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各地历史高考题分类汇编(必修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082912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各地历史高考题分类汇编(必修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7各地历史高考题分类汇编(必修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7各地历史高考题分类汇编(必修一)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7各地历史高考题分类汇编(必修一)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7各地历史高考题分类汇编(必修一)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各地历史高考题分类汇编(必修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各地历史高考题分类汇编(必修一)(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7 年全国历史高考题分类汇编(必修一,以人教版为序)年全国历史高考题分类汇编(必修一,以人教版为序)罗定中学城东学校罗定中学城东学校 周荣清周荣清 整编整编第第 1 1 课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017 全国卷 I)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 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 A】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题旨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周初分封亲缘王族至河南、河

2、北、山东等地区。B 选项中 君主专制集权的表述不属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时期,是秦汉以至清代的政治特征,故错误; 封王至地方与 C 选项中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矛盾,这是间接控制,表述错误; D 项, 夏商时期的政治也是贵族政治,贵族一直拥有世袭特权。分封制中固然含有贵族世袭特权 的因素,但不是确立牢固地建立或树立,而是延续了过去的做法,所以 D 不符合史实, 不正确。 (2017 北京卷)37、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 材料一材料一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年龄段称谓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1-3 岁孩提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10 岁以前孺子孺子早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3、满 10 岁幼学人生十年曰幼,学 13-15 岁(男) 舞勺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一种文舞)15 岁左右 (男)束发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15 岁(女)及笄十有五年而笄(笄礼) 15-20 岁(男) 舞象成童,舞象(一种武舞),学射、御满 20 岁(男) 弱冠二十曰弱,冠(冠礼)(1)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的称谓有哪 些?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10 分)【答案】 (1)称谓:幼学、舞勺、束发、及、舞象、弱冠。简析:先秦有严格的礼乐制 度;贵族根据礼乐制度培养子弟;根据儿童年龄划分学习阶段;男女要求不同;学

4、习礼乐 目的在于更好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2017 浙江选考)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 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 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 ,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 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诗经周颂我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5、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 的积极作用。 (6 分)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 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4 分) 【答案】 (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积极作用: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 (2) 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功德。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第一小题第一问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由材料“封君与周王室之间” 、 “依仗宗族 纽带” 、 “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等信息可知, “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分封制和宗法制。 结合所

6、学知识可知,这一机制的主要作用是: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 第二小题第一问对古代典籍的理解。由材料信息可知, 诗经周颂我将歌颂了周 文王的功德。第二问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与宗法制 相辅而行,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因此可得出特点之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材料二 对文王的歌功颂德可知当时对祖先神灵充满了崇拜,因而可以得出其另一个特点:神权与 王权相结合。 (2017 江苏卷)1、 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 “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

7、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 【解析】根据题干“祀,国之大节”、 “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年这个时 期的青铜器主要服务于王室、贵族,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 活动中,因此青铜器在此时是政治权利的象征,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和史 实,应排除。 (2017 海南卷 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 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 宗法制度的瓦解 B 分封制度的崩溃 C 等级制度的颠覆 D 礼乐制度的破坏 【答案】

8、D 【考点】西周的礼乐制度 【解析】 周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西周时期 诸侯是不能使用九鼎的。但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急剧下降,诸侯不仅敢问周鼎之轻重, 甚至敢在墓葬中使用九鼎,这是礼崩乐坏的标志之一;中国古代宗法制长期存在,A 错误; B 项与题干无关;中国古代等级制度长期存在,C 错误;故正确答案选 D 。(2017 上海等级)2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 合的遗址,它是 A姜寨遗址 B崧泽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殷墟遗址 【答案】 C 【考点】中国古代朝代分期、古代考古遗址。 【解析】夏朝存在的时间为公元前 21 世纪公元约

9、前 16 世纪;姜寨遗址时间为公元前 4600前 4400 年左右,A 错误;崧泽遗址距今约 4900-5800 年,B 错误;二里头遗址约为 公元前 1750 年公元前 1500 年,故 C 正确;殷墟遗址是商朝的,D 错误。 (2017 上海等级)3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 7 世纪前期 B公元前 7 世纪后期 C公元前 8 世纪前期 D公元前 8 世纪后期 【答案】 C 【考点】公元纪年法、世纪、年代 【解析】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 1 年,而没有“公元 0 年“;公元 1 年以后是公元后,公元 1 年以前是公元前;公元 1 年-公元 100

10、年为一世纪,公元 101 年-公元 200 年为第二世纪; 同理,公元前 100 年-公元前 1 年为公元前一世纪,公元前 200 年-公元前 101 年为公元前 二世纪,公元前 200 年是公元前二世纪初,公元前 101 年为公元前二世纪末;所以,C 项 正确。第第 2 2 课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第 3 3 课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017 全国卷 I)25表 1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 195 年15 郡汉文帝十六年前 164 年24 郡汉景帝中六年前 144 年68 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 106 年108 郡、国

11、表 1 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 C】试题分析:A 项的分析:汉景帝时,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 的威胁基本被清除,大大加强了汉朝中央集权。七国之乱是诸侯王国与朝廷之间矛盾激化 的“高潮”,它们的矛盾到汉武帝时期不可能“渐趋激化”。其实,到题干“表”中“汉景帝中元 六年”也不会“渐趋激化”,因为七国之乱发生在此前的在公元前 154) 。故 A 不正确。B 项 的分析:题干“表”反映的是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的变化,没有中央行政体制调整的信 息,

12、故 B 不正确。C 项的分析: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灭掉了六国,收回支郡,收回官 吏任免权,标志着王国势力威胁基本清除,中央集权大大加强,题干“表”中已经直接管辖 了 68 郡、国。到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前 127 年)等措施,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直接 管辖的郡、国更多了,中央集权更加巩固。这说明中央政府更有能力、更有实力解决边患(匈奴威胁) ,故 C 正确。D 项的分析:题干材料反映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越来越多, 那么王国控制的区域应该越来越少,越来越小,D 不正确。(2017 全国卷 I)26表 2 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

13、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 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 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表 2 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答案 C】A 项的分析:材料反映当时李世民是“秦王”,事件发生在唐高祖武德元年,故 A 不正确。B 项的分析:材料反映李世民是秦王、是西讨元帅,是主帅,刘文静只是将领, B 不正确。C 项的

14、分析:符合题干材料所有信息,C 正确。D 项的分析:“太宗有疾”只是 题干表中的新唐书太宗本纪有记载,未见表中其他史籍的记载,证据孤单,不足以 “被认定”,D 不正确。 (2017 全国卷)25、 史记 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 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答案】C 【考点定位】史学素养史书编著影响史书编著的因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理解影响史书编著的因素。从材料反映的不同时期修 撰史书的参与者来看,政治意味增强,政府主导修史的方向,反映出官修

15、史书的政治性。 故答案为 C 项。官修史书不一定就比私家撰著更为真实,排除 A 项;官修史书受政治因素 影响大,不能保证对历史的评价更具有公正性,排除 B 项;历史解释受主观因素影响大, D 项结论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017 全国卷)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 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 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答案】B 【考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学研究方法 【解析】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事实的呈现方式,有多种,除了历史叙述外, 还有历史图像、考古材料、历史考证等,可见历史事实不一定是通过历史叙述来呈现的, 故 A 不正确。对同一历史事实,记载者由于主观方面或者客观方面的原因,会有不同历史 记载,这在历史上还比较常见,本题就是典型的案例,故 B 正确。C 说得太绝对,有些历 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有些是能够的,故 C 不正确。D 说得太绝对,综合多 种历史叙述只是有可能确认历史事实,真实的历史叙述有可能被毁灭,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