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第20课《鱼我所欲也》课件 北京课改版_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135496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第20课《鱼我所欲也》课件 北京课改版_2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第20课《鱼我所欲也》课件 北京课改版_2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第20课《鱼我所欲也》课件 北京课改版_2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第20课《鱼我所欲也》课件 北京课改版_2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第20课《鱼我所欲也》课件 北京课改版_2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第20课《鱼我所欲也》课件 北京课改版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第20课《鱼我所欲也》课件 北京课改版_2(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入新课,当地震、洪水、冰雪、海啸等灾难到来的时候,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当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意外的时候,我们到底该怎样面对?生与死,义与利是自古以来人们议论的人生课题。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前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请看名人名言: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人生自古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学生回答: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

2、,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孟子的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孟子,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文学常识,本文出自 ,作者孟子, ( )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 )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

3、文章有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附“四书”: ),孟子告子上,战国,儒,孟子,论语,大学,中庸,读准字音,恶,w,箪,dn,羹,gng,蹴,c,妾,qi,乡,xing,通假字,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一词多义,1、为,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做,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做、采用,乡为 身死而不受,肯、情愿,你能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吗?,如 使 人

4、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呼 尔 而 与 之,行 道 之 人 弗 受。万 钟 则 不 辨 礼 义 而 受 之。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重点词语解释,1、一豆羹 2、此之谓失其本心3、故患有所不辟也 4、一箪食 5、一豆羹,(古代盛食品的器具),本心:天性,天良”,患:祸患,灾难,箪:竹筐,豆:碗,6、蹴尔而与之 蹴: 7、万钟于我何加焉 8、所恶有甚于死者 9、舍生而取义者也,蹴:用脚践踏,何加:好处,恶:厌恶,义:正义或仁义。,10、贤者能勿丧耳 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2、二者不可得兼,贤者:有道德的人。勿丧:不丢掉,不遗失。

5、丧:遗失,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得兼:能够同时得到。,13、故不为苟得也 14、妻妾之奉 15、呼尔而与之 1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7、有是心也,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奉:侍奉。,呼尔:没礼貌的吆喝。 与 :给,穷乏:贫穷。,心:本性,重点语句翻译,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为厉害的,所以祸患(我)也有不躲避的。,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3、是亦不可以已乎?,这样的行为不也应该停止了吗?,

6、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本性,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如果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食物,即使走路的人也不接受。,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十一、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 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十三、课文内容理解,1、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一中心论点。,2、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 ),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或指“舍生取义”.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

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A,3、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C,归纳段意,第一部分 :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

10、部分: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批评见利忘义),4、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 , 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道义,丧失道义,“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指什么?与“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所指,是否是一回事?,“ 本心”是指人生而固有的善良本性。“是心指的是舍生取义,着眼于”义“字,是”本心“的 一个组成部分。”本心“丧失,”义”字也就荡然无存了,6、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7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给所要论述的

11、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8、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鱼和熊掌对举 生与死(义)对举 向与今比较等,9、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10、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在生和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开放性试题,1、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求。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 赞美的例子。(40字内) 3分,* 文天祥面对元朝

12、高官厚禄诱惑,不为所动(要求:举例典型的,略有分析,只有人名不给分),2、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文天祥所说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要“成仁”,孟子说要“取义”,惟有行为完全符合“义”的要求,才能达到“仁”的境界。我们研读圣人贤士的著作,要从中学习什么东西,从今往后,我没有什么可惭愧的。这表明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人生观,用实际行动实践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3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

13、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观点:舍生取义 诗句: (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例如: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5、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6、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

14、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牲;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7、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8、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

15、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9、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10鱼我所欲也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孟子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与此同时,在孟子看1来,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因为“义”的价值高于“生”,所以,即使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放弃“义”的前提,用“不辩礼义”之财来让人苟且求生,更何况是出于让“贫乏者”“得我”的个人目的。,11、读“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列举生活中的“一个贤者”并写出他具有怎样的“心“?,*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

16、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2、结合现实生活,给本文补充两个论据。(2分),* 论据一:文天祥宁死也不降元,慷慨就义;论据二: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只要是符合“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古今事例作论据都可。),13、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 我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