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人际关系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909534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章人际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8章人际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8章人际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8章人际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8章人际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章人际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人际关系(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人际关系,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一 、什么是人际关系定义: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相互联系。,二 、人际关系的特点 (一)个人性人际关系的本质表现在具体个人的互动过程中,是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以情感为基础,极具个人性。 (二)直接性可感性由于人际关系是在具体的个人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是以情感为基础,故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地感受到它的存在:亲密的、疏远的、敌对的等等。,(三)情感性连属情感相互接近或吸引分离情感相互排斥和反对,三 、人际关系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基础(一) 亲和需要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的动机:1.亲和需求:人们有需要与他人相伴的倾向;2.亲密需

2、求:这是人们追求温暖、亲密关系的愿望。 亲和关系与恐惧、焦虑等密切相关: 个体恐惧感越强,亲和需求越高。 焦虑会减少亲和需求。,2、人际关系的报酬 (魏斯,1974) 依恋: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 社会融合:产生团体归属感 价值确定:产生自己有能力有价值的感觉 可靠的同盟感:形成在需要时会有人帮助我们的认知 得到指导:获得有价值的指导 照顾他人的机会:有被需要及自我重要的感觉,3、摆脱寂寞寂寞是指当人们的社会关系缺乏某种重要特征时所体验到的主观不适。这种缺陷可能是数量上的:我们可能没有朋友或朋友比我们期望的要少;也可能是质量上的:我们可能感到关系肤浅或达不到期望的程度。,寂寞与孤独不同。 孤独是一

3、种与他人隔离的客观状态,可以是愉快的或不愉快的。 寂寞分为两种: 情绪性寂寞:缺少亲密的依恋对象 社会性寂寞:缺乏团体归属感,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一)人际关系的状态 1.零接触 2.单向注意、双向注意 3.表层接触 4.轻度卷入 5.中度卷入 6.深度卷入,(二)人际关系的发展与自我暴露1.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1)定向阶段 (2)情感探索阶段: 有轻度情感卷入(3)情感交流阶段: 有中度情感卷入(4)稳定交往阶段: 有深度情感卷入,2自我暴露与自我分层奥尔特曼和和泰勒用社会渗透理论来说明白自我暴露对关系发展的影响。随着关系的发展,人们会暴露更多的个人信息。 鲁宾的自我分层理论:自我分

4、为四个层次(教材P177-178),*五 、人际关系的原则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间的相互重视与支持。任何个体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他人。要别人喜欢我们的前提是我们也喜欢他。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是相互的。,2、 功利原则(交换原则) 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交换的原则是,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即在交往过程中的大于失,至少等于失。人际交往是双方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过程。 福柯提出了人际交换的六种基本回报类型:金钱、物品、信息、服务、地位和感情。,(三)自我价值保护原则自我价值是指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意识和评判。每个人都有一种心理倾向,这就是防止

5、自我价值遭到否定。这种自我价值的自我支持倾向就是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四)平等原则 交往双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影响力、对信息的掌握等方面往往是不对等的,这会影响双方形成实质性的情感联系。但如果平等待人,让对方感到安全、放松与尊严,我们也能和那些与自己在社会地位等方面相差较大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六、 舒茨的人际关系三维理论 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1包容需要:指个体想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2控制需要:指个体控制他人或被他人控制的需要,亦即个体在权力问题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满意关系的需要。,3情感需要:指个体爱他人或被他人所爱的需要,即个体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建立并维持亲密情绪

6、联系的需要。,第二节 人际吸引,一、社么是人际吸引? 人际关系有: 亲密的、疏远的、甚至是敌对的。人与人之间之间在情感上的相互接纳和喜欢就是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中的肯定形式。,二、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一)熟悉性 (二)接近性 (三)相似性和互补性 1.相似性 2.互补性,(四)个人特征 1.能力 2.外表吸引力 3.个性品质 “真诚”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个性。 热情是影响我们对他人形成第一印象的主要特质。 4.致命吸引力,第三节 爱 情,一、爱情的含义 (一)什么是爱情? 广义的爱情:指存在于各种亲密关系中的爱,意味着人际关系中的接近、悦纳、共存的需要及持续和深刻的同情,共鸣的亲密感情。 狭

7、义的爱情: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异性个体之间强烈的人际吸引。,(二)爱情的基本特征:A 依恋:卷入爱情的恋人在感到孤独时,会高度特意地寻求自己恋人的伴同与宽慰,而别人不能有同样慰藉的作用。B 关怀与奉献:恋人之间会彼此高度关怀对方,愿意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是对方快乐和幸福,随时满足对方的需求。C 亲密:被爱情所裹挟的恋人,对对方有着高度的信赖,并有特殊的身体接触的需要,虽然这种身体接触最终会自然地卷入性的意味,但在恋爱之初,这种身体接触却是泛化的高度依恋需要的反映。,(一)喜欢与爱情的区别喜欢是中等强度的人际吸引;爱情是人际吸引的最强烈和最高形式;,喜欢与爱情的区别: 爱情有较多的幻想,喜欢则不是

8、由对他人的幻想唤起,而是由对他人的现实评价唤起; 喜欢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体验且比较平稳、宁静,而爱情则比较狂热、激烈且与许多相互冲突的情绪有联系; 爱情往往与性欲有关,而喜欢则不涉及这方面的需要; 爱情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而喜欢则不如此。,爱情与喜欢的联系:虽然爱情与喜欢是不同的,但喜欢是爱情的基础。研究表明,影响喜欢的因素也影响爱情。,(三)爱情的行为与体验1.爱情的行为Swensen(1972)要求不同年龄的人回答什么样的行为和爱情的联系最紧密,区分出了7种爱情行为: 爱情的口头描述,如说“我爱你”或其他表示爱情的话语; 表达爱情的身体语言,如拥抱或接吻; 言语上的自我暴露,把自己的秘密和感

9、受告诉对方;,以非言语的方式表达感情,比如当爱人出现时,尽管与对方并无直接交往,仍表现出轻松和快乐; 有形的爱情表征,如送礼物给对方或帮对方做一些事情; 无形的爱情表征,比如关注对方的活动,尊重对方的想法,并鼓励对方; 表示愿意容忍对方的一些缺点,愿意为维持这种关系做出一些牺牲;,2. 爱情的体验 卡宁等(Kaninetal,1970)让679名大学生评定他们在现在或最近爱情关系中体验到的不同感受及强度,结果发现:79的人有强烈的幸福感,37的人注意力难以集中,29的人有飘飘然的感觉,22的人想狂奔、尖叫,22的人在约会前感到紧张,20的人“感到眩晕、无忧无虑”。还有一些强烈的躯体感受,如20

10、的学生报告说他们感到手发冷、心慌、脊背发麻,还有12的学生说他们有失眠体验。 爱情行为与体验还与性因素有关。,3、爱情的类型 加拿大的社会学家李(Lee,1973)根据人们在爱情中的不同行为表现,区分了6种不同的爱情类型。(1)浪漫式爱情:爱是强烈的情绪体验,一见钟情是这种爱的典型,外表吸引力则是关键。浪漫爱情的人可能会同意下面的话:“我和他(她)之间有那种奇妙的生物化学反应。”(2)占有式爱情:对爱人有一份狂爱,容易紧张忌妒,完全被对方迷住。他(她)完全依赖于自己的伴侣,所以害怕被拒绝。他可能同意下面的话:“如果爱人不注意我的话,我会感到这个人没有活力。”,(3)最好朋友的爱情:爱情经由友谊

11、、共同爱好及逐步自我展露而慢慢成长起来的令人愉快的亲密关系。这种爱是深思熟虑的、温暖的、富于同情心的。处于这种爱情中的人可能会认为“我最满意的爱情关系是从友谊中发展出来的”。 (4)实用式爱情:彼此都感到合适,并能满足对方的基本需求,追求满足而非刺激。他可能认为“选择伴侣时可以考察对方如何看待自己的事业”。,(5)利他式爱情:这种爱是无条件的关怀、付出及谅解。“如果我不把伴侣的幸福放在我自己的幸福之前考虑,我不会快活”。 (6)游戏式爱情:这种人对爱情就像其他人打网球或下棋一样,享受“爱情游戏”并在其中取胜。这样的游戏者可能会认同“我喜欢与不同的人玩爱情游戏”。,4.爱情三角形理论 斯腾伯格

12、(美) 1986年提出 *(1)爱情的基本三角形原理 A. 亲密:爱情关系中能让双方感到亲近、彼此关联的情感 B. 激情:在爱情关系中带来强烈情绪体验的驱动力,外表吸引力和性需要可能最明显。 C、承诺(决定/忠守):与对方相守的意愿与决定。,爱情成分的特性比较,爱情的类型(斯腾伯格),2.爱情的多重三角形原理 现实中的三角形和理想中的三角形 自己的三角形和对方的三角形 自己知觉到的三角形和对方知觉到的三角形,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改善,一、对待不满的策略 罗斯巴特指出,人们往往采取四种方式: 1.真诚 2.忽视 3.退出 4.表达,二、建设性争吵 世界上没有一种长久的亲密关系是长期和平的。 分歧、

13、争吵、区别而又融合是一切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的恒定特征。 因此,人际关系的双方应懂得争吵时关系存在的一部分。,科尔比等提出了争吵的注意事项: 1.建设性争吵(争吵时应该) 私下吵架,不要让孩子听到。 弄清所争吵的事情,就事论事; 表达出你积极或消极的情绪; 说出你同意什么,反对什么; 提出一些能使对方表达关心的问题; 等待自然的和解,而不要妥协; 提出一些能增进双方关系的积极建议;,2.破坏性争吵:(争吵时不要) 一味道歉,不分谁对谁错; 对所争吵的问题沉默或置之不理; 或假借他人之口贬低对方; 引出与争吵无关的问题; 为了和谐违心同意他人的观点; 间接批评或攻击他人重视的事情; 威胁他人将会遇到意外的麻烦。,三、T小组训练法又称“敏感性训练”,主要目的是让接受训练者学会怎样有效地交流,细心地倾听,了解自己和别人的感情。,第8章思考题,1.人际关系的定义及特点。 2.人际关系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 3.简述爱情三角形理论。 4.什么是社会敏感性训练? 5.简述建立人际关系的主要原则。 6.舒茨的人际关系三维理论将人际关系的需求分为哪几类? 7.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