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生活教材总体介绍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924207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生活教材总体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治生活教材总体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治生活教材总体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治生活教材总体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治生活教材总体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生活教材总体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生活教材总体介绍(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 治 生 活 教 材 总 体 介 绍 吴少荣,主要讲述以下问题,施教中要把握的相关理论,三,一,政治生活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二,政治生活的呈现方式与特点,一、政治生活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一)指导思想 (二)编写思路 (三)基本框架 (四)课程性质与目标,一、政治生活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1、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依据,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处理知识点与思想政治观点的关系时,坚持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的原则,知识点的选择要服从并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设置。在进行马克思主义

2、基本观点的教育时,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教材的重要内容。,(一)指导思想,一、政治生活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一)指导思想,2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跟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政治生活实践,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政治价值观。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自主获取新知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一、政治生活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一)指导思想,3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依据,体现本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把握本课程在“人文与

3、社会”学习领域中具有的学科价值的同时,更要凸显本课程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功能和视角。 在进一步提供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的同时,更加关注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背景下,学生自主选择和规划人生的能力培养。,一、政治生活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一)指导思想,4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贯彻有关教科书编写的要求。“教” 与 “学” 互动的平台 5、以党的十七大报告为指导,将党的十七大精神体现于教材中。,一、政治生活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二)编写思路,1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根据我国公民政治生活内容组织教材内容。(1)“三贴近”的原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4、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课程内容贴近生活是新课改倡导的理念。,一、政治生活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二)编写思路,1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根据我国公民政治生活内容组织教材内容。(2)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有其科学依据。这就是: 人与世界的关系最基本的是生活关系。 生活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价值与意义。 生活内容是学生各种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 学生的生活往往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背景。 (3)政治生活依据“德育贴近生活”的理念,以当 代中国人政治生活为基础来组织教材内容。,一、政治生活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二)编写思路,2根据公

5、民政治生活内容,提炼具有整合意义的若干主题,分单元进行编写。,(1)教材应对现实政治生活内容作归纳和提炼。 (2)确定的生活主题必须具有整合意义,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且能够体现课程性质的要求。,一、政治生活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二)编写思路,3.以政治学科知识为背景回答政治生活主题的有关问题,渗透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的教育。,小 结,以生活为基础,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以政治学科知识为支撑整合教材内容,是政治生活编写的基本思路。,一、政治生活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三)基本框架特点,1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主线。 政治生活的核心概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贯串

6、全书的一根主线。,一、政治生活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三)基本框架特点,2根据政治生活主题安排教学内容。,一、政治生活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三)基本框架特点,3知识体系特点,小,大,近,远,具体,抽象,一、政治生活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四)课程性质与目标,课程性质:思想政治教育课。是集理论学习、 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造就 学生成为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教材的呈现方式及特点,(一) 教材呈现方式依据的理念,政治生活以“教材是教学的资源、工具和指南”的理念为依据,力求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创设一个平台,既有助于发挥

7、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借以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二、教材的呈现方式及特点,(二) 教材的结构层次,3,第三层次是框。全书共24框。框题的表述基本采用的是复合结构。这种表述方式既能明确地表达了本框的学习主题,又有助于彰显我们倡导的价值导向。,2,第二层次是课。它构成各单元的逻辑框架,全书一共九课,每课都有导言,说明本课要讲述的主题,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四层次是目。它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是学习的基本内容。每框均由三目组成,全书共72目,三目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4,二、教材的呈现方式及特点,(二) 教材的结构层次,情景回归:除了进

8、一步阐明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之外,它还具有提高的功能。,3目,1目,情景导入:提供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案例、资料、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启动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2目,情景分析:对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阐述,有些部分在情景回归中得以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二、教材的呈现方式及特点,(二) 教材的结构层次,第一单元: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单元: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第三单元: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第四单元: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二、教材的呈现方式及特点,(三) 教材呈现方式的优点,能够有效地控制教学内容的程度和教学的进度。 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9、。 有助于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多维度课程目标的实现。,二、教材的呈现方式及特点,(四) 政治生活的主要特点,1.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有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2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中,增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二、教材的呈现方式及特点,(四) 政治生活的主要特点,3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助于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4教材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三、政治生活施教要把握的相关理论,(一)本单元地位:教材的首篇,回答了有关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最基本问题。,(二)本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1公民政治生活内容的界定和描述。 (1)关于政治与政治生活。 (

10、2)当代中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是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我们政治生活的追求; 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公民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二)本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2关于民主理论,(1)民主的含义 民主首先是指与专制独裁统治不同的,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多数人的统治”的国家制度。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各种制度中的一种,用于规范人们的政治生活。 民主又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常用以表现具有平等、自由性质的现象。,(二)本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2关于民主理论,(

11、2)民主的性质。 (3)不同领域的民主。在我国现实政治生活中,存在着党内民主、国家 事务领域的民主和社会事务领域的民主。 国家事务领域的民主指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政府各级领导成员,以及对其监督等方面的民主。 社会事务领域的民主是指选举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经济文化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团体的领导成员,以及对其监督等方面的民主。,(二)本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2关于民主理论,(3)不同领域的民主。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问题 选举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里的选举权是指公民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

12、举权是指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代表法中则明确规定了各级人大代表享有选举本级各类国家机关领导成员的权利。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分别规定了成年村民和成年居民享有选举村委会、居委会领导人员的权利。,(二)本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2关于民主理论,(4)民主实现的条件民主的实现需要相应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它不仅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治文化传统相关,而且与国民的素质和生活习惯等密切联系。,(二)本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2关于民主理论,(5)民主性质与民主程度的区别和联系 第一,民主性质与民主程度的区别。民主性质指的是民主的阶级属性。民主的阶级性是指民主所代表和反映的是

13、哪个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是民主性质方面的规定。民主程度是指民主的实现程度,即民主原则和精神转化为实践的程度、状况和水平,是民主的量的规定性。,(二)本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2关于民主理论,(5)民主性质与民主程度的区别和联系第二,民主性质和民主程度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民主的阶级性质是制约民主程度的重大因素。另一方面,民主程度的发展对于维护民主阶级性质具有重大的作用。,三、政治生活施教要把握的相关理论,(一)本单元的地位:本单元与上单元有内在的联系。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二)本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1关于国家与政府的关系问题(1)国家与政府的联系 第一,政府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第二,政府(这里指广

14、义政府)是国家的主权代表和具体形态。政府代表国家运用和行使公共权力,表现国家意志。 第三,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体现,政府是执行和实现国家职能的组织和工具。,(二)本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1关于国家与政府的关系问题,(2)国家与政府的区别 第一,国家与政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拥有主权,而政府是行使国家主权的机构,是国家表现意志、发布命令、处理事务的机构。 第二,国家权力与政府权力不是同一层级的。国家主权是国家权力的本源。而政府的权力是派生的。,(二)本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2关于政府职能,(1)政府职能的含义和分类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实现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运用不

15、同参照系,政府职能有若干分类。按活动性质可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社会职能还可分为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按作用领域有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之分。 (2)政府职能是一个复杂而又统一的动态系统,对政府的职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会存在互相包容和交叉的关系。,(二)本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3)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内容 兴办社会公共设施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 人口控制 优化生态 、防止污染,2关于政府职能,(二)本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3、关于政府权力行使的过程现代政府权力的行使可分为决策、执行、监督等主要环节。政府的决策是其权力行使过程的首要

16、环节,而决策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千家万户,决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确保决策的正确,要求政府的决策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这也是审慎行使权力的表现。,(二)本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4关于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1)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首先,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因此,政府的权力必须受人民的监督。政府权力要在阳光下运行。 其次,权力是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权力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另一方面,权力一旦失去约束,超越了法律的界线,就会产生难以预料的恶果。少数掌握政府权力的工作人员有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来牟取私利,产生贪污腐败现象。为了防止权力被滥用,就必须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