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55108386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艾滋病防治是关系我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各级党政领导需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坚决遏制其蔓延势头。,2,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 二、全球流行趋势 三、中国流行趋势 四、海南流行趋势 五、艾滋病教育内容 六、同伴教育 七、艾滋病的规划设计,3,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 二、全球流行趋势 三、中国流行趋势 四、海南流行趋势 五、艾滋病教育内容 六、同伴教育 七、艾滋病的规划设计,4,艾滋病的定义,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英文缩写AIDS,艾

2、滋病是译音)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以严重机会感染和机会肿瘤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致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5,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终身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而导致死亡。,6,艾滋病的解释,Aids以前有人翻译成爱死病 Aids单词可以解释为“帮助、援助”中国河南父母因贫穷卖血爱子病,7,艾滋病的由来,1981年6月,美国洛杉矶发现5名年轻男性,因罹患少见的肺囊肺

3、炎而死亡;几乎同时,纽约也发现20名因少见的卡波西式肉瘤去逝的年轻男性。后来经美国国立疾病管制局(CDC)研究并证实:他们均死于一种免疫系统机能丧失的同一类症候群,并于1982年将这种疾病正式命名为 A(Acquired后天) I(Immune免疫) D(Deficiency缺乏) S(Syndrome症候群) 简称为AIDS。,8,艾 滋 病 病 毒 的 发 现,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 肿瘤病毒室主任蒙嗒尼尔从一名患淋巴结病综合症的男性同性恋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到一种艾滋病的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ympha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简称LAV。 1984年美国国立肿瘤

4、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报告从艾滋病病人血液标本中分离到多株逆转录病毒,因为这种病毒主要侵犯那些起免疫作用的淋巴细胞,所以命名为人类T淋巴细胞三型病毒(Human T-Lymphotrophic Virus)简称HTLV-。 1986年7月25日, WHO发布公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会议决定,将艾滋病病毒改称为人类免疫缺陷毒(Hmu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1986年Clavel等从西非艾滋病患者血中分离出的HIV与美国和西欧分离的病毒有所不同,乃将先发现的HIV称为HIV-1,西非发现的称为HIV-2。,9,HIV分型,HIV1型M亚型组A、B、C、D、E、F、

5、G、H、I、J、K共11个亚型O亚型组 N亚型组 HIV2型 A、B、C、D、E、F、G共7个亚型 我国以HIV-1为主要流行株。流行于我国的HIV1毒株已达A、B、C、D、E、F及A/E和B/C8种亚型和1个B亚型变种B3,我国已成为东南亚国家HIV-1亚型最多的国家。 在HIV-1型中,M组占绝大多数,所以大多数情况下HIV1实际上更准确的是指HIV-1型的M亚型组。,10,HIV分型,HIV-1和HIV-2型虽然都起源于非洲,但HIV不同型,不同组甚至不同亚型在全球流行是不均一的。HIV-1的O组,N组和HIV-2型只局限在非洲某些局部地区流行。而HIV-1的M组病毒呈全球性流行。到目前

6、为止,全球流行的绝大多数毒株是HIV-1M组中的A、C亚型毒株,接着是B亚型毒株,然后是A/E和A/G亚型重组毒株。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调查表明,在非洲几乎流行了HIV的所有亚型,但以A和C 亚型为主,同时,也正由于众多亚型的共流行,那里也是发生病毒重组最多的地方。在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B亚型仍然是最常见的亚型,虽然M组的其它几个亚型、甚至O组病毒已经在美国和欧洲几个国家有报道,但进一步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是来自非洲的移民。在南美,B亚型占有优势,但C、F亚型也有流行。在阿根廷和巴西有B/F重组毒株的报道。在亚洲,好几种不同的HIV-1亚型流行于不同区域,在印度C亚型占主导

7、,同时有A、B 亚型共流行和A/C亚型重组毒株的报道。在泰国则有二种独立的亚型流行,B亚型和E亚型(即A/E亚型重组毒株)。在我国主要以B、C和E亚型流行,但同时也A、F和HIV-2型的报道。,11,HIV分型,HIV-1和HIV-2型在传播和疾病进展方面是显著不同的,HIV-2显示一种较低的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并且较HIV-1有更长的潜伏期才发展成为艾滋病。但在HIV-1型内各亚型之间,其传播与疾病进展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仍然没有明确结论。,12,艾滋病病毒的特点,HIV一旦侵入机体细胞,病毒就与机体的细胞整合在一起,终身难以消除;病毒基因多变;病毒基因组比已知的任何逆转录病毒基因都复杂。,13,

8、艾滋病病毒的特点,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均不强 液体中的HIV加热到56度10分钟即可灭活。如果煮沸,可以迅速灭活;37度时,用70%的酒精、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尔马林、35%异丙醇、0.5%来苏水和0.3%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处理10分钟,即可灭活HIV。对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方法均可对艾滋病病毒有效。 但对0.1%甲醛、紫外线、射线不敏感,14,艾滋病病毒的特点,近年来,一些研究机构证明 ,离体血液中HIV病毒的存活时间决定于离体血液中病毒的含量,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在未干的情况下,即使在室温中放置96小时,仍然具有活力。即使是针尖大小一滴血,如果遇到新鲜的淋巴细胞,艾滋病毒仍可在其

9、中不断复制,仍可以传播。病毒含量低的血液,经过自然干涸2小时后,活力才丧失;而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即使干涸2-4小时,一旦放入培养液中,遇到淋巴细胞,仍然可以进入其中,继续复制。所以,含有HIV的离体血液可以造成感染。,15,感染成功,急性期症状,诊断艾滋病,死亡,- 4-8周-,出现症状,2-20 年,1年 ,0.5-2年 ,HIV抗体-,HIV抗体+, 无症状,有症状,HIV抗体+,艾滋病,感染艾滋病后的自然发展过程,16,艾滋病流行全球共同模式,同性恋,注射毒品者,妓女,嫖客,家庭妇女,婴儿,17,艾滋病今天在中国流行的形势,Drug Users吸毒者,Sex workers 性工作者,F

10、amily 家庭,Children 儿童,Source Population源头人群,Bridge Population桥梁人群,General Population一般人群,18,我国流行概况,19,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 二、全球流行趋势 三、中国流行趋势 四、海南流行趋势 五、艾滋病教育内容 六、同伴教育 七、艾滋病的规划设计,20,全球及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21,1981年第一次报告 5例艾滋病,全球艾滋病流行29年概括,2009年累计死亡超过 2500多万人存活感染者/病人3340万人,22,全球艾滋病流行概括,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上海公布年艾滋病流行报告和年艾滋病防治前景展望,根据

11、最新数据显示,艾滋病流行至今,全球大约已有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其中去年新增感染者270万人,200万人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23,全球艾滋病流行概括,由于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推广等原因,艾滋病感染者的存活期越来越长,因此全球艾滋病感染者的总人数仍在增加。但可喜的是,经过不懈努力,全球去年新增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已经比8年前下降了17,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防控艾滋病进展最为明显。2001年,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问题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为2010年设定了艾滋病感染率下降25的目标。时隔8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新增感染者人数已经下降了大约15,东亚地区下降

12、近25,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则下降10。 艾滋病防治的进展并不均衡。,24,中国报告感染人数,据卫生部统计,中国自1985年出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截至2009年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19877例,其中艾滋病病人 102323 例;报告死亡 4 9845例。今年,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对中国2009年艾滋病疫情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估计中国目前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约7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为10.5万人;估计2009年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万人。,25,目前中国的艾滋病疫情呈现4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艾

13、滋病疫情上升幅度进一步减缓,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开始显现; 二是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间的传播,上升速度明显,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新情况; 三是全国艾滋病总体呈低流行态势,部分地区疫情严重; 四是全国艾滋病受影响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样化。,26,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三个阶段,传入期(19851988年):7个省报告 扩散期(19891993年):扩散到21个省 增长期(1994现在):31个省均有报告,27,1985年,1989年,1995年,1998年,全国HIV/AIDS流行区域,28,全国历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和病人数,(注:2004年报告显著增加是由于当年开展了既往采供血人群大筛

14、查),29,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缓; 05年新发感染7万人;07年新发感染5万,减少两万。 监测数据显示,吸毒、暗娼、孕产妇哨点的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增加速度比较缓慢。,19952007年注射吸毒、暗娼、孕产妇部分哨点监测结果,30,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性传播已经成为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其中同性性行为所引起的艾滋病传播已经占到传播总数的32.5%. “同性性行为人群中,艾滋病出现了暴发式增长 。,31,2008年3月,一项针对男同性恋群体的调查在全国61个城市悄悄展开。这项调查由卫生部主导,各地疾控中心和同性恋社区负责在各城市“统一时间、统一

15、方法”进行抽样调查。在为期四个月的两轮调查中,共有18000多位男同性恋参与。 结果显示,2008年中国男同性恋者人群的艾滋病毒感染率为4.9%,其中HIV检测阳性率最高的城市达到15%.在今年3月至5月,这项调查再度展开,统计结果显示男同性恋人群的艾滋病毒感染率达到5.0%.,3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前后三轮,我们总共调查了56000多人,基本上把全国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的疫情分布弄清楚了,其中西南片区感染率比较高,贵阳、昆明、成都、重庆同性恋感染率超过10%.”,33,调查显示40%74%的男同性恋都和女性发生性关系,艾滋病的传播会进一步向普通人群蔓延。

16、张北川 ”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中国男同性恋者中的艾滋病将很快蔓延至妇女人群和异性恋人群。”,34,2005年,中国男同性恋人群感染率仅为0.4%,而这两年传播速度“异军突起”。2007年,卫生部公布的新增5万人艾滋病感染者中,同性性传播导致的感染占12.2%;2009年,新增感染者估计为4.8万人,虽然新增病例速度放慢,但同性性传播却飙升到32.5%,占了新增感染者人数的1/3.,35,多年来一直倾力在同性恋人群研究的青岛大学教授张北川的结论则是:生活在大城市、受过大学教育的男同性恋80%会进入婚姻或已在婚内。 由此可见,中国“同妻”(男同的妻子)数量庞大。如果说过去男性恋结婚,同妻受到的只是生活中不幸婚姻的折磨,但现在不断上升的艾滋病则成她们生命的潜在威胁。,36,海南艾滋病资料,海南省自199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截止2009年11月25日,全省累计检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764例,其中HIV感染者627例,病人137例,死亡173例 。2009年截止10月30日,全省艾滋病HIV抗体检测实验室共检测17.7万份血标本,新发现153例HIV抗体阳性者,其中本省户籍123例(诊断为HIV感染者97例,AIDS病人26例),外省户籍30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