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910492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9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群落的结构(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群落的结构,一、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池塘中的鱼类是属于哪一个层次?,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由于种间关系而形成了生物群落。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功能类群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彼此之间一物质和能量为纽带紧密地联系知识一起,组成了生物群落。,理解群落的内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1.群落的物种组成,苔原,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我国南方 北方群落的物种变化?,热带雨林,

2、逐渐减少,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群落中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群落的物种组成,平原的生物种类一般比山地的少,草地比林地的少,远离大陆的岛屿比靠近大陆的岛屿生物种类少。但在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三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包括:,捕食 竞争 互利共生寄生,捕 食,互利共生,寄 生,竞 争,寄生者,宿主,捕食者,资料分析;反映种间关系的实

3、例,1( 1)单独培养: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讨论:,1(2)混合培养: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 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1(3)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源,这就是竞争。,2.提示:90多年

4、的调查研究表明,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例如,从1845年到1855年间,猞猁数量的增加导致雪兔减少;而雪兔的减少,又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是寄生呢还是互利共生?,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中药 蝙蝠蛾的幼虫被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变为菌核使虫体的组织破环,残留外皮。 夏季菌核萌发,从幼虫的口或头部长出有柄的子座,似直立小草。 这种真菌和幼虫的关系是?,寄 生,种间关系辨析,(1)寄生与共生的区别相同的是两者都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不同的是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而寄生的两种生

5、物,对寄生者来说,当然是有利的,但对寄主来说,则是有害的。,种间关系辨析,寄生是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从而对寄生造成危害。寄生者在寄主那里吸取的营养物质一般是寄主体内的汁液、血液或寄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而不是吃掉整个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分,如果是吃掉整个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分,那就不是寄生关系,而是捕食关系了。,(2)寄生与捕食的区别,种间关系比较表,(“”表示有利,“”表示有害),彼此有利 相互依存,地衣、根瘤,一方有利 一方受害,彼此抑制,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蛔虫和人,水稻和稗草,羊与草 狼与羊,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三、生物群落的结

6、构,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四、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的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层现象。,(一)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地被物层,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森林的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的苔鲜和昆虫。,(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2)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栖息场所等,思考讨论,(3)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是什么?,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

7、。,(二)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1.水平结构的特点: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2.导致镶嵌性出现的原因: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3.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5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C,90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例如,从1845年到1855年间,猞猁数量的增加导致雪兔减少;而雪兔的减少,又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 内波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