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肿瘤_10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108997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颌面部肿瘤_10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口腔颌面部肿瘤_10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口腔颌面部肿瘤_10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口腔颌面部肿瘤_10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口腔颌面部肿瘤_10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颌面部肿瘤_10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颌面部肿瘤_10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一、色素痣,色素痣来源于表皮基底层产生黑色索的色素细胞。色素痣可以分为交界痣、皮内痣和混合痣三种。概念与病理相关-见书。,一、色素痣,临床表现 交界痣为淡棕色或深棕色斑疹、丘疹或结节,一般较小,表面光滑、无毛,平坦或稍高于皮表。一般不出现自觉症状。突起于皮肤表面的交界痣容易受到洗脸、刮须、摩擦与损伤的刺激,并由此可能发生恶性症状:如局部轻微痒、灼热或疼痛;痣的体积迅速增大;色泽加深;表面出现感染、破溃、出血,或痣周围皮肤出现卫星小点、放射黑线、黑色素环;以及痣所在部位的引流区淋巴结肿大等。恶性黑色索瘤多来自交界痣。,一、色素痣,临床表现 一般认为,毛痣、雀斑样色素痣

2、均为皮内痣或复合痣。这类痣极少恶变,如有恶变亦来自交界痣部分。 口腔黏膜内的痣甚少见,而以黑色素斑为多。如果发生黑色素痣,则以交界痣及复合痣为多见。,一、色素痣,临床表现面部较大的痣无恶变证据者,可考虑分期部分切除,容貌、功能保存均较好,但不适用于有恶变倾向者。也可采用全部切除,邻近皮瓣转移或游离皮肤移植。如怀疑有恶变的痣,应采用外科手术一次全部切除活检;手术应在痣的边界以外,正常皮肤上作切口。比较小的痣切除后,可以潜行剥离皮肤创缘后直接拉拢缝合。,二、牙 龈 瘤,牙龈瘤来源于牙周膜及颌骨牙槽突的结缔组织。大多认为是机械刺激及慢性炎症刺激形成的反应性增生物,因其无肿瘤特有的结构,故非真性肿瘤;

3、但牙龈瘤有肿瘤的外形及生物学行为,如切除后易复发等。此外,牙龈瘤与内分泌有关,如妇女怀孕期间容易发生牙龈瘤,分娩后则缩小或停止生长。 根据病理组织结构不同,牙龈瘤通常可分为肉芽肿型、纤维型及血管型三类。,二、牙 龈 瘤,临床表现 牙龈瘤女性较多,以青年及中年人为常见。发生于牙龈乳头部。位于唇、颊侧者较舌、腭侧者多。最常见的部位是前磨牙区。,二、牙 龈 瘤,临床表现肿块较局限,呈圆球或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大小不一,直径由几毫米至数厘米。肿块有的有蒂如息肉状;有的无蒂,基底宽广。一般生长较慢,但在女性妊娠期可能迅速增大,较大的肿块可以遮盖一部分牙及牙槽突,表面可见牙压痕,易被咬伤而发生溃疡、伴发

4、感染。随着肿块的增长,可以破坏牙槽骨壁;x线摄片可见骨质吸收牙周膜增宽的阴影。牙可能松动、移位。,二、牙 龈 瘤,治疗 可在局麻下手术切除。,三、纤维瘤,临床表现 纤维瘤一般生长缓慢。发生在面部皮下的纤维瘤为无痛肿块、质地较硬、大小不等、表面光滑、边缘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一般皆可移动。发生在口腔的纤维瘤均较小呈圆球形或结节状,可能有蒂或无蒂,肿瘤边界清楚,表面覆盖有正常黏膜,切面呈灰白色。,三、纤维瘤,临床表现口腔内纤维瘤多发生于牙槽突、颊、腭等部位。发生于牙槽突的纤维瘤可能使牙松动移位。若受到咀嚼及牙的损伤,则表面破溃、糜烂、继发感染,此时可引起疼痛或功能障碍。,四、牙源性肿瘤,(一)牙

5、瘤 牙瘤生长于颌骨内,它是由一个或多数牙胚组织异常发育增生而形成。其中可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种牙胚组织,直至成形的牙;数目不等,可能有数个至数十个;形状不规则,可能近似正常牙,也町以没有牙的形状,只是一团紊乱的硬组织混合而成,在其周围被以纤维膜。显微镜下有排列不规则的釉质、牙本质及牙骨质。,四、牙源性肿瘤,(一)牙瘤 牙瘤多见于青年人。生长缓慢,早期无自觉症状。往往因牙瘤所在部位发生骨质膨胀,或牙瘤压迫神经产生疼痛,或固肿瘤穿破黏骨膜,发生继发感染时,才被发现。牙瘤病员常有缺牙现象。 x线摄片可见骨质膨胀,有很多大小形状不同、类似发育不全牙的影像,或透射度似牙组织的一团影像。在影像与正常骨组织

6、之间有一条清晰阴影,为牙瘤的被膜。牙瘤与囊肿同时存在者,称为囊性牙瘤。,四、牙源性肿瘤,(一)牙瘤 治疗手术摘除。,四、牙源性肿瘤,(二)牙骨质瘤 牙骨质瘤来源于牙胚的牙囊或牙周膜,发生的原因有人认为与内分泌和局部炎症刺激有关。肿瘤由成片状的牙骨质或呈圆形的牙骨质小体所组成,具有明显不规则的、强嗜碱性的生长线。牙骨质细胞较少或尤。,四、牙源性肿瘤,(二)牙骨质瘤 牙骨质瘤,多见于青年人,女性较多。肿瘤常紧贴于牙根部可以单发或多发,硬度与骨质相似。牙髓活力测验阳性,此点町与根尖周囊肿和根尖肉芽肿相鉴别。肿瘤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如肿瘤增大时,可发生牙槽突膨胀,或在发生神经症状、继发感染、拔爿

7、:时始被发现。x线摄片显示根尖周围有不透光阴影。,四、牙源性肿瘤,(二)牙骨质瘤 临床上偶见有家族史(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牙骨质瘤,且多呈对称性生长,称为家族性多发性牙骨质瘤。由于可长得很大,故亦称为巨大型牙骨质瘤 治疗 手术摘除。如肿瘤较小,又无症状时,可勿需治疗。,四、牙源性肿瘤,(三)成釉细胞瘤 为颌骨中心性上皮肿瘤,在牙源性肿瘤中较为常见。多发生于成年人。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下颌骨比上颌骨多。 成釉细胞瘤肉眼所见,肿瘤大小不等,剖面可为实质性或囊性,亦可在同一肿瘤中存在着实质性及囊性两种成分。囊腔内含黄色囊液。可恶变为肉瘤。 长期以来,成釉细胞瘤一直被视为易复发、易恶变,应属“临界

8、瘤”。成釉细胞瘤确具有高度局部侵袭性,四、牙源性肿瘤,(三)成釉细胞瘤临床表现 成釉细胞瘤多发生于青壮年。以下颌体及下颌角部为常见。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逐渐发展可使颌骨膨大,造成畸形,左右面部不对称。如肿瘤侵犯牙槽突时,可使牙松动、移位或脱落;肿瘤继续增大时,使颌骨外板变薄,或甚至吸收,这时肿瘤可以侵人软组织内。,四、牙源性肿瘤,(三)成釉细胞瘤临床表现由于肿瘤的侵犯,可以影响下颌骨的运动度,甚至可能发生吞咽、咀嚼和呼吸障碍。肿瘤表面常见有被对颌牙造成的压痕,如果咀嚼时发生溃疡,可能造成继发性感染而化脓、溃烂、疼痛。当肿瘤压迫下牙槽神经时,患侧下唇及颊部可能感觉麻木不适。如肿瘤发展很大,

9、骨质破坏较多,还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四、牙源性肿瘤,(三)成釉细胞瘤临床表现上颌骨的成釉细胞瘤较少,当其增大时,可能波及鼻腔,发生鼻阻塞。侵入上颌窦波及眼眶、鼻泪管时可使眼球移位、突出及流泪。若向口腔发展时可使合错乱。,四、牙源性肿瘤,(三)成釉细胞瘤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x线特点,可作初步诊断。 成釉细胞瘤大多为实质性,如囊性成分较多时,穿刺检查可抽出褐色液体,可资与颌骨囊肿液多为淡黄色相区别。但临床上比较小的,特别是未突破骨板的成釉细胞瘤与牙源性颌骨囊肿有时须依靠病理检查才能确定。有时在牙源性囊肿基础上可出现成釉细胞瘤,即在囊壁上可见实质性的肿瘤突起,称为壁性成釉细胞瘤。在x线影像上

10、,有时易与囊性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或骨化性纤维瘤相混淆。,四、牙源性肿瘤,(三)成釉细胞瘤 诊断牙源性腺样瘤曾被称为腺样成釉细胞瘤,认为属成釉细胞瘤的一种,目前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类型,已从成釉细胞瘤中独立分化出来。临床上好发于上颌尖牙区。多见于青少年。x线常表现为单房性阴影伴有钙化小点或含牙。 如x线表现类似成釉细胞瘤并伴有钙化灶时,还应考虑为其他牙源性肿瘤,如化牙骨质纤维瘤、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牙源性钙化囊肿等。但最后诊断仍需依靠病理检查。,四、牙源性肿瘤,(三)成釉细胞瘤 治疗主要为外科手术治疗。传统的观点是:因成釉细胞瘤有局部浸润周围骨质的特点,故手术治疗时不应施行刮除术,须将肿瘤周围的骨质至少

11、在o5处切除。否则,治疗不彻底将导致复发;而多次复发后又可能变为恶性。然而,多年的经验证明,恶性成釉细胞瘤及成釉细胞瘤恶变均甚少,因而近年亦有入主张对成釉细胞瘤行刮除术。此法虽有保存功能及容貌的优点,但复发率高,亦应慎用。,四、牙源性肿瘤,(三)成釉细胞瘤 治疗对较小的肿瘤可行下颅骨方块切除,以保存下颅骨的连续性;对较大的肿瘤应将病变的颌骨整块切除,以保证手术后不再复发。下颌骨部分切除后,可采用立即植骨,如口腔有继发感染或软组织不够时,可选用血管吻合、血循重建的组织移植术,或用克氏钢针以及其他生物材料如钛板固定残端,以保持缺隙,后期再行植骨手术。,四、牙源性肿瘤,(三)成釉细胞瘤 治疗如手术前

12、不能与倾骨囊肿或其他牙源性肿瘤鉴别,可于手术时作冷冻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有恶性变时,应按恶性肿瘤手术原则处理。,四、牙源性肿瘤,(四)牙源性黏液瘤 黏液瘤可发生于软组织和颌骨。黏液瘤无包膜,切面呈胶冻状。,四、牙源性肿瘤,(四)牙源性黏液瘤 临床表现牙源性黏液瘤多发生于颌骨,软组织极为少见。磨牙及前磨牙区为好发部位,下颌较上颌多见。常发生于青年。黏液瘤一般生长缓慢,呈局部浸润性生长。早期无明显症状,直到肿瘤逐渐增大,颌骨呈现畸形时,始被注意。常伴有未萌出或缺失的牙。,四、牙源性肿瘤,(四)牙源性黏液瘤 临床表现 x线摄片显示骨质膨胀,骨质破坏呈蜂房状透光阴影,房隔较细由于呈局部浸润性生长,

13、边缘常不整齐。黏液瘤有时不易与成釉细胞瘤、颅骨中心性巨细胞瘤等相鉴别,最终须借助于病理检查。 治疗黏液瘤主要采取完整手术切除。,五、脉管瘤与脉管畸形,脉骨瘤亦称管型瘤,或分别称血管瘤,淋巴管瘤;但有的脉管病变井非真性肿瘤故只能称脉管畸形。系来源于血管或淋巴管的肿瘤或畸形。,五、脉管瘤与脉管畸形,(一)分类及命名 2002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颅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召开的全国性口腔须面部血管瘤治疗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应重新明确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概念、分类和命名,井一致推荐应用和Suen的分类命名: 1.血管瘤 2.脉管畸形:(1)微静脉畸形;(2)静脉畸形;(3)动静脉畸形;(4)分

14、为微囊型与大囊型两类;(5)混合畸形:含静脉淋巴管畸形和静脉 微静脉畸形两型。,五、脉管瘤与脉管畸形,(二)血管瘤 血管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约13)或出生后不久(1个月)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面颈部皮肤、皮下组织,极少数见于口腔黏膜。深部及颅骨内的血管瘤目前认为应属血管畸形。,五、脉管瘤与脉管畸形,(二)血管瘤 血管瘤的生物学行为是可以自发性消退。其病程可分为增生期、消退期及消退完成期三期。增生期最初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四周围以晕状白色区域;迅即变为红斑并高出皮肤,高低不平似杨(草)莓状。随婴儿第一生长发育期,约在4周以后快速生长,此时常是家长最迫切求治

15、的时期。如生长在面部,不但可招致畸形,还可影响运动功能,诸如闭眼、张口运动等;有的病例还可在瘤体并发继发感染。,五、脉管瘤与脉管畸形,(二)血管瘤 快速增生还可伴发于婴儿的第二生长发育期,即4-5个月时。一般在1年以后即进入静止消退期。消退是缓慢的,病捐由鲜红变为暗紫、棕色,皮肤可呈花斑状据统计,约50-60的患者在5年内完全消退;75在7年内消退完毕;约10-30的患者可持续消退至10岁左右,但可为不完全消退。因此所谓消退完成期一般在10-12岁。大面积的血管瘤完全消退后可以后遗局部色素沉着,浅瘢痕,皮肤萎缩下垂等体征。,五、脉管瘤与脉管畸形,(三)脉管畸形 1.静脉畸形 老分类称海绵状血管

16、瘤,是由衬有内皮细胞的无数血窦所组成。血窦的大小、形状不一,如海绵结构。窦腔内血液凝固而成血栓,并可钙化为静脉石。 i静脉畸形好发于颊、颈、眼险、唇、舌或口底部。位置探浅不一,如果位置较深,则皮肤或黏膜颜色正常;表浅病损则呈现蓝色或紫色。边界不太清楚,扪之柔软,可以被压缩,有时可扪到静脉石。当头低位时,病损区则充血膨大;恢复正常位置后,肿胀亦随之缩小,恢复原状,此称为体位移动试验阳性。,五、脉管瘤与脉管畸形,(三)脉管畸形 1.静脉畸形 静脉畸形多在出生时未能被发现,也有的在幼儿期甚至成年出现症状后,始引起患者的注意静脉畸形病损体积不大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如继续发展、长大时,可引起颜面、唇、舌等畸形及功能障碍。若发生继发感染,可引起疼痛、肿胀、表面皮肤或黏膜溃疡,并有出血的危险。,五、脉管瘤与脉管畸形,(三)脉管畸形 2.微静脉畸形 即常见的葡萄酒色斑。多发于颜面部皮肤,常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分布。口腔黏膜较少。呈鲜红或紫红色,与皮肤表面平,周界清楚。其外形不规则,大小不一,从小的斑点到数厘米,大的可以扩展到一侧面部或越过中线到对侧。以手指压迫病损,表面颜色退去;解除压力后,血液立即又充满病损区,恢复原有大小和色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