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三 现代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课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925198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5.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三 现代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三 现代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三 现代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三 现代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三 现代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三 现代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三 现代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今),一、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活动 1民主法制走向健全 (1)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2)民主制度的完善 1982年,中共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9

2、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改变了上级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各地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的村民选举制度。,2.“一国两制”的理论、含义与实践 (1)理论:1984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3)香港、澳门的回归:1997年,根据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根据中葡联合声明,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4)海峡两岸关系 1979年以后,两岸关系趋

3、向缓和,1992年两岸达成共同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是阻碍国家统一的主要因素。,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1)政策调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反对霸权主义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2)中美建交: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发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作用。 代表第三世界国家,倡导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展开反恐外交。,(4)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 保持同欧盟的友好关系,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

4、伙伴关系。 (5)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二、新时期经济建设成就 1对内改革,2.对外开放 (1)过程 20世纪80年代,先后建立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与世界接轨。 (2)成果: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997年中共十五大,

5、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4邓小平理论,三、科技文化、社会生活 1科学技术 (1)载人航天:“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信息技术:自1983年起,我国“银河”系列电子计算机研究取得突破。 (3)生物技术:积极参与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文学艺术 (1)坚持贯彻“双百”方针,提出“二为”方向。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逐步走向世界。 3教育事业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善中高等教育

6、,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四、社会生活变迁 1物质生活:1987年,我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交通事业 (1)铁路: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西藏和西部经济发展。 (2)航空:中国现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3通讯事业:2003年末,中国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4大众传媒: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娱乐方式。,五、总结提升 1建国后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建国初到1956年,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向高度集中

7、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实现工业化。,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曾起过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特别

8、是吸取了“文革”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 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结果: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3)从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 结果:使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变化 (1)政治上 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左”的错误,恢复和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健全法律制度,促进国家政治

9、民主化、法律化。 祖国统一问题上,对台湾政策发生了变化,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形成了“一国两制”的策略,香港、澳门回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2)经济上 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 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为主向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向转变;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思想从片面盲目发展向全面科学发展的方向转变。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地强调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宏观调控,强调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

10、和谐社会。 (3)外交上 由革命外交转变为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思想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思想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5)科技教育上:科技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载人航天等技术逐渐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教育全面发展。,3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4.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都推动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伟大成功。发展过程中,都与错误思想做斗争。 不同点

11、:社会背景不同:毛泽东思想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邓小平理论产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任务不同: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取得了民族独立;邓小平理论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不同:毛泽东思想形成之时,中共是在野党;邓小平理论形成时,中共是执政党。,5当代中国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1)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1978年5月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对人们的思想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199

12、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资”姓“社”的问题。,(3)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会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公”姓“私”的问题。,1(2016天津卷)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 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考向1|经济体制改革,解析:从时间1979年及80年代来看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从名称

13、及内容上看均涉及外资经济成分,从形式上来看是法律的形式出现。这些都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A项表述是在加入WTO以后,时间不符合;B项表述是在十四大之后;发展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是改变单一的公有制成分,D项错误;以立法的形式显示了决心与可信度,因此C项正确。 答案:C,2(2016全国卷)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

14、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解析:从时间1980年来看,已经开始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材料表明,粮棉耕种面积比改革之前少了,产量却大增,说明人们的积极性提高了。经济作物面积与产量均增加,说明农业结构变化了。这些均来自农村改革,扩大了农民的自主经营权,A项正确。从时间来看,B、C、D三项表述均不符合1980年的现实情况。 答案:A,3(2016北京卷)“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 ) 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 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

15、自大的局面 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 A B C D,解析:从书名“走向世界丛书”说明表述正确。由于因此起到了的目的,正确。改变近代中国的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是这些历史人物,而不是丛书本身,错误,排除ABD三项。 答案:C,4(2015天津卷)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

16、作用,解析:我国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扩大出口贸易,增加外汇收入,积累建设资金;开发国内紧缺产品,满足全国生产建设需要;及时掌握和传播经济技术信息;培养各方面人才,以满足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需要。由此可知,C项正确。从时间角度运用排除法,天津自由贸易区于2014年12月开始试运行,A项错误。80年代是对外开放的初期,所以D项不是当时的目的。我国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不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B项错误。 答案:C,5(2015重庆卷)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