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讲演ppt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5108970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霞地貌讲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丹霞地貌讲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丹霞地貌讲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丹霞地貌讲演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丹霞地貌讲演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丹霞地貌讲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霞地貌讲演ppt(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自然遗产以中国丹霞地貌为例,申遗热:中国丹霞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时间2010年8月2日05:03分,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当地时间8月1日18:03分)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广东丹霞山为首申报的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的第8项世界自然遗产。据悉,经过激烈的辩论,世界遗产委员会21个成员国的20个成员(中国是成员国,必须回避)绝大部分发表支持意见,认为中国丹霞符合世界遗产第七、八条标准,经最后投票表决,中国丹霞以压倒优势获得通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http:/ 二.世界自然遗产的评判标准 三.丹霞地貌的特征 四.中国和世界丹霞地貌的分布地区 五.丹霞地貌-地质形成

2、 六.中国丹霞地貌的著名景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景点),一.世界自然遗产的定义,自然遗产是指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中国有哪些世界自然遗产? 泰山、黄山、峨眉山和武夷山为世界双遗产(文化和自然遗产)。武陵源、九寨沟、黄龙三处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7处遗产分布于山东、安徽、湖南、四川、福建五省。,黄山,泰山,武夷山,峨嵋山,中国的丹霞地貌,中国丹霞是一个系列提名的世界

3、自然遗产,提名地包括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6个省的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部被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0年8月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世界自然遗产的评判标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是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 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 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

4、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中国丹霞具有的世界遗产标准: 包含绝妙的自然现象或具有独特自然美和美学重要性的地区 是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出代表了陆地、淡水、海岸和海洋生态系统及动植物群落演变、发展的生态和生理过程 生物多样性原地保护的最重要的自然栖息地,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濒危物种栖息地,依据世界遗产操作指南第137款,中国丹霞系列提名6个提名地属于: b)the same type of property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geographical zone;中国丹霞提名地是华南湿润区、临水型丹霞的代表,具有共同地域特征的同类

5、自然遗产。所有提名地都位于中国南部及东南部,完全可以代表本区内的中国丹霞景观。c)the same geological, geomorphological formation, the same biogeographic province, or the same ecosystem type;中国丹霞同处于中生代活化的华南板块大地构造区,具有相同或近似的地质演化历史和地质构造背景,全部发育在白垩纪红色陆相粗碎屑沉积岩上,共同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之下,形成丰富多彩的丹霞景观,发育了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陆地生态系统。因此,中国丹霞符合b)、c) 两种情况,在地球科学、生物与生态学和景观美

6、学方面具有共同的突出普遍价值,因而以“系列遗产”的方式提名。,三.丹霞地貌的特征,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就是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

7、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景区通常称这类景观为一线天、不见天。,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水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

8、的单斜山脊,溶洞继而发育为溶沟。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洞,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之上有蚀洞,锦石岩的大洞穴是锦石岩寺的天然正殿,里面供奉着佛教的菩萨与关公像,显示汉人宗教崇拜的多元化,在红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丹霞山有一片岩就称为锦石岩,我们看到的丹霞峰林,是红砂岩受到水的强烈侵蚀分割、溶蚀以及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四.世界和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地区,世界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高原、巴西高原和安第斯山脉、欧洲中南部和英国、非

9、洲中北部和南部、澳大利亚、西亚等地,约30个国家共80处,其中不少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中国的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五.丹霞地貌-地质形成,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水平构造地貌指由铲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形成原因,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

10、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

11、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石桥,赤壁,六.中国丹霞地貌的著名景点,主要有: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浙江江郎山,广东仁化丹霞山,这些峰体体现了丹霞地貌的特征:顶平、身陡、麓缓,前往长老峰的栈道,山下有一弯曲水,名为翔龙湖,陡崖之上,不仅有道观,也有佛寺。佛寺的规模比道观大很多,不论在道观还是在佛寺,满眼尽是青山绿水,丹霞地貌申遗的最大困难:“地

12、貌是一个地理、地质学概念,但丹霞地貌只是中国学者的命名,没有得到国际地学界认可。” 丹霞地貌所处的地层,国际地学界已有定论,叫做“红层”。拿一个国外学者没见过的名词去申遗,无异于问道于盲。丹霞景观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因此有专家建议用“丹霞景观”代替“丹霞地貌”来申遗。但此建议遭到丹霞地貌专家彭华教授的反对,在他看来,“景观”失去了地理地质学上的意义,贬低了中国学者研究了近一个世纪的学术成果。“如果一堆红色石头景观都可以申遗,世界自然遗产的价值显得太低!”以申遗促学术,是中国学者希望达到的成果之一。如果丹霞地貌能成功申遗,意味着这一概念得到国际地学界的认可,这是丹霞地貌走出国门的一个途径。但国外专家认为,科学无捷径,只有通过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先确立丹霞地貌的国际学术地位,然后用“丹霞地貌”申遗才顺理成章。经过会议讨论,最终采纳折中方案,将申遗名称中的“丹霞地貌”改为“中国丹霞”。,感谢观看,小组成员:易凌钰 朱黎明 邱新艳 刘松波 张瑞瑞 黄凯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