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五单元_25《河中石兽》(第2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90250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五单元_25《河中石兽》(第2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五单元_25《河中石兽》(第2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五单元_25《河中石兽》(第2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五单元_25《河中石兽》(第2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五单元_25《河中石兽》(第2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五单元_25《河中石兽》(第2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五单元_25《河中石兽》(第2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五课 河中石兽,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文章内容,理解三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养成注重实际调查结论的习惯,防止主观臆断现象的出现。,新课导入,清朝时,大臣和坤贪婪成性。一次他新修了一座竹园,知道纪晓岚墨迹珍贵,便要他题个亭额。 纪晓岚略加思索,挥笔在纸上写了“竹苞”两个大字。 和坤赶快让工匠刻成匾额,悬挂在亭台上。 一天,乾隆皇帝来游园子,见到亭台上“竹苞”的匾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和坤在一旁陪着笑,谁料皇帝说道:“好一个纪晓岚。这竹苞二字,拆开来不就是个草包嘛!” 可以看出,纪晓岚是一个机智的人。,一、分析课文内容,把握事件本质。,1

2、.故事中主要人物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1)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2)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3)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石头一侧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4)依据: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物,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

3、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够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2.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讨论并归纳: 第一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种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备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二、分析讨论,把握人物形象。,1.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以显示讲学家是一个虽一知半解但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

4、视他人的人。2.本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明确: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遇到问题要具体考虑,不能想当然。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三、拓展延伸。,1. 同学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经常发生。古人编辑的一些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给我们深深的思考。比如“拔苗助长”,那人只知道拔苗助小苗快长,却不知道违背生长规律。结果闹出了笑话。你能例举出哪些事例?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掩耳

5、盗铃,刻舟求剑: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2.积累同题

6、佳句。(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3)知之愈明,则行之欲笃;行之欲笃,则知之愈明。(4)只有实际生活中可以学习,只有实际生活能教训人,只有实际生活能产生社会思想。,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寻找倒塌的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任保事都不能根据主观推理,实践出真知。希望同学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少闹那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讲学家一样的笑话。,布置作业,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大意。2.思考文章为何把讲学家当作嘲讽的对象。,板书设计,河中石兽 寺僧: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备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