,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董伟,59,患者,男,19岁,因左肩下方红肿疼痛4天就诊。体检见左肩三角肌处有一疖肿,局部发红,触痛明显。诊断为左肩下疖肿。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给予青霉素160万单位肌注,每日两次。在护士给患者做青霉素皮试结果阴性后,肌注青霉素160万单位。之后不到30秒钟,病人出现头昏、“心里难受”,随即病人处于昏迷状态,面色苍白,手脚冰凉,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到。,60,思考: 1、该病人为何出现上述症状? 2、目前该病人该如何处理? 3、皮试(-)后,为何出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4、怎样预防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生?,61,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临床最为常用的药物是:青霉素类:基本结构为 6-氨基青霉烷酸头孢菌素类:基本结构为 7-氨基头孢烷酸。,-内酰胺类抗生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