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粘膜病理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粘膜分泌特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506287 上传时间:2017-09-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粘膜病理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粘膜分泌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粘膜病理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粘膜分泌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粘膜病理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粘膜分泌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粘膜病理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粘膜分泌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粘膜病理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粘膜分泌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粘膜病理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粘膜分泌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粘膜病理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粘膜分泌特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粘膜病理、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粘膜分泌特点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胃粘膜的病理改变、胃粘膜分泌白细胞介素-8(IL-8) 、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A(sIgA) 、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 55 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脾胃湿热证 35 例,脾虚证 20 例,并设无临床症状者 15 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胃粘膜病理组织学改变,观察胃粘膜组织中 IL-8、TNF- 、sIgA 水平及HP 感染情况。结果:脾胃湿热证患者的 HP 感染率、胃粘膜炎症程度要高于脾虚证组和正常组(P0.05) 。结论:脾胃湿热

2、证的胃粘膜呈现一种活动性炎症改变,这可能和局部炎症因子(IL-8、TNF- )分泌增加、防御因子(sIgA)分泌减少有关;而 HP 感染可能是引起和加重脾胃湿热证内在病理变化的因素之一。脾胃湿热证候是脾胃证的重要代表证候,临床也最常见,研究脾胃湿热证的病理基础,对脾胃实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基于此,我们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为对象,从胃粘膜病理变化、幽门螺杆菌(HP)感染以及胃粘膜分泌白细胞介素-8(IL-8) 、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A(sIgA)的水平来探讨脾胃湿热证的病理基础,为进一步探讨脾胃实证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从 1998 年

3、 8 月到 1999 年 10 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和病房,由中医专家经望、闻、问、切确诊为脾胃湿热证或脾虚证后,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者即为观察对象,共获 55 例病人(脾胃湿热证 35 例,脾虚证 20 例) ,另多学校筛选出 15 例无临床症状者作为正常组,进行连续观察。脾胃湿热证组中,男 22 例,女 13 例,年龄 2165 岁,平均(33.79.8)岁;脾虚组中,男 8 例,女 12 例,年龄 1760 岁,平均(34.611.9) 岁;正常组中,男 8 例,女 7 例,年龄 1751 岁,平均(31.97.3)岁。3 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显著

4、性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1.2.1 西医诊断标准 慢性浅表性胃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1.2.2 中医诊断标准 脾胃湿热证和脾虚证均参照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制定的标准。脾胃湿热证:主症为舌苔黄腻;胃脘痞满或胸闷胀痛;食欲不振。次症为口苦而粘;口渴而少饮,或喜热饮;大便溏,或有粘液;身困乏力;恶心;脉濡数。具备 3 个主症者,或具备主症,兼具、之一,同时兼具 2 个次症者;或者具备主症,兼具 3 个以上次症者。即可诊断为脾胃湿热证。脾虚证:主症为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润;脉象缓弱或细弱、沉弱或虚大;食欲减退;肢体倦怠或神疲懒言;食后腹胀或腹痛;大便不正常(稀溏,先

5、结后溏,时溏时结) 。次症为口淡不渴,喜热饮;口泛清涎;腹痛绵绵或喜温喜按,或得食痛减,或遇劳而发;肠鸣,消瘦或虚肥;面色痿黄;唇淡;气短;排便无力;白带清稀;浮肿。具备 3 个以上主症(其中之一为舌象)者;或具备 2 个主症(其中之一为舌象)加 2个以上次症者,即可诊断为脾虚证。1.2.3 正常人的判定标准 经门诊观察无临床症状及体征,舌、脉象正常者。2 检测方法所有受试者均用 Olympus XQ240 行胃镜检查,镜下观察胃粘膜情况,并在距幽门 2.5cm 处的胃大弯、小弯、前壁、侧壁分别取胃粘膜组织 4 块,分别行以下检测:2.1 病理组织学检测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 染色,显微镜下

6、观察胃粘膜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粘膜的炎症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具体如下。轻度:炎症细胞浸润轻,仅限于胃粘膜全层的 1/3;中度:炎症细胞浸润超过全粘膜层的 1/3,但不超过 2/3;重度:炎症细胞浸润达全粘膜层,伴粘膜上皮变性、坏死和胃小凹扩张变长等。2.2 胃粘膜中 IL-8、TNF- 、sIgA 的检测2 块胃粘膜组织取材后立即放入 RPMI1640 培养液中孵育,匀浆,离心取上清。分别采用 ELISA 法、液相竞争法、二抗-PEG 法测定。2.3 幽门螺杆菌检测采用福建三强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 HPUT-H104 检测试剂盒对胃粘膜进行检测。3 结果3.1 胃粘膜病理变化比较胃粘膜病

7、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见图 1。经 Riddit 分析,脾胃湿热证组胃粘膜炎症明显重于脾虚组(P0.05) 。表 3 3 组病人 HP 感染情况 N(p/%)组别 合计 阳性(率) 阴性(率) 湿热证组 35 17(48.6%) 18(51.4%) 脾虚组 20 4(20.0%) 16(80.0%) 正常组 15 2(13.3%) 13(86.7%) 统计方法:X 2检验;*与脾虚证相比较 P0.05;#与正常组比较 P0.053.4 脾胃湿热证组中 HP 感染与胃粘膜炎症程度的关系图 2 及表 4 结果显示,脾胃湿热证组中 HP 阳性者的胃粘膜炎症程度明显重于 HP 阴性者(P0.01) 。表 4

8、 脾胃湿热证组中 Hp 感染与胃粘膜炎症程度关系比较炎症程度组别 合计 轻 中 重 Hp(+) 17 3 4 10 Hp(-) 18 12 5 1 统计方法:U 检验;HP 阳性者与阴性者相比,P0.013.5 脾胃湿热证组中 HP 感染与胃粘膜中 IL-8、TNF- 、sIgA 表达的关系表 5 结果显示,脾胃湿热证组中 HP 阳性者的胃粘膜组织 IL-8、TNF-水平高于 HP 阴性者(P0.05) ;而 HP 感染与 sIgA 分泌水平无关系(P)0.05) 。表 5 脾胃湿热证组中 HP 感染与胃粘膜 IL-8、TNF-a、sIgA 表达的关系(xs)n IL-8(pg/mg) TNF

9、-(ng/mg) sIgA(ng/mg) HP 阳性 17 453.7192.5* 8.422.68* 1875.41329.6HP 阴性 18 201.5145.3 6.753.41 1763.71542.4统计方法:t 检验;*与 HP 阴性者相比,P0.054 讨论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在内窥镜下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多有浅糜烂灶,或伴有粘膜下出血点,呈现出炎症改变,这与危北海 2、杨春波 3等的观察结果一致。同时,胃粘膜的病理组织学更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脾胃湿热证的病理炎症改变程度明显高于脾虚证组和正常组,且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粘膜的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炎症细胞浸润深

10、达大部分粘膜层,伴有粘膜上皮变性、坏死和胃小凹扩张变长等。镜下表现和病理组织学提示,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粘膜均存在活动性炎症改变。IL-8 和 TNF-a 是一种炎症因子。IL-8 是一种强有力的中性粒细胞活化和趋化因子,它可以引起中性粒细胞在胃粘膜的聚集,形成炎症反应;而 TNF-a 能促进 IL-8 的表达,加重炎症反应。SIgA 是一种免疫防御因子,它可阻止微生物在上皮细胞的粘附。在本次实验中,脾胃湿热证组的胃粘膜 IL-8 和 TNF-a 分泌水平高于脾虚证组;而胃粘膜 SigA 的分泌水平要低于脾虚证组。提示脾胃湿热证的炎症改变可能与局部炎症因子(IL-8、TNF-a)的分泌增加、防御因子(SigA)的分泌减少有关。脾胃湿热证的HP 感染率高于脾虚证和正常组,且在脾胃湿热证患者中,HP 阳性者的炎症因子(IL-8、TNF-a)水平高于阴性者。这提示 HP 感染可能是引起和加重脾胃湿热证内在病理变化的一个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