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龙汽车事故应急预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5045414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龙汽车事故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银龙汽车事故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银龙汽车事故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银龙汽车事故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银龙汽车事故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龙汽车事故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龙汽车事故应急预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故应急预案事故应急预案成都银龙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成都银龙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预案编号:预案编号:20172017 安全安全 1 1 号号实施日期:实施日期:20172017 年年 1 1 月月 1 1 日日修正日期:修正日期:20172017 年年 1 1 月月 1 1 日日审核人(签字):审核人(签字):签发人(签字):签发人(签字):(单位公章)(单位公章)目目 录录1.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应急预案体系 1.5 应急工作原则 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

2、组织体系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4.2 预警行动 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5 应急响应 5.1 响应分级 5.2 基本响应 5.3 响应程序 5.4 应急结束 6 信息发布 7 后期处置 8 8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8.2 应急队伍保障 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8.4 经费保障 9 培训与演练 9.1 培训 9.2 演习 10 奖惩 10.1 奖励 10.2 责任追究 10.3 保险 11 附则 11.1 术语和定义 11.2 应急预案备案 11.3 维护和更新 11.4 制定与解释11.5 应急预案实施 1 1 总则总则1.11.1

3、 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为了及时、有效地组织对本机械加工单位突发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采取应急救援行动,确保我公司具备快速反应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第三十三条、第六十九条等条款、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

4、、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一、主要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02 年主席令 70 号)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4 年主席令 28 号)3、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493 号)4、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 373 号)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 344 号)6、 劳动保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国家安监总局令 1 号)7、 四川省省安全生产条例二、主要技术标准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9002-2006)2 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JBJ18-883 安全标志GB2894-964、 建

5、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6、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7、 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GB43878、 压力机的安全装置技术条件GB5091-859、 磨削机械安全规程GB4674-8410、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11、 剪切机械安全规程GB6077-8512、 冲压车间安全生产通则GB8176-9713、 机械压力机安全技术要求JB3350-19931414、 锻压机械安全技术条件锻压机械安全技术条件JB4203-86JB4203-8615、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GB12265-1990三、机械制造

6、单位的相关资料1.31.3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成都银龙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内发生的一般突发事故(级),较大机械制造行业突发事故(级)。1.41.4 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本公司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相对较少,因此将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合并编写。本应急预案,针对公司内发生的生产伤亡等重大事故制订了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了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1.51.5 应急工作原则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1)(

7、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机械突发事故造成的施工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公司员工自我防护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2)(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公司事故应急办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工作机制。(3)(3)充分准备,科学救援。充分准备,科学救援。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应急救援的

8、科学、及时、有效。(4)(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预防、预测和预警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善、预案演练等工作。2 2 危险性分析危险性分析 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设备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按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机械行业发生工伤事故在 11 类左右: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

9、伤害、5触电、6灼烫、7高处坠落、8火灾、9坍塌、10中毒和窒息、11锅炉爆炸。根据对区机械制造加工单位固有危险性分析和 11 类事故发生频率统计确定五类事故(事故危害后果严重)做为预案目标,具体是:(一)生产死亡事故(事故发生后自动中止,不再扩大蔓延) 、 (二)火灾事故、 (三)爆炸事故、 (四)交通事故等。其危险源和风险分析如下:一、物质的危险危害因素一、物质的危险危害因素机械制造加工过程中,使用多种化学物品,厂区内设有储存这些化学物品的化学品库,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有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等,这些物质的主要危险危害为:1)有毒有害气体(如乙炔、丙烷等)如泄漏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燃爆,有

10、的可在空气中自燃,有的可致人中毒、冻伤、窒息、直至死亡。2)易燃液体(如柴油、油漆等)如泄漏、挥发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气体遇明火、热源可引发火灾爆炸。3)腐蚀品(如酸类、碱类等)如泄漏与人体接触可引起化学灼伤。二、设备设施的固有危险危害二、设备设施的固有危险危害生产设备多,且特种设备的种类、数量多。电气设备有 110kV 和 10kV 变配电站的变压器、配电柜、以及各厂房内用电设备及控制系统;特种设备有燃气锅炉、空压设备、冷冻设备、压力容器及多种气瓶和厂内机动车辆;储存设备有储气罐等。其主要危险因素有:1)火灾爆炸油罐、气瓶库等如本身缺陷或安全装置失效或管理不善出现泄漏,遇明火可引发火灾、爆炸危

11、险。2)物理爆炸压力容器(蒸发器、储气罐)设备、气瓶等,如设备有缺陷或超压安全附件失效或使用不当,可引发物理爆炸。3)触电与电气火灾危险变配电设备、电气线路、用电设备如产品质量不佳、绝缘性能不良或因运行不当、机械损伤、维修不善导致绝缘老化破损或设计、安装不规范,安全净距不足,或违章操作,均可能引发触电危险。如出现短路、过载、接触不良等,也可引发电气火灾危险。4)交通事故厂内各类运输车辆如车辆本身缺陷,或制动、音响、灯光等失效,道路状况不符合规定要求或误操作可引发交通事故。3 3 组织机构及职责组织机构及职责 3.13.1 应急组织体系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

12、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事故应急救援队(领导小组):组长: 陈国兵副组长:贾正华成员:袁仁斌、张登玖、吴清文、尧登明、熊永权、边平、阮伟才、敦秋华、向长兵、张学良、魏仙晴、黎光军、周平、蒋洪清、郑伟应急领导小组在组长和副组长的领导下,由抢险抢修组、物资供应组、交通运输组、安全警戒疏散组、医疗救护组、通讯联络协调组组成。3.23.2 指挥机构及职责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1、组长职责:负责宣布应急状态的启动和解除,指挥调动应急组织,调配

13、应急资源,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2、副组长职责:负责应急状态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及信息传递;保障物资供应、交通运输、医疗救护、通讯、消防等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执行组长的命令。3、抢险抢修组职责(D E):应急状态下,组织设备维修、设备复位,制定安全措施,监督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4、物资供应组职责(F、G):负责应急状态下应急物资的供应保障,如设备零配件、工具、沙袋、铁锹、消防泡沫、水泥、防护用品等。5、交通运输组职责(H):负责交通车辆的保障。6、安全警戒疏散组职责(I):负责布置安全警戒,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道路畅通;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紧急情况

14、下的人员疏散。7、医疗救护组职责(J):负责联系医疗机构;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组织现场抢救伤员。8、通讯联络协调组职责(k):负责应急抢险过程中的通讯联络,保证通讯畅通,负责各小组之间的协调以及与外部机构的联系、协调。4 4 预防与预警预防与预警4.14.1 危险源监控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4.1.1 危险源的监控危险源的监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技术控制建立重大事故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管理与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形象的信息、依据的手段。2人员管理人员的控制首先是加强教育培训,

15、做到人员安全,其次是操作安全。3管理控制可采取以下的管理措施,对危险源实行控制:(1)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2)明确责任、定期检查(3)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4)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4.1.24.1.2 各种事故的预防措施各种事故的预防措施(一)防火灾、爆炸(一)防火灾、爆炸储罐、气瓶库等处要加强明火管理,禁止使用明火对原料加热,厂区内不准吸烟;严禁使用电炉等电器设备,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应定期检查及检修所有的设备管道和密封装置,防止设备带病运转而造成管道或设备泄漏、液体挥发,造成易燃液体与空气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加强生产场所的通风,防止易燃易爆混合物

16、积聚。2)消除爆炸点火源。加强车间防爆电气设备、灯具及电气设施的检查维修,保持其良好防爆性能,杜绝电器火花的产生;保持防雷、防静电设施的齐全有效;操作、检修时,使用不产生明火的工具;严格动火作业管理,在禁火区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3)防物理爆炸,加强对易燃液体储罐的检测、检验、检查以及维修;保持呼吸阀等安全附件处于完好灵敏状态;防止超温、超压、管道堵塞而导致储罐、管道破裂和物理爆炸事故的发生。二)防触二)防触电及电气火灾电及电气火灾1)建立健全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对电气设备及时检查检修,保持电机等接地或接零设施完好;手持或移动电动工具要有漏电保护装置,电工作业工具完整好用,无缺损;严格执行电气作业有关安全规程,电气设备检查检修时,要严格执行作业票制度;进行电气维修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拉闸、断电、挂牌、接地、联锁等电力安全规章制度,防止误操作造成触电伤害。电工、电焊工必须经培训合格,持特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