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2》《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928482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2》《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课标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2》《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新课标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2》《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新课标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2》《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新课标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2》《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2》《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2》《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 大批党和政府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迫害。,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 大批党和政府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迫害。 (2) 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3)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被夺权。,(3)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被夺权。 (4) 各“造反派”之间为夺权发生武斗。,(3)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被夺权。 (4) 各“造反派”

2、之间为夺权发生武斗。 (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召开,人民代表无法正常行使权利,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2.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2.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 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2.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 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 (2) 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为刘少奇平反,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 意义: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3. 民主制度

3、的重建与完善,3. 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 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 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 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1982年通过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3) 更加重视民族工作。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3) 更加重视民族工作。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 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

4、和扩大基层民主。,第二课 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祖国统一大业,1.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 背景:1970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 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3) 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 意义: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2. 香港、澳门的回归,(1) 香港回归:经过:a. 1982年,中英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b. 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意义:a. 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洗雪

5、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b. 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3.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 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 (2) 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3)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4)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6、1) 背景:国际:以苏联为首 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国内:新中国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惟一的合法政府。,(2) 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3) 成就:建国后第一年,同苏联等 17国正式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a. 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b. 内容: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c. 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

7、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万隆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2. 开创外交新局面,(1)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原因:a.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b. 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过程: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2)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背景:a. 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b. 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过程:a.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b. 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日关系正常化: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过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3)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目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表现:a.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外交活动。c.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