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象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教学探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015935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象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教学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图象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教学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图象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教学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图象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教学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图象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教学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图象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教学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象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教学探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明: 本论文只作为封开县江口中学()内部交流使用,版权归作者所用,一切未经许可 的盗用和转载将负法律责任。更多的教学论文请访问:http:/图象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教学探讨高三物理科组 吕燮森图象是描述物理过程、揭示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具有形象、 直观、动态变化过程清晰等特点,能把物理问题简化明了,使求解过程优化,有效、简 捷地解决问题。运用图象解题的意义在于:图象解法不仅思路清晰,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可使解题过 程得到简化,起到比解析法更巧妙、更灵活的效果。甚至有些运用解析法无能为力题目, 运用图象法却迎刃而解。物理过程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用数学式子表达,还可以用 图象来描述

2、。图象描述则更直观,可以描述出其变化的动态特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 理过程,帮助学生抓住细微的变化,正确解决物理问题。图象法也经常用于物理实验中 的数据分析,它具有简明、直观、便于比较误差和减少偶然误差的特点,另外还可以由 图象求得第三个相关量,且该相关量的误差较小。图象法也常用于物理实验的误差分析, 它比数学分析法来得简便,而且物理意义清楚明白。运用图象解题的深层意义还在于可以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 学生严谨求实科学态度。高中物理涉及的图象有:V(速度)t(时间)图象、S(位移)t(时间)图象、 (加速度)F(力)图象、(加速度)1/m(质量倒数)图象、F(力)t(时 间)

3、图象、F(力)S(位移)图象、振动图象、波动图象、P(压强)T(温度)图 象、V(体积)T(温度)图象、P(压强)V(体积)图象、U端(路端电压) I(电流)图象等。从图形形状看,又有直线型、正弦曲线型、双曲线型和其他型等。在教学中,特别是高考复习中,如何指导学生领会并掌握运用图象这一手段解题, 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谁有效指导学生掌握这一手段,谁就在教学复习中掌握了主动, 学生就多了一个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谁的教学效 果就会得到提高。图象解题有许多优点,但让学生领会并掌握却并非简单,教学中应着力从图象的物 理意义、图象的选取建立两方面加以指导训练。图象的物理意义

4、主要有“点” 、 “线” 、 “面”三个方面,教学中就从这三方面入手, 予以明确。“点”:即图象中的各点和起点、终点、拐点、极值点等的坐标的物理意义。首先 从刚接触的图象开始有层次地开展教学训练。 “线”:主要有图 象的函数关系、直线的斜率或切线的斜率、截距等。学生对图 象的函数关系有一定基础,所以我们着重的是“斜率”的物理 意义。这首先在 St、Vt 图象中引入,St 图象的斜率是速 度 V,Vt 图象的斜率是加速度 a。在 aF 图象和 a1/m 图象 中深化,aF 图象的斜率是 1/m,a1/m 图象的斜率是力 F。 在 PT、VT 图象中提高,PT 图象的斜率是 nR/V(n 为理想

5、气体的摩尔数,下同) ,VT 图象的斜率是 nR/P。在 it、 t 图象中获得巩固和飞跃。例如今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中选择题第 2 题就出现了 Vt声明: 本论文只作为封开县江口中学()内部交流使用,版权归作者所用,一切未经许可 的盗用和转载将负法律责任。更多的教学论文请访问:http:/图象。原题为:2a、b 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 1 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C Aa、b 加速时,物体 a 的加速度大于物体 b 的加速度 B20 秒时,a、b 两物体相距最远 C60 秒时,物体 a 在物体 b 的前方 D40 秒时,a、b 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 200m本题答

6、案选 C。考查考生对应用 Vt 图象描述物体运动的理解。然后由浅及深,由理解各点物理意义,过渡到各点和 物理过程联系起来理解,把对点的理解提高一层次。如学 习到运动学,可设计类似这样的习题:有 A、B 两质点由同 地同时同向出发,A 做匀速运动,B 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 线运动,什么时候它们相距最远?什么时候又相遇?启发 他们画 Vt 图象(如图 2) ,分析图象中的交点的物理意 义,该 t1时刻 A、B 速度相等,此前,VAVB,A 远离 B,此 后,VAVB,B 接近 A,故 t1时刻,A、B 相距最远,此后的 t2时刻,VA=2VB,又相遇。教学中,应设计好各层次训练的习题,特别注意物理

7、 实验这一图象资源库的开发。例如,11 (9 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 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 5 所示,A 是一块平面木板,在其上等间隔地开凿出一组平行的插槽(图 5 中、) ,槽间距离均为。把覆盖复写纸的白纸铺贴在硬板 B 00PP 11PPd上。实验时依次将 B 板插入 A 板的各插槽中,每次让小球从斜轨的一同位置由静止释 放。每打完一点后,把 B 板插入后一槽中并同时向纸面内侧平移距离。实验得到小球d 在白纸上打下的若干痕迹点,如图 6 所示。(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 _。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是为了_。 (2)每次将 B 板向内侧平移距离,是为了d

8、_。声明: 本论文只作为封开县江口中学()内部交流使用,版权归作者所用,一切未经许可 的盗用和转载将负法律责任。更多的教学论文请访问:http:/(3)在图 6 中绘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12 (11 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如图 7 所示的实验电路,用以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使用的实验器材为:待测干电池组(电动势约 3V) 、电流表(量程 0.6A,内阻小于 1) 、电阻箱(099.99) 、滑动变阻器(010) 、单刀双掷开关、单刀单掷开关 各一个及导线若干。考虑到干电池的内阻较小,电流表的内阻不能忽略。 (1)该同学按图 7 连线,通过控制开关状态,测得电流表内阻约为 0.20。试分析

9、该 测量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_。 (2)简要写出利用图 7 所示电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步骤: _; _;(3)图 8 是由实验数据绘出的图象,由此求出待测干电池组的电动势RI1E_V、内阻 r_ 。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在第 11 题中要求考生用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图。而第 12 题中的第 3 小题,给出由实验数据绘出的图象,要根据实验原理得到的关系,所以RI11ArRR IEE图线的斜率,纵截距为。1kEArR E在运用图象解决问题和实验的同时,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运用图象分析,帮助学生对 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图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电磁

10、振荡的教学中,学生对其中的各种变化的理解有困难,这可指导他们建立 it 图象和 qt 图象(如图 3) ,图象中的 i 、q 的变化反映的是磁场能和电场能的变化,声明: 本论文只作为封开县江口中学()内部交流使用,版权归作者所用,一切未经许可 的盗用和转载将负法律责任。更多的教学论文请访问:http:/it 图象中各点的斜率的大小反映的是自感电动势的大小,qt 图象中各点的斜率的 大小反映的是充放电流的大小,这样,学生对能量、电量、电压、电流等量的变化就有 了较清晰的认识。图 3此外, “截距”也是图象的一个重要内容。常见于物理实验的数据分析中,在实验 教学中应着力训练。例如,上面第 12 题

11、中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的 U端I 图象 有截距问题等。通过上述实验讨论,提高了学生运用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严谨细 致的科学态度。“面”:是指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或面积的变化。这方面的内容相对复杂些, 有些难度。围绕这方面的教学训练应抓原理,重根本。例如高考试题中的第 2 题。首先, 在由 Vt 图象引入图象面积教学时,务必清楚明白地推导或证明“图象面积等于质点 的位移”的道理。这样,学生也就明白了并非所有图象的面积都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在 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 FS 图象的面积是力 F 对质点做的功,Ft 图象的面积是力 F 的冲量,巩固学生对图线面积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今

12、年高考试题中第 15 题也需要运用图像法求物体的速度、位移等。原题是:15 (14 分)一个质量为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kg4动摩擦因数。从开始,物体受到一个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力 F1 . 00t 作用,力 F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 10 所示。求 83 秒内物体的位移大小和力 F 对物体所做的功。取。g2/10sm声明: 本论文只作为封开县江口中学()内部交流使用,版权归作者所用,一切未经许可 的盗用和转载将负法律责任。更多的教学论文请访问:http:/该物体的运动比较复杂,如果使用一般的运动学计算方法求其位移,要花很长时间 也不能确保正确,但是使用图像法能

13、够是物体的运动规律一目了然,并且求解方便快捷 准确。当学了电磁振荡知识以后,可有意识地让学生设计计算振荡电量(电容器充放电量) 的方法,其中有通过计算 it 图象面积的方法,振荡电量等于图线的 1/4 周期曲线所 围的面积。到此,学生理解了图象面积的意义,有了“面”的运用和解题的能力。以上分别叙述的“点” 、 “线” 、 “面”的训练实际是统一的,始终同时贯穿于各层次 的图象练习之中。通过有层次、分阶段的教学,突出了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学生就有了 运用图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初步能力。加强了图象的“点” , “线” 、 “面”三 方面物理意义的教学,这仅是提高学生图象运用能力的量变积累阶段

14、,接下来应该是质 变飞跃阶段根据问题要求,灵活地建立坐标,自如地用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训 练。首先是在教学中注意抓住机会训练学生灵活建立坐标的能力。例如,在验证牛顿第 二运动定律的实验中,当研究到 am 的定量关系时,提问学生:如果建立 am 图象, 图线应该是双曲线,那么怎样验证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直观地加以验证的;但如果建立 a1/m 图象呢,学生不难发现图线应是过原点的直线,那么验证就方便了。然而到了复习阶段,应该设计一些利用建立图象解题的教学训练。例如:如图,一 水平飞行的子弹恰能穿过用轻质销钉销住,并置于光滑水平面上 的 A、B 两木块,且木块 B 获得的动能为 Ek1.若拔去销钉 C,仍让 这颗子弹水平射入 A、B 两木块,木块 B 获得的动能为 Ek2, 问 子弹能否穿过木块 B。拔去销钉前,子弹刚好穿过木块,子弹、木块运动的 v-t 图 如图 5 所示,三角形 OCv 的面积即为 AB 木块总长度.拔去销钉后, 木块 AB 先一起向右加速,设经过时间 t后子弹进入木块 B,子 弹进入木块 B 后,木块 B 的加速度比拔去销钉前的加速度大,故 木块 B 的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