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岗乡初级中学班班通总结1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岗乡初级中学班班通总结1 (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赵岗乡初级中学“班班通”工程建设及使用总结2014 年 1 月1赵岗乡初级中学“班班通”工程建设及使用总结一、学校基本情况赵岗乡初级中学是一所老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大别山脚下。学校在职教职工 58 人人,其中 70%以上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历合格率 100。学校现有 12 个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653 人。学校倡导“心到、手到、博学、创新”的校训,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 “育人德为先,治校人为本”为办学宗旨,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重,整体提高,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办学重点,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办学目标,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创新
2、的办学之路。二、学校“班班通”建设及应用回顾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学校远程资源利用方面起步较晚。2011年,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起步。当年,学校自筹资金添置了 30 台电脑,建起了最早的微机室,从而开始了教学上的划时代的革命。几年后,学校电脑重新更换,学校大部分教师首次参加了全县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人人获得初级证书。2005 年,我校建成了首个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育,添置了电脑、投影及音响设备,尝试由当时的电化教育幻灯投影教学向多媒体教学的转变。2013 年 4 月我校建成了“班班通”工程,开启了教育的新时代。三、学校“班班通”管理及应用状况学校“班班通”开通和应用,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
3、膀。回顾“班班通”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是绝对不能忽视的。1、领导重视。“好的学校必然有一个好的校长” ,这是社会对名校的公论。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办学方向的灯塔。我们学校“班班通”发展的历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一是明确责任。根据各级文件的要求:在远程资源利用等方面,2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由此,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远程资源利用领导小组,负责远程资源利用方面从硬件设施的建设到资源利用各个环节的策划、协调以及规章制度的制定落实等事项;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这样,将学校的远程资源利用搞得好不好,直接与校长的职责履行得好不好挂钩,能提高校长铁责任意识,促使校长把这项工作拿在手上,放在
4、心上。二是划分职责。学校主要领导提高认识以后,接下来就是学校各部门充分明确自己的职责,由此,我们制定了远程资源工作中的校长职责,教导主任及科室主任职责,教研组长职责、学科教师职责。有了职责就有了一份责任,以此来督促、规范学校内部各部门认真做好这项工作。2、科研引路。任何一种行为或措施,没有先期的探索和铺垫是难以铺开的。在远程资源的利用上,我们除了自行探究、摸索外,还培训老师,让老师交流探索,写了优秀的论文,在县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奖。3、交流协作。为了充分研究远程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以学校研究、交流为基础,我们还开展了基于网络资源应用下的教学联片教研活动,活动邀请了周边乡镇的段集中学、方
5、集中学、祖师庙中学、武庙集乡中学共同参与,为网络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很好的研讨与交流,也为以后的“班班通”应用作了最好的铺垫。4、健全、落实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学是全新的课题,网络资源应用于教学也是全新的课题。新生事物的出现和成长,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措施给予辅佐,是难以成功的。为了更好地利用远程资源,充分发挥“班班通”的作用,我们建立健全了相关的各种制度。这些制度可分为:学校领导管理、管理员管理,教师的应用技术管理和应用过程、应用结果管理以及学校有关硬件的管理等。(1)管理员的管理。管理员在远程资源及“班班通”的使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首先对管理员制定了岗位职责等文件,按照要求填写
6、远程室使用记录 ,这些措施对督促、规范管理员的行为和工作有很好的约束作用。做到一学期一考核,考核结果3与评优表模挂钩。(2)教师技术水平管理。教师个人的计算机水平及远程资源使用水平,直接制约着学校远程资源的使用水准。为此,我们一方面在提高教师个人计算机水平的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加大培训和考核的力度,促使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上新台阶。在县统一培训的基础上,学校多次对教师开展培训、考试。培训时间与出勤挂钩,培训结果(计算机水平)与评职、晋级、提拔等挂钩。目前,全校教师都能比较熟练地使用 word 和 Excel,都能熟练地搜索和下载文件,都能熟练地直接利用资源开展教学,都能制作简单的 PowerPoin
7、t 课件,60%以上的教师还能制作出比较精美的课件。学校现校长刚从中学调到我校时发表感慨:小学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比中学普遍要高。这是从侧面对我们多年来不懈的努力算出的评价和肯定。(3)学科应用管理。在学科应用上,我们一是抓学科覆盖率,二是抓教师或学科使用数量。学科覆盖率,早在 2010 至 2013 年的三年规划中,我们就提出,学科覆盖率要达到 90%,也就是只有个别学科如体育除在外。在 2013 年“班班通”工程开通后明确提出:学科覆盖率为 100%,达到“全覆盖” 。教师在远程资源使用的数量上,在各个时段,我们是根据学校的硬件设施状况、教师的年龄结构以及学科差异等因素,分别提出不同的标准。在
8、 2013 年“班班通”开通以后我们规定:40 岁以下的语数外教师,每周使用量不得少于3 到 5 课时;40 岁以上的及其他学科的教师,使用 1 到 2 节。语数外教师必须做到“课课用” ,力争实现“班班通,堂堂用”的目标。并提出具体数量要求:数学、外语教师,每班不得少于学期总课时的 70%,语文不得少于学期总课时的 60%。其他学科全学期每班不得少于 5 节,体育学科全学期每班不得少于 2 节。这样分班提出要求,提高了使用指标。我们还制定了检查、公布制度,做到一月一检查,全方位公布。在应用数量的管理上,我们的体会是:分别情况,稳步推进,总结经验,逐步提高。(4)班级应用管理。对教师下达的任务
9、,要在班级落实、实施。因此,对班级的应用管理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任务的完成和教师的使用情绪。4在“班班通”没有实现之前,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教师即使有再高的使用热情,也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为了统筹兼顾,我们只好编制远程资源使用课表,做到定人定时定场地。课表执行、落实情况,由远程教室管理员逐堂登记。实现“班班通”后,我们考虑:虽然教师一般都有使用热情,但有应用指标,就得检查记载。记载再沿用旧模式显然是行不通。于是我们摸索分班由学生登记,且学生登记能有效地防止个别人作假。为防止登记疲劳,我们倡导每班 2 个人登记,一人一周,交替进行。从运行的情况来看,学生登记,其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能够比较客
10、观、真实地反应教师的使用情况。当然,随着教师使用热情的提高以及逐步对“班班通”形成的依赖,这种登记将逐渐被取消,因为目前已经有很多教师将“班班通”视作教学的拐杖,离了它反而不能走路了。开通“班班通” ,极大地提高了优质资源的使用率,也产生了极大的教学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近本学期基于远程资源的 3节课,先后在县级优质课的评比中获奖。有关利用的研究文章,有2 篇文章获县级二等奖。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质量。四、 “班班通”管理及应用反思在“班班通”的应用和管理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反醒过程,我们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1、领导重视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关
11、键。我校的远程资源利用工程之所以起步晚、但进步快,走在了当地的前列,成为少数早期开通“班班通”学校的佼佼者,这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当我校的计算机教学及应用远远落后于兄弟单位的时候,教师着急,领导更着急,于是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终于使这项工作起步了。当学校的资金稍微有所好转的时候,学校领导想到的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为了加速教学现代化,于是添置硬件,终于实现了开通“班班通”的愿望。2、教师提高认识、尝到使用甜头是重要过程。利用远程资源进行教学是新生事物,限于教师的技术水平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影响,开始教师觉得不习惯、麻烦。半年来通过培训、引导和尝试使用,教师逐渐认识到使用的好处,尝到应用
12、的甜5头,从而从强迫使用到自觉使用,从不习惯到离不了。比如前不久的早上,学生正做早操,一个 48 岁教师对我讲:快点叫管理员看看我们教室的电脑,不用启动了,我马上上课要用。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教师们总是非常着急地找到相关人员汇报情况,要求排除。事实证明:教师的认识提高了,尝到了使用的甜头,就会大大加快使用步伐,提高使用的自觉性。3、薄弱学科的覆盖率是工作的重点。在“班班通”的使用中,我们要求学科覆盖率必须是 100%,比如室外课的体育,我们要求体育教师利用雨天使用资源进行教学,并下达了一定的任务。还有一些学科,网上资源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相关资源,这些对学科的覆盖率也有影响,于是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三
13、网合一” (天网、地网、人网) ,查找其他资源、自己开发资源,并对相关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再应用于教学之中。尽管如此,在实际教学中,仍有少数教师不能完成任务。所以在“班班通”的使用上,必须抓住薄弱学科、抓住重点人员,把这些难点攻克了, “班班通”工作就上去了。4、采取过硬措施是重要手段。“班班通”工作领导重视了、教师的认识提高了、抓好薄弱学科和重点人员突破了,也不一定就能做得好,还必须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奖惩规定加以规范、约束。半年来,我们一直把完成相应的指标作为教师进行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这一点为远程资源的顺利使用,起到了很重要的保驾护航的作用,对不太自觉的教师有很强的督促作用。总之,我校“班班通”在我们当地赶上了首班车,起到了先行者的探路作用,但因为使用时间较短,因此,在管理、应用等方面都还处于摸索阶段,要总结、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积极探索,总结经验,更加有效地利用好“班班通”设备,更加有效地利用好优质教育资源,让这些设备和资源为提升办学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