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健康咨询大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46394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健康咨询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小儿健康咨询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小儿健康咨询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小儿健康咨询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小儿健康咨询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健康咨询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健康咨询大全(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健康咨询大全怎样判断小儿发热? 发热是婴幼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许多疾病在一开始时就表现为发热。在日常生活 当中,我们会时常看到有些家长用手摸一摸孩子的头,摸一摸孩子的手心,感到皮肤发烫, 就认为孩子是发烧了。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的体温超过 37就是生病了。其实,这种 认识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发热是指体温的异常升高。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为 3637,如超过 37.4可以认为 是发热。但是,小儿的体温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常常可以出现一些波动。比如在傍晚时, 小儿的体温往往比清晨高一些。小儿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衣被过厚、 室温过高等原因,也会使体温升高一些。这种暂时的、幅度不大

2、的体温波动,只要小儿一 般情况良好,精神活泼,没有其它的症状和体征,一般不应该考虑是病态。 有些孩子经常出现手足心发热。有的家长一拉孩子的手,发现手心很热就认为孩子是 发烧了,盲目地给予退热药。其实,小儿的手足心热并不一定就是体温高。如果测一下体 温,很可能在正常范围。孩子手足心热,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是因为阴虚火旺,也就是人 们所说的孩子有“虚火” 。这种情况不宜使用西药退热剂,而应该请中医治疗。中药可选用 生地、麦冬、沙参、玄参、玉竹、青蒿、丹皮等滋阴清热之品。同时让孩子多饮水,多吃 青菜和水果,也可以经常用菊花泡水频饮。 对确认发热的孩子,要分析发热的原因,判断是感染所致的发热,还是其它因

3、素所引 起的发热。并且要注意观察发热的热型和伴随的其它症状,以便及早做出正确诊断。 小儿发热就一定是病重的表现吗? 发热是小儿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和入侵病原作战的一种 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 有不少家长一见到孩子发热就立刻惊慌失措,以为孩子一定是得了什么重病。其实, 发热并不一定就意味着病重。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发热的生理机制实际上是白细胞发现了入侵的病原,于是就释放出蛋白质,产生一种 内源性致热物质,这种物质刺激下丘脑,使体温的调节失常,从而引起发热。人体的免疫 系统在体温较高的时候,战斗力会得到增强;而不少细

4、菌和病毒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进 攻的能力也会降低。人体每一次发热,都会给免疫系统一次锻炼的机会。 了解了发热的产生机制,家长见到孩子发热时既不要惊慌,也不必急于用退热药。在 一般情况下,如果只是发热而没有其它明显的不适,不服用退热药反而更好。这样,既可 以使医生通过了解热型及发热程度做出确切诊断,又保护了机体的自然防御能力。 小儿的正常体温可以因气温、年龄、饮食、哭闹,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有一定范围 的波动。体温稍有升高,并不一定有病理意义。在小儿确实体温升高时,要注意观察患儿 的神态和举止,而不要单纯依赖体温计。一个体温在 38,神情呆滞的孩子,和一个体温 在 40 ,但仍然顽皮的孩子相比,

5、前者更值得我们关注。而一个机体抵抗力低的孩子, 纵使患了严重的疾病,也很可能不会发热。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受累,从 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因此,见到小儿发热时,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为什么高热前会出现寒战?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有的患儿在发热前先出现寒战,寒战过后往往表现为高 热。在高热前为什么有时会先出现寒战呢? 这是因为多数患儿的发热是由致热原所引起。中性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内含有致热原 前质,在一定的刺激条件下,白细胞可被激活,并且释放致热原。致热原通过血流到丘脑 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刺激后,就会产生兴奋,

6、冲动通过交感神经引起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这时皮肤温度就会下降,从而刺激温度感受器引起骨骼肌 张力增加,肌纤维呈微细收缩,皮肤内竖毛肌收缩。因此,患儿会出现寒战,我们会看到 孩子的皮肤出现“鸡皮疙瘩” 。 在寒战后出现的发热一般都是高热,多见于重症感染,应该积极做好治疗和护理工作。 在患儿寒战时,应进行保温,尤其是四肢等末稍部位的保温,给予服用热饮料。在高热时, 要及时降温,并随时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发生惊厥。 为什么退热时患儿会出汗? 孩子在发热时,家长都会积极想办法给孩子降温,只有体温降下来,家长的心里才会 踏实。一般家庭中比较常用的降温措施是服用退热剂。因为服药降温方法简单易行,而

7、且 退热效果也较好。但是,服用退热药以后,患儿常常会大量出汗,尤其是用药剂量大时则 汗出不止,这又令家长忧心忡忡。患儿在退热时为什么会出汗呢? 因为发热时机体内温度上升,皮肤血管扩张,这样就使血流增快,皮肤温度升高,以 增加散热。当体温继续增高时,皮肤血管的扩张已接近最大程度,此时蒸发就成为唯一的 散热方式,开始以发汗作为散热,以补偿皮肤辐射、传导和对流散热之不足。在正常人的 体温条件下,每一克水蒸发变成水蒸汽要吸收 0.6 千卡的热量。所以,汗液从皮肤表面大 量蒸发,可带走大量体热,是一种很好的散热方式。 患儿高热时服用退热剂,一般都会在短时间内开始出汗,然后体温逐渐下降。退热剂 主要通过抑

8、制体温调节中枢,使散热增加,汗出增多,从而使体温降至正常。小儿在服用 退热药时应注意掌握剂量,不可因为体温过高而大量应用退热药品。因为退热药剂量过大 会使汗出增多,可引起患儿虚脱。同时,应用退热剂时要注意多饮水,以利于排汗降温, 并可防止出汗过多造成水与电解质紊乱。 小儿汗出较多时,要注意及时补充体内所需要的液体,同时要做好皮肤护理。如果患 儿汗出较多又不欲饮水时,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液体。 什么是超高热? 当用正规的方法测量人体体温,肛温大于 41.5,或口温大于 41,称为超高热。超 高热对人体的危害性很大,可以引起机体的代谢增加,氧的消耗量大大增加,能量消耗增 多,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

9、高,可出现抽搐,引起呼吸、心跳增快,甚至呼吸循环衰竭; 超高热也可引起肝肾等脏器的损害,促使原有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发生肝、肾功能衰竭 等。总之超高热是儿科的一种急症,必须迅速作出病因鉴别,以便及时对症处理。 引起超高热的疾病有高温重症中暑、血型不合的输血所致的溶血反应、疟疾、流行性 乙型脑炎、暴发型中毒性菌痢、暴发型流行性脑膜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重症中毒性肺 炎、甲状腺危象、输液致热原反应以及中枢性发热等。 当出现超高热时,应当根据病史、根据其临床表现的特点,必要时可考虑结合临床化 验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降温并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什么是周期性发热? 凡是体温突然或缓慢上升达

10、到高峰,保持一定时间,然后迅速或缓慢下降至正常;经 过一定时间的无热期后再发热,历经一定时间后又下降至正常体温。这种发热期与无发热 期交替出现,反复多次,即为周期性发热。 周期性发热其间歇期长短不等,间歇期中无发热时,症状也不明显。它主要见于布鲁 氏杆菌病(波状热)、回归热、疟疾、鼠咬热、化脓性感染(胆道感染伴胆管梗阻,或尿路感 染伴输尿管梗阻,每当梗阻解除,感染消除,其热度也就下降。如再出现梗阻,又可导致 感染再引起发热)、淋巴瘤、丝虫病以及周期热(是一种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其发热可能与 类固醇激素代谢障碍有关)等疾病。其中以疟疾、布氏杆菌病、回归热、化脓性感染、淋巴 瘤、丝虫病为更主要。而这

11、些疾病具有复发性和规律性发热的特点,因此对于发热性疾病 的鉴别较有帮助。 什么是小儿功能性低热? 功能性低热是由非器质性疾病所致的低热。其特点为早晨及午前的体温高于午后及晚 上,有时伴有多汗、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功能性低热的原因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此类低 热包括原发性低热(体质性低热)、夏季热以及感染后低热。诊断功能性低热时,必须完全 排除器质性疾病,并且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动态观察,然后才可确定,切不可未经任何检查 即做出盲目诊断。 对功能性低热的患儿使用退热剂治疗一般无效。可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采用适当的 中药治疗。一般多用滋阴清热类中药,如生地、丹皮、知母

12、、青蒿、鳖甲、地骨皮、沙参、 麦冬之类。有些功能性低热的患儿未经特殊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亦自然缓解。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高热症 特发性高热症是由于婴幼儿时期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不够成熟,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 致使小儿体温发生波动。小儿特发性高热主要有暑热症和周期性发热。 暑热症又称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所特有的发热性疾病。本病在我国中南部地区比较 多见。临床的主要特点是夏季长期发热不退,伴有口渴、多尿、无汗或少汗等症状。 暑热症的发热表现为三种类型:第一型是长期发热,体温经常在 3839之间,多 在半夜至早晨体温上升,午后有下降趋势;在夏季炎热季节发热持续不退。这种类型多见 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孩子虽

13、然发热,但其它一般状况良好。第二型是呈低热状态,主要是 白天发热,尤其以午后发热明显,夜间体温正常。第三型患儿除发热外,还伴有一些其它 症状,如周期性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症状。这种类型小 儿多为过敏性体质,热程多持续 13 个月,气候转凉后体温下降。 周期性发热的特点是每月发热一次,每次发热持续数天,体温一般在 3839之间, 有时可见弛张热型。发热时患儿可有出汗、四肢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但身体一般 状况尚好,体检也无特殊体征。 周期性发热症属于中枢性发热,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或两者同时呈亢进 状态所致。 小儿特发性高热症临床虽表现高热,但患儿一般状

14、态比较好,查体也没有特殊体征, 各种实验检查一般都在正常范围。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应采用中药治疗。 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发热是人体防御疾病、 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保护性反 应,在一定程度上对机体是有利的。但是,发热过高或发热持续的时间过久,也会对 婴幼儿的健康构成威胁,引起一些不良的影响。 高热可以使婴幼儿的大脑皮质过度兴奋,从而引起烦躁不安,或者发生高热惊厥。 高热时体内加速散热,可使心跳加快。一般体温每升高 1,心跳每分钟约增快1015 次,这样就会加重了心脏的负担。 高热时体内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氧的消耗量也大大增加。一般体温每升高 1,

15、基础代谢就会增加 13%。 高热对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影响也很大。高热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婴幼儿腹 泻。高热时体内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蠕动减慢,因此会出现食欲不振、 腹胀及便秘等症状。 持续发热可降低机体的抵抗能力,从而可继发细菌或病毒的二重感染。 因此,当婴幼儿发热过高时,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寻找发热原因,以便针对病因进行 治疗。同时,应该采取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对症处理措施。并且要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 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糖、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 发热对循环系统有什么影响? 在发热时,通常因为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兴奋性增高,或可能存在致热原以及热

16、血液 对窦房结的直接刺激,同时因发热时氧的消耗量增加,因此心跳加快。一般体温每增高1时,小儿的心率每分钟可增加 1015 次。但是,某些感染(如肠伤寒等)、严重中毒、 脑干损伤(如脑脓肿、脑膜炎等),虽然体温很高,可达 3940,但心率呈相对徐缓或 不增加,甚至减慢。另一些情况下,如某些感染或伴有缺氧、缺血、中毒等因素影响心脏 时,虽然体温不太高,但心率却显著增加。发热时,除心跳频率变化外,可能还有心跳加 强,每分钟血输出量增多,脑及肾等脏器的血流量增加,加上外周小动脉的紧张性加强, 血压稍见升高,但有时(如白喉)由于心肌中毒,可能心跳减弱,血压下降。发热时,血管 通透性也增强。 退热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所以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加上大量出汗及排尿 而致体液丢失,此时血压可能下降。若高热骤退时,易发生虚脱。 发热对呼吸和消化系统有什么影响? 发热时,因体温升高以及酸性代谢产物的积聚,刺激呼吸中枢,会使其兴奋性增高, 故出现呼吸加快。在高热时,因呼吸中枢兴奋性发生障碍,有时出现周期性呼吸。发热同 时机体各种消化液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