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爬行纲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911216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八章:爬行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十八章:爬行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十八章:爬行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十八章:爬行纲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十八章:爬行纲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八章:爬行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八章:爬行纲(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八章 爬行纲(Reptile),起源:由石炭纪末期的古代两栖类进化而来,并由此进化出鸟类和哺乳类。概念: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脊椎动物。是真正的陆生动物。,第一节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一、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1、羊膜卵的结构卵壳、壳膜、蛋白、卵黄膜、卵黄2、胚胎期的结构羊膜、绒毛膜、胚外体腔、羊膜腔、尿囊3、羊膜卵出现的意义繁殖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一)外形蜥蜴型:体分界清楚,尾长,四肢发达。 蛇型:体长圆柱形,分界不明,缺四肢。 龟鳖型:体背腹扁平,包于背腹甲中,四肢短。,二、爬行纲的躯体结构,(二)皮肤及其衍生物,表皮高度角质化,产生角质鳞片(盾甲)真皮较薄,色素细

2、胞丰富。皮肤腺极少。,保水 蜕皮 变色,变色、调温,蜕 皮,(三)骨骼系统,1、四肢骨结构和运动特点 (1)具有典型的五趾型附肢 (2)四肢骨与中轴骨呈横向直角关系身体不能抬离地面,2、头骨特点,1)具颞窝颞窝为头颅两侧面, 眼眶后面的凹陷,骨块消失,形成的1-2个孔洞。是咬肌着生的部位。其作用:可增大咬肌附着面积,增强咀嚼能力。,颞窝类型无颞窝类:古杯龙类,现存的龟鳖类无颞窝,个别有次生性的孔洞。 合颞窝类:(下颞窝类)古兽齿类以及由此演化来的哺乳类。 双颞窝类:如大多数古代爬行类(如恐龙、异龙、槽齿类),现存大多数爬行类(喙头蜥、蜥蜴、蛇、鳄鱼)以及现存鸟类。,2)次生腭出现口腔和鼻腔分隔

3、,内鼻孔后移,使呼吸道畅通,吞食和呼吸分开。,3、脊柱进一步分化,1)颈椎分化为寰椎和枢椎 头部灵活性增加 2)荐椎2块 后肢承重机能增强,椎体:低等双凹型,其余后凹或前凹。,4、首次出现胸廓,组成:由胸椎、胸骨、肋骨围成功能:保护内脏,增强肺呼吸,5、腰带骨之间出现孔洞,腰带:髂骨、坐骨、耻骨围成骨盆。坐、耻骨之间形成一个大孔叫坐耻孔。 功能:加强对内脏的保护,减重,有利于产大型卵。,(四)肌肉系统,1、咬肌进一步分化。咬肌始于颞部及上颌后部,止于下颌。 2、出现了肋间肌,肋间肌为胸式呼吸所必须的,肋间肌(包括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的运动牵引肋骨改变胸廓容积以完成呼吸动作。 3、出现了皮肤肌,

4、皮肤肌连接角质鳞片,其收缩可牵引鳞片辅助爬行,蛇类尤其发达。,(五)消化系统,1、口腔具齿,无咀嚼功能。 2、口腔与咽有明显界限;口腔与鼻腔分开,食道延长。 3、口腔腺发达,包括腭腺、唇腺、舌腺和舌下腺。 4、肌肉质舌发达。 5、出现了盲肠。,端生齿 低等侧生齿 蜥蜴槽生齿 鳄,同型齿:大小形态基本相同 异型齿:大小形态功能不同,毒牙沟牙:眼镜蛇科的毒牙,其前缘都具有一条纵沟,可分为前沟牙和后沟牙两种。一般一到数对管牙:蝰科蛇类的毒牙,其内具细管,一般只一对。,(六)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结构 2、呼吸方式口咽式和胸腹式 3、辅助呼吸器官(水栖鳖类)咽腔泄殖腔 4、声带,1、心脏(心肌发达)动

5、脉圆锥消失静脉窦:趋于退化心房:两室心室:一室,室有分隔 2、不完全双循环,(七)血液循环仍为不完全双循环,(八)排泄系统(保水) 1、后肾(羊膜动物)肾脏质地坚实,肾单位数目多,效率高,肾小管排水少独立的输尿管排尿酸,2、水分重吸收机制肾小管、膀胱、大肠、泄殖腔 3、肾外排泄机制(盐腺)海龟:眼后上方 海蛇:舌下海鬣蜥:鼻部囊外鳄类:舌中部及其 两侧 泪腺,(九)神经系统 (12对脑神经) 1、五部脑中脑:高级中枢,视叶发达大脑:半球显著,具新脑皮小脑:不甚发达(活动慢),水栖类发达间脑:松果体发达顶眼延脑:具颈弯曲 2、脊髓 长,具颈胸膨大和腰荐膨大 3、出现了副神经和舌下神经,(十)感觉

6、器官 1、嗅觉器官出现了鼻甲骨; 犁鼻器发达 2、听觉器官鳄类:瓶状囊有弯曲蜥蜴类:具雏形的外耳道、鼓膜、中耳、耳咽管蛇类:耳退化。听觉产生:声波下颌骨方骨耳柱骨内耳听觉,3、视觉特殊结构锥状突:营养; 巩膜骨:支撑、保护睫状体:调节晶状体附属结构眼睑和瞬膜; 泪腺视力调节 双调节调节晶状体的位置; 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4、红外线感受器颊窝:蝰科蝮亚科蛇类眼鼻之间的凹陷唇窝:蟒科蛇类唇鳞处的凹陷,(十一)生殖系统1、雄性生殖系统阴茎:雄性龟鳖类和鳄类的交接器官,是具海绵体、肌肉纤维、和血管丛的单枚实体,平时藏与泄殖腔内,并在泄殖腔内形成突起。半阴茎:雄性蜥蜴类和蛇类的成对交接器官,在泄殖腔内的一

7、对空囊,囊内具许多肉刺和螺旋沟道囊基部有伸缩的肌肉,交配时从泄殖腔孔翻出,平时完全藏与泄殖腔。 2、雌性生殖系统,小 结,1.陆生爬行。 2.体被角质鳞片或兼具骨板,皮肤腺缺乏。 3.骨骼骨化良好、脊柱分区明显。具颞窝,单一枕髁。四肢强大、趾具爪。 4.静脉窦和动脉圆锥退化或消失。心室有不完整分隔。具成对体动脉弓和混合血。 5.后肾、排泄尿酸。具肾外排泄器官。 6.新脑皮。 7.陆地繁殖。雄体具交接器官。体内受精,产羊膜卵。 8.变温动物。,第二节 分类,现生的爬行类约有6300多种,分4(5)个目。 喙头目:最原始,无交接器、无齿、骨质鳞、双颞窝、顶眼。 有鳞目:包括蜥蜴亚目和蛇目,蜥蜴亚目

8、种类最多,一对交接器、角质鳞;蛇亚目特化,四肢消失、带骨退化。 龟鳖目:特化,单个交接器、骨质硬鳞 鳄目:最进化,槽生齿,1、喙头蜥目,现存爬行类中最古老的类群,仅留1属1种,喙头蜥(楔齿蜥)。生活在新西兰的30多个小岛屿上。仍保留一系列最原始的特性,如顶眼;椎体双凹型;保留脊索;顶眼发达;双颞窝。,2、龟鳖目,现存约330多种,13科。我国有37种,5科。龟科、鳖科、海龟科、棱皮龟科、平胸龟科。,2、龟鳖目,平胸龟科:陆栖头大尾长壳扁平 龟科:陆栖爪强藏肢头被鳞,海龟科:海生爪少指长浆状肢 棱皮龟科:海生无爪浆肢革质皮 鳖科:淡水生三爪缩头具裙边,3、蜥蜴目,壁虎科:粒鳞,趾多具趾垫 避役科

9、:树栖 眼大舌长趾分叉 鬣蜥科:多具鬣鳞,异形端生齿,石龙子科: 头顶具对称大鳞片,全身具圆鳞,覆瓦状排列 蜥蜴科:头顶具对称大鳞片,腹鳞方形或矩形,成行排列 蛇蜥科:蛇形,头尾均钝,鳄蜥科:舌短,前端分叉 巨蜥科:舌长,分叉 毒蜥科:体肥胖尾粗短,背具瘤子体色,盲蛇科: 体小无眼 蟒蛇科:体大具角质爪具唇窝,4、蛇目,全世界约有3000多种,游蛇科 无毒牙 或具后沟牙,眼镜蛇科:前沟牙 蝰科:管牙 蝰亚科:不具颊窝;蝮亚科:具颊窝海蛇科: 身体后半侧扁,5、鳄目,第三节 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一、爬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维持生态平衡 二、新型养殖对象外温,净生产力高,三、毒蛇的危害和蛇伤的防治,(1)毒蛇与无毒蛇的外形区别(不完全可靠),(2)蛇毒种类神经毒:眼镜蛇科(前沟牙),肌肉无力,神志昏迷 血循毒:蝰科(管牙), 伤口剧痛,水肿 (3)预防了解蛇活动规律;蛇类的栖息地;外出小心 (4)预处理:一扎、二烧、三冲洗、四找医院把伤医 。,镇 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