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民警社会交往需求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64412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狱民警社会交往需求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监狱民警社会交往需求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监狱民警社会交往需求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监狱民警社会交往需求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监狱民警社会交往需求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监狱民警社会交往需求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狱民警社会交往需求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监狱民警社会交往需求研究-教育心理学论文监狱民警社会交往需求研究摘 要:监狱民警合理的社会交往需求既是其自身不断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更是监狱工作科学、健康发展的必然诉求。应充分分析监狱民警社会交往的历史、现状及期待,保障和促进监狱民警“人”的全面发展,为监狱工作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关键词:监狱 管理创新 人的社会化1.问题的提出2009 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 “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是当前的三项重点工作。其中,社会管理创新对于监狱管理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监狱管理必须开始面向新的社会背景和吸收新的社会管理经验。监狱领域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开放进

2、取的意识,而不能固守封闭保守的观念。这也必然对监狱管理活动的主体监狱民警的社会化程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应当看到,监狱民警合理的社会交往需求既是其自身不断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更是监狱工作科学、健康发展的必然诉求。1.1 研究并尽量满足监狱民警社会交往需求,是促进监狱工作社会化的需要监狱工作社会化,其核心是通过各种社会化的手段,确保罪犯成功再社会化。监狱工作在形式上, “体现为刑罚执行方式的创新,即探索刑罚执行方式的多种实现形式真正实现罪犯的再社会化,使他们在刑满释放后,顺利实现重返社会。 ”研究并尽量满足监狱民警社会交往需求,可以促进监狱民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的人,进而在

3、此基础上把罪犯的再社会化工作搞好。至于社会帮教等教育改造手段的实施,也需要民警在信息和知识层次上与社会帮教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对等和互补性。1.2 研究并尽量满足监狱民警社会交往需求,是监狱民警提升素质、化解职业风险的需要社会的进步,必然带来一系列新的犯罪问题。从监狱近几年收押的罪犯类型看,涉黑涉毒涉枪罪犯增多,职务犯罪级别增高,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犯罪问题突出等等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已经对监狱民警固有的知识结构,固有的思维模式构成了很大挑战。加之罪犯的法治观念、人权观念不断提高,监狱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使许多民警感到自己与社会大环境的距离在拉大,各种困惑也随之而来,监狱民警不可避免地承受着巨大的职业角色

4、压力。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研究并尽量满足监狱民警社会交往需求,通过监狱民警的不断再社会化提升素质、化解职业风险。1.3 研究并尽量满足监狱民警社会交往需求,是促进监狱工作科学化的需要监狱工作科学化,其核心是运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促使监狱工作更加符合基本规律。从当前监狱发展的情况看,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很难全部自生于监狱,必须引导民警主动向社会各行各业学习。这种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民警自身进行再社会化的过程。学习得越深入,学习得越全面,越能加快监狱工作的科学化进程。科学化是动态的,不能原地不动地寻求科学化的东西,更不能对曾经科学的东西抱残守缺。而研究并尽量满足监狱民警社会交往需求,有利

5、于民警对监狱工作中非科学的做法进行辨析,对现行的落后的制度予以改造。1.4 研究并尽量满足监狱民警社会交往需求,是促进监狱民警共享社会公共资源、实现自身“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由于监狱民警长期接受一种准军事化的管理,作为专政工具而存在。在某些方面,监狱甚至要求民警千人一面、千口一腔,成为封闭的小环境的维护者。在这种状况下,监狱民警的人格是不健全的,个性是不鲜明的,这严重阻碍了民警全面自由发展。与此相反,再社会化则要求对个人个性进行扬弃和超越。也就是说,研究并尽量满足监狱民警社会交往需求,促进监狱民警的社会化,应当欢迎并造

6、就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一个人个性越强,经过扬弃和超越的成果越优秀,他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个人全面自由发展得也会越充分。2.监狱民警社会交往的历史、现状及期待按照国务院批转司法部关于监狱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函200315 号)要求,司法部从 2003 年 2 月在黑龙江等 6 省市开展了我国第一批监狱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本文中,笔者尝试以 2003 年 2 月司法部启动监狱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为分界点,此前为监狱民警社会交往的历史状况,此后至今为监狱民警社会交往的现状,逐一展开论述。2.1 监狱民警社会交往的历史状况(1)监狱警察社会角色缺失。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来看,因

7、为受计划经济体制制约, “几乎所有人都有自己归属的单位。单位内部的关系是他们主要的和长期的社会关系,在单位内部所承担的角色就是他们最主要的社会角色。单位的性质、规模和特点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社会身份和地位。单位实际构成了他们社会化进程的全部空间。 ”每个民警从走上监狱工作岗位那天起,就决定了他自身的社会化过程几乎就是一元的“监狱化”过程,民警被深深地刻上“监狱化”烙印。(2)必要的社会交往受时间、空间限制明显。应当承认,在建国以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从监狱物态形式来看,当时的监狱多建在荒山野岭、荒漠滩涂,远离城市、交通闭塞;同时,由于监、企、社不分,监狱民警的工作强度一直比较大,自由时间相

8、对较少,几乎无法参与丰富的社会交往活动。监狱民警之间的交往特点证明了日常生活中的交往的实用功能,服从于基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需要。当然,民警之间、邻里之间的交往除了围绕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而进行外,还经常就生活中的婚丧嫁娶、生儿育女、生老病死等事项进行礼尚往来。从婚恋(通婚圈) 、就学、医疗、就业、休闲、交友等方面看,清一色的军转人员、干部子女、警校毕业生组成了过去监狱民警队伍。为了监狱事业,献了自身献子孙的事迹,曾令人感动过。然而,民警与周围人群之间基于地缘关系的交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遵照血缘亲属关系模式运行的,近亲繁殖、子承父业、裙带关系等现象十分普遍,种种弊端也接踵而至,在日常的精神交

9、往上明显表现出直接的实用性特点和琐碎性特征。(3)职业安全感和角色认同缺失。那个历史时期,我们曾长期奉行“监狱是专政机关”的观念,把监狱民警当作专政工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把人工具化的观念,导致了监狱民警社会角色的缺失,个人的特色被所谓的“集体”力量所淹没。监狱民警长年累月在田间地头“数光头、晒日头、啃馒头、抱枕头” ,没有条件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不能及时共享社会发展的先进成果,职业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安全、政治纪律安全)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在与社会人员交往的过程中,监狱警察普遍有一种自卑的心理,总感到低人一头。2.2 监狱民警社会交往的现状(1)监狱物态和管理制度更加开放对监狱警察社会交往的

10、影响。司法部从 2003 年 2 月在黑龙江等 6 省市开展了我国第一批监狱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从那时起,很多省区市都在进行大规模的监狱布局调整, “出山、近城、靠路” 。随着监狱器物态的开放和制度的开放从无到有,公众对监狱不再象过去那样陌生,他们了解监狱信息的途径和手段也日益多了起来;狱务公开广泛推行,监狱工作日益走向“前台” ,个人思维方式和能力发展也不允许再局限于狭窄的范围和相对孤立的地点。因而,就连罪犯夫妻同居权这类敏感的话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在二十年前恐怕是不可能的。现在,全国监狱都在不同程度实施或考虑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问题。农村监狱民警的住房逐步向城市化过渡,民警的生活与社会有

11、了越来越广泛的联系。物质的形态的突破,必然带来精神层面的突破。受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的影响,监狱民警业余时间纷纷走出“大门” ,个人思维方式和能力发展也不再局限于狭窄的范围和相对孤立的地点,学习的条件变好了,择偶的空间变大了,生活的质量提高了,监狱民警也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意愿参加社会群团组织,甚至自己组建社团,业余物质、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2)监狱职能进一步归位对监狱警察社会交往的影响。监狱曾一度被表述为专政机关,是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工具。而现时期,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这不仅是简单的表述方式上的变化,更反映出了监狱机关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中的地位。 “专政”主要强调阶级斗争思想,阶级之

12、间界限分明,监狱具有绝对的不容置疑的权威地位。 “刑罚执行”则是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法治,是法律社会化的具体表现。而法律的社会化,要求司法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甚至在某些领域里与公民的地位是平等的。在这种状况下,监狱民警必然要在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上彻底摒弃陈旧的不符时宜的框架,融入到社会主流文化中去。监狱体制改革和“首要标准”的提出,对监狱工作和监狱民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狱除承担着惩罚和改造罪犯、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法定职能外,还承担着诸如发展经济、办社会等多重职能。与之相对应,监狱民警也不可避免地承担着繁重的多重责任。监狱民警要教育转化挽救罪犯,使罪犯“脱胎换骨”顺利回归社会,

13、承担着特殊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责任。监狱民警要公平公正地执行刑罚,承担着“社会公平正义使者”的责任。监狱民警要和罪犯斗智斗勇,承担着平安法治和谐社会“守望者”的责任。监狱民警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帮教转化罪犯,要协助做好与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机构沟通、衔接工作,防止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人员脱管漏管,做到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减少重新犯罪,承担着转化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人员工程社会协助者的责任。监狱民警要组织好监狱企业生产,为罪犯劳动改造提供场所,实现改造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承担着“企业家”的责任。监狱民警要和罪犯亲属及社会媒体打交道,承担着监狱工作代言人的责任。监狱民警要以超前的思维和敏锐的观察

14、,科学预见监狱工作的发展趋势,提出重大选题,引领和打造监狱主流文化,承担着监狱主流文化建设者和研究者的责任。监狱民警所承担责任的复杂性、嵌套性,决定了监狱民警不可避免地承受着巨大的职业角色压力。同时,罪犯构成日趋复杂,对监狱民警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发展已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期。从监狱工作的实践来看,罪犯构成日趋复杂,押犯中的重大刑事罪犯、判刑两次以上的罪犯所占的比例持续上升,这也给监狱矫正罪犯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监狱民警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狱民警要克服长期以来监狱物态形式的封闭性带来的弊端,加强社会交往、交流,与社会公众、科研院所、公检法等执

15、法机关等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才能真正在全面分析罪犯的新情况、新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矫正罪犯的新形式、新手段和新方法。同时,监狱民警需要通过社会交往、强化社会学习,才能充分吸收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成果,不断完善监狱执法基础数据的统计、汇总和分析,提高矫正罪犯工作的科学化程度,利于不断加强罪犯改造质量评估、心理矫治等科学矫治手段的综合运用。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相关科研、教学机构的研究力量,加大对监狱在押犯新情况、新变化以及管理教育罪犯的规律性的研究,探索科学有效的矫治办法,不断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可以说,主动融入社会、谋求自身发展进步,已成为当代监狱民警的主要需求和自

16、觉行动。(3)监狱民警队伍构成进一步优化对监狱警察社会交往的影响。实行国家公务员公开考试录用制度后,从社会院校中招录的警察成为监狱警察的主体部分,冲击了监狱旧的管理模式,使改变监狱固有文化的越来越成为可能。人员组成结构的变化,给监狱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包括监狱领导层都已认识到这其中的变化。从社会院校中招录的人普遍思想比较活跃,不喜欢安于现状,不断对监狱的各种制度和措施提出置疑。这也着实让一些人担忧,于是叱之为“不安分守己” ,并称“还是警校中专生适应性强,还是干部子女更爱岗敬业” 。但是,随着公务员制度的深化,总有一天, “不安分”者会成为监狱民警的主体部分,要求冲破监狱旧的管理模式,改变监狱固有文化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为监狱民警参与社会交往提供了便捷的手段和平台。据传媒杂志 2004 年第 2 期报道,网络作为最年轻的媒体,得到年轻一代的推崇而迅速成为人群的主要娱乐、交流方式。广大监狱民警,特别是青年民警通过网络学习知识、结交朋友、办理工作和生活事务、缓解压力、放松身心。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