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中大笔记整理)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4910344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中大笔记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中大笔记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中大笔记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中大笔记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中大笔记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中大笔记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中大笔记整理)(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部分 化学学科知识运用 第一章 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分析 第一节 课程标准概述与解读 化学课程标准包含: 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一.前言包含 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三方面 课程目标(三维)包含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内容包含 5 个一级主题,19 个二级主题 实施建议包含 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 议初中化学课程性质: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课程基本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强调化学课程要为每个学生 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强调化学实验与生活的关联性,倡导了多样化的学习 评价方式。 课程

2、设计思路:1.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全面落实三维目标;2.倡导多样化学习方式;3.科学探究式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课程内容:5 个一级主题分别为“科学探究”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 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 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是要素但并不是流程) 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初中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1.能

3、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 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药品和仪器并能安 全操作;3.初步学会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 试纸检 验溶液的酸碱性;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6.初步学习使用过 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4.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处;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3.二氧 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5.燃烧的条件;6.一定溶质 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置;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8.酸碱的

4、化学性质 身边的化学物质:四个二级主题四个二级主题 1.我们周围的空气;2.水与常见的溶液;3.金属与金属矿物;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物质构成的奥秘: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四个二级主题:四个二级主题:1.化学物质的多样性;2.微粒构成的物质;3.认识化学元素;4.物质组成表 示 物质的化学变化:三个二级主题:三个二级主题: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认识几种化学反应;3.质量守恒定律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二级主题四个二级主题:1.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2.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3.化学物质与健康;4.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第二节 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 教科书编写理念:1

5、.坚持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2.符合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学生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3.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方式4.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内容5.教学内容的组织体现科学方法的具体运用6.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7.体现化学课程的直观性、关联性、发展性特点8.习题类型多样化,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比例9.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教科书编排特点:1.内容选取落实课程标准突显五大主题2.外显三维目标3.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心理发展、认知、现有知识 教科书知识呈现形式:1.栏目设置多样化,增强互动性2.图文结合,增强可读性3.分层概括,增强系统性4.特色习题,保证全面性第 3 章 初中化学教学知识 第 1

6、节 化学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化学教学活动理念:1.转变观念,激发兴趣,实现教师教法的转变2.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方式,合作探究进课堂: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3.改革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使学生 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其次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 转移4.贴近学生生活,开发化学课程资源 化学教学原则:1.启发性与探究性相结合原则2.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3.实践性与有序性相结合原则 化学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知道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7、: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陶冶法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启发法、探究法 讲授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知识,缺点是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很好发挥 观察演示法:教师通过演示化学实验或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标本模型挂图等,或采用一 些现代的教育教学技术而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优点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 讨论法: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发表自己见解,逐步调整自己观点最终获得对问题的整体理解 练习法:根据教师的布置和指导,通过课堂及课后作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借以巩 固知识形成技能与技巧的方法

8、。 启发法:结合教师的讲授,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性活动获得知识得到发展 探究法:通过创设情境,积极主动的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化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1.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通常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 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等环 节2.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3.作业布置与反馈;4.课外活动;5.化 学课程的教学评价第 2 节 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的教学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可以分为 7 类:有关物质组成的概念、有关物质结构的概念、有关物质性质的概念、有关物质变化的概念、有关化学量的概念、有关化学用语的概念和有

9、关化学实验的感念 初中阶段涉及的化学基本原理包括:物质结构理论、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周期表、溶液理论和电化学基础理论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通常有归纳模式和演绎模式两种: 归纳模式:感知事实-归纳总结-进行验证-联系整合-实践运用 演绎模式:激活已知-演绎推理-进行验证-联系整合-实践运用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方法:1.遵循认识规律,运用直观手段2.加强联系对比,注意分段要求3.注意逻辑推理,重视科学论证4.密切联系实际,重视实践运用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化学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有助于学生形 成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反映

10、现代化学 发展的最新成果的知识。 元素化合物知识常用的教学模式:感知事实-加工理解-系统总结-联系整合-实践运用 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方法:1.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强化形象思维2.充分发挥基础理论指导作用,掌握基本规律3.抓住典型物质达到触类旁通4.抓住性质主线,紧密联系实际5.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第 3 节 科学探究与实验教学法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观察记录-分析结 论-反思评价科学探究的教学目标:1.增进对科学知识获得过程的理解,建立对科学的初步认识认识到科学探究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 径

11、意识到科学探究过程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联系 这些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 思与评价和表达与交流(这八个要素并不都是一定存在的,呈现顺序也不是固定的)2.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和解释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a.能进行药品的取用b.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C.加热D.选择药品和仪器并安全操作E.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F.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G.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H.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在探究中初步学习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科学方法3.发展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化学式一门以实验为

12、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 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中学习化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主题不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按照实验对知识和技能要求不同分为基本操作实验、物质制备实验和物质性质实 验按照实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分为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按照实验内容质和量的关系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初中阶段以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以及探究实验为主第二部分 化学教学设计 第 1 章 化学教学设计技能 第 1 节 化学教学设计概述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1.课程教学设计:主要解决课程教学总体规划,制

13、定课程教学蓝图和宏观方法2.学段(或学期、学年)教学设计:是对一学段教学工作的阶段性规 划3.单元(课题)教学设计:是对一个内容单元教学工作进行局部规划4.课时教学设计:是在课程教学设计、学段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 基础上,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以课时为单位进行的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设计的形式:纲要式、表格式、图解式第 2 节 化学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1.化学教材分析: 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1.识别教材内容的知识类型: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角度大致可划分为: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 验等类型2.理清教材知识与技能的要点3.分析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4.理解教

14、材内容编排特点与呈现方式 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1.确定重点:重点知识主要包含核心知识、核心技能和核心的思 想方法等。核心知识包括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核心技能包括 化学实验技能和化学用语书写技能以及化学计算技能,核心思想方法包括微粒观、运动观 等2.分析难点2.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起点状态分析、学生潜在状态分析两部分三.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教学目标的构成(三维):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本质观 化学教学目标分类:1.结果性目标,主要用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陈述2.体验性目标,主

15、要用于“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化学教学目标的陈述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陈述 化学教学目标一般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 ABCD 法,即主体、行为、条件和程度 行为表述是否合适决定了化学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否准确,在表述行为时,一定要注意:行 为动词要准确、行为对象不具体、行为动词不可行 课程内容目标表述中的行为动词解析: 认知性学习目标:了解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理解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应用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 技能型学习目标:模仿模仿操作、初步学习独立炒作独立操作、初步学会 体验性学习目标:经历水平经历、体验、感受反应水平认同、意识

16、、体会、认识、关注、遵守领悟水平内化、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陈述4.化学教学重点、难点的设计 制定教学重点与难点的依据 1.教材和课程标准(教材分析) 2.学生实际(学情分析) 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原则 1.以课程标准要求为准绳,合法实施 2.以学生实际为参数,合情处理 3.以知识结构为网络,合理系统 4.以知识迁移为目的,适时转化5.化学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情境和情感活动过程的设计 2.教学内容的设计 3.设计整合、应用和反馈环节:巩固应用环节通常通过练习进行6.化学作业设计 1.作业设计的功能:1.导向功能 2.时效功能 3.激励功能 4.发展功能 5.评价功能 2.作业设计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 2.分类设计原则 3.阶梯性递进原则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